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大家健康》2011,(5):49-49
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两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三酰甘油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粘膜合成.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吸收不良是一种较常见的医源性疾患,其发生机理为:①药物导致小肠粘膜形态学损害;②干扰小肠粘膜和细胞内酶的活力;③沉淀微胶粒物质,如胆盐和脂肪酸;④改变另一种药物或食物内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易导致吸收不良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一、新霉素该药可损害小肠粘膜,导致绒毛缩短,固有膜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能沉淀微胶粒中的脂肪酸和胆盐;可逆性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双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1.引起腹胀的原因:(1)产气过多:过量食用某些食物,如卷心莱、韭菜、豆类食品、以及不易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这些物质使肠道内细菌分解亢进.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使食者产生腹胀多气,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可因未消化的食物为细菌提供了产生气体更好的基质,而使肠道积气,如有小肠疾病的人,呵因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厌氧菌过度生长,亦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坎地沙坦酯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装置,分别考察坎地沙坦酯在大鼠不同肠段、不同浓度的坎地沙坦酯在大鼠空肠段以及坎地沙坦酯与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在空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坎地沙坦酯在小肠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坎地沙坦酯的药物浓度改变对小肠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6种药物(环孢素,维拉帕米,乳酸,氢氯噻嗪,非诺贝特,硝苯地平)分别与坎地沙坦酯合用对坎地沙坦酯在小肠中的吸收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坎地沙坦酯的小肠吸收不因为肠段不同而有区别;药物浓度对于坎地沙坦酯吸收影响较大;环孢素等药物对坎地沙坦酯的吸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具有容纳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进入胃的食物,通过胃蠕动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搅拌、粉碎形成食糜,并借胃的运动送到十二指肠.肠有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已基本完成,余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大肠被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又名大部小肠切除综合征,是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之一。为小肠广泛切除(超过200cm以上)或大量旷置,致使小肠吸收面积减少,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障碍,或小肠功能紊乱,食物经肠时间缩短而引起的消化,吸收及营养不良状态。一、病因和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7.
<正> D——木糖是一种戊糖,它与淀粉不同,口服后不被消化酶分解,由小肠吸收。吸收后也不被肝脏利用,40%从尿中排出,其余均在体内破坏。在小肠吸收障碍时,对木糖的吸收能力降低,尿内木糖排出量也降低。因此,尿中D——木糖的排出量,可以反映小肠的相对吸收功能。祖国医学认为,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所谓运化水谷精微,就是食物的消  相似文献   

8.
人体消化系统是由长约8~10米的消化道(由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管及肛门组成)和附属消化腺(唾液腺、胃黏膜及小肠内腺体、肝、胆、胰腺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通常,摄取的食物在口腔内停留进行咀嚼、湿化和搅拌以利于吞咽,此过程约15~20秒钟;食物从吞咽到胃贲门最长不超过15秒;  相似文献   

9.
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白芷、元胡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肠段、浓度对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摄取的影响;同时考察元胡与白芷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变化规律;以延胡索总碱中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元胡白芷有效组分小肠浆膜液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检测.结果:白芷与元胡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延胡索总碱中延胡索乙素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从小肠吸收的角度证实了元胡白芷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1题:B.在心脏的每搏输出血量增加时,心脏的收缩期射入动脉中的血量增多,可使血压明显升高。 2题:B.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无直接关系。而试题答案中的A、B、D、E与ADH的分泌均有一定关系。其中,最敏感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3题:C.食物在小肠内已经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而且这些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对小肠吸收阿昔洛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槲皮素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对小肠吸收阿昔洛韦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肠翻转实验和离体小肠吸收实验考察槲皮素促进阿昔洛韦的吸收.结果:小肠翻转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溶液孵育后,阿昔洛韦由小肠黏膜侧到浆膜侧的转运量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拟合符合Boltzmann 方程;离体小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溶液孵育后,阿昔洛韦由小肠浆膜侧到黏膜侧的转运量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槲皮素为P-gp抑制剂,其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有利于促进阿昔洛韦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胃内贮存着胃酸,十二指肠腔内有胆汁液,这些都是消化液,可消化进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胃壁天生有层瓷器样的粘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呆在胃内很安全.当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消化胃腔内的食物,食物将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再进一步被该处的胆汁作用,继续消化直到经小肠吸收后残渣变成粪便排出.若胃液反流入食管腔,因食管无瓷器样的粘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粘膜引起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13.
胃酸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多种重要的作用。例如、能激活胃蛋白酶元变为胃蛋白酶,且提供此酶所需的酸性环境,可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易予分解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且其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常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另一方而、胃  相似文献   

