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7~2001年,我院共收治皮肤创伤患者1 632例,其中45例创口受结核杆菌感染,久治不愈,抗结核治疗后,均已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雷莉莉  丁建春 《江苏医药》2001,27(9):667-667
1995年~ 1998年我科收治寒性脓肿患者 10例 ,在全身抗结核药治疗同时加置管引流 ,效果良好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0例中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6~ 73岁 ,病程4个月~ 15个月。其中 6例伴浸润型肺结核 ,2例伴结核性脓胸 ,2例伴结核性胸膜炎。部位 :胸壁 5例 ,腰大肌旁 3例 ,胸部陈旧性手术疤痕处 2例。脓肿最大 10~ 11cm ,最小3~ 5cm。所有病例均经脓肿穿刺 ,培养和生长结核分枝杆菌。二、方法 :10例均给予全身抗结核药治疗 ,方案为 :2HRS/ 7HR(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每日一次 ,共 2个月 ,后继以异烟肼、利福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肢端皮肤溃疡的新方法。方法:对肢端皮肤溃疡局部先用创伤膏涂搽,后用50%葡萄糖注射液(简称50%GS)湿敷,综合治疗6-15d。结果:37例痊愈,1例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肢端皮肤溃疡,疗效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孙怀臣  李玉英  王超 《中国药房》2010,(34):3177-3180
目的:了解我院抗结核药及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05~2009年抗结核药及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DDDs远高于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且以一线抗结核药为主,符合我院的用药特点。但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偏大。结论:我院抗结核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对于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需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是一个可以为患者所接受的方案,一些好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未达到医师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依从性差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其依从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抗结核药在长期服用期间可能引起一些不适,如胃肠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汗液变色等,  相似文献   

6.
22例皮肤结核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逸伟 《天津医药》2003,31(12):791-791
皮肤结核因发展缓慢 ,病程较长 ,临床病变表现多样化 ,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对我结控中心自1997年8月—2001年6月收治的22例皮肤结核进行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中 ,男8例 ,女14例 ,男女比为1∶1 57。年龄4~66岁 ,其中20~40岁18例占81 8%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3例 ,占13 6 % ,其中1例目前肺内仍有活动病变 ;淋巴结核2例 ,占9 1% ,病程2个月~2年。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20例 ,强阳性18例占90 0 %。胸部X线显示 ,肺部有陈旧性结核8例 ,胸膜粘连2例 ,12例无异常。血常规 :淋巴细胞>0.351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院抗结核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年抗结核药的种类、构成比、人均日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应用以口服药为主,DDDS前5位药品分别为:异烟肼片、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利福喷汀。目前在结核病的常规治疗中,异烟肼片,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仍是最主要的抗结核一线药物。结论:结核病的药物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合理使用抗结核药,定能遏制结核病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师从瞿融教授于临床中运用疏肝健脾、化湿泄热法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因乏力2周余收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00 IU/L,谷草转氨酶592 IU/L,碱性磷酸酶125 IU/L,谷氨酰氨基转肽酶72 IU/L,乳酸脱氢酶434 IU/L,停止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喷丁的服用,并加强保肝治疗半个月余,肝功能提示谷丙、谷草转氨酶及谷氨酰氨基转肽酶仍明显异常,遂求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抗结核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耐多药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结核药物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化疗药物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12个月全程督导治疗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全程督导规范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0.71%)(P<0.05)。结论该治疗方案对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雁  陈营清  孙丽  金玉坤  李丽  陆伟 《天津医药》2007,35(8):624-625
近年,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也在增加,特别是抗结核药致重型肝炎,治疗难度大,病死率极高。本文总结了我院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其中,轻、中度肝损害占76.2%,重度肝损害占23.8%.合并基础肝病者占48.0%,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率最高(35.7%).结论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比率高;在评估肝脏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抗结核方案和监测肝功能是预防药物性肝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皮肤钙化上皮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鑫  李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95-2496
目的:探讨皮肤钙化上皮瘤的诊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45例皮肤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2%(28例)钙化上皮瘤患者年龄小于30岁,病变部位以头面部、颈部、上肢为主,临床误诊率高达84.4%。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增强对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提高对此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结核病合理化疗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确诊的结核患者共376例,应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应用EpiInfo软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27.93%的结核患者在抗结核化疗中出现肝损害。在单因素分析中,男性、既往肝炎病史、糖尿病史、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年龄60岁以上、酒精依赖等因素有显著性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既往肝炎病史、糖尿病史、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年龄60岁以上、酒精依赖等因素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既往肝炎病史、糖尿病史、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年龄60岁以上、酒精依赖等是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Screening of 120 taxanes identified a number of compounds that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tuberculosis activity. 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selected compounds led to the discovery that the C-seco-taxane-multidrug-resistance (MDR) reversal agents (C-seco-TRAs) are noncytotoxic at the upper limit of solubility and detection (>80 microM), while maintaining MIC(99) values of 1.25-2.5 microM against drug-resistant and drug-sensitive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Treatment of MTB cells with TRA 3aa and 10a at the MIC caused filamentation and prolongation of the cells, a phenotypic response to FtsZ in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9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44.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甲状腺炎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04-1505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女性多见,30~50岁占88%,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99%)及甲状腺局部的疼痛及明显触痛(100%);45例血沉均明显增高;42辨FT3、FT4明显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所有患者予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绝大部分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A new class of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ong-chain lipid envelop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mycobacteria such as those that cause tuberculosis and leprosy. Inhibition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or elongation is a strategy demonstrated to be clinically effective against M. tuberculosis. A new class of compounds designed to inhibit the beta-ketoacyl synthase reaction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has been developed. Of >30 compounds described, the most active were acetamides containing alkylsulfonyl substituents. Inhibitory activities were acutely sensitive to net charge, chain length, and degree of unsaturation.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 5 (alkyl = C(10)) contained a single methylene spacer between the sulfone and carboxamide and exhibited an MIC of 0.75-1.5 microg/mL, comparable to first-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These compounds are species-specific, exhibiting no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species other than M. tuberculosis and closely related strains. The synthesi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se compound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袁同勤 《安徽医药》2008,12(4):349-350
目的观察依拉达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T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依拉达奉治疗组为治疗组(45例),传统