14.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食物在小肠内消化是重要的消化过程。在这里,食物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作用,营养物质主要在这里被吸收进入机体。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只留着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相似文献   

15.
胃肠运动功能与胃肠肌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胃的运动功能与胃肌电活动胃的运动功能主要是:①贮存食物。这是胃底和胃体的功能,使人每日仅需进食2~3次即可;②使食物充分与胃液混合并进行研磨,直到变为食糜样半流质的混合物为止;③以最适合于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逐步地、小量地把食糜排向小肠。  相似文献   

16.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临床上有多种病因分类法,本文根据发病机理分类如下: 一、小肠粘膜病变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故小肠粘膜病变是造成吸收不良的重要原因。 1.小肠粘膜细胞有某种先天性缺陷与异常 (1)热带口炎性腹泻(tropic sprue):多流行于热带,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小肠粘膜萎缩和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其病原学诊断关系到治疗的方针,所以非常重要。本文仅就比较常见的腹演原因、诊断及处理原则作一简略分析。一腹泻的原因腹泻是由于肠道运动、分泌与吸收的功能障碍所致。每一样功能受到障碍时,都可能影响到排便功能。1.运动障碍正常的肠道运动为食物进入胃约2—7小时消化后排入小肠,再经2—4小时小肠消化,一部分未被消化食物即成液状排入结肠,至结肠将水份吸收,使成为成形的粪便排出,如因疾病引起运动过速,使粪便不成形而为水样或液状,排便次数增加,便形成腹泻。2.分泌机能障碍也是腹泻的重要原因,在正常情况,肠道内分泌出各种重要的消化液,如胃及肠  相似文献   

18.
离子型药物酚红的小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鼠在体回流模型,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酚红的小肠吸收进行了研究。发现酚红虽然为一离子型的药物,在小肠仍有一定的吸收,其吸收速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酚红的吸收受小肠内Ca2+浓度的影响。加入EDTA-Na2能够显著促进酚红的小肠吸收和结肠吸收。实验结果证明:酚红不宜用来标示在体小肠吸收试验中回流液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19.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酒醉 ,是由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 ,又称急性乙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各种酒类饮料中均含有不同浓度的酒精 ,以容量计 (L/L)白酒中含量最高 ,为 5 0 %~ 60 % ,葡萄酒 10 %~ 2 5 % ,啤酒中为 2 %~ 5 % ,成人酒精致死量为纯酒精 2 5 0~ 5 0 0ml。1 乙醇代谢及毒作用机理饮入的酒精经胃和小肠在 30分钟~ 3小时内完全吸收 ,其中 80 %由小肠上段吸收。空腹饮酒时 ,1.5小时内吸收达 95 %以上 ,如胃内有食物存留则可延缓酒精的吸收。吸收后的酒精可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大鼠小肠吸收的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祖师麻甲素和祖师麻总香豆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吸收部位以及吸收机制。结果:祖师麻甲素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顺序上升;不同浓度下回流后,药物吸收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基本呈线性关系,而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祖师麻总香豆素提取物中祖师麻甲素的吸收速率Ka值比祖师麻甲素单体的Ka值小,吸收半衰期t(1/2)延长。结论:祖师麻甲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为一级吸收,属于被动扩散;祖师麻提取物中的其它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可能竞争性地抑制了祖师麻甲素的吸收,从而延缓了祖师麻甲素的吸收。祖师麻甲素在大鼠肠道发生了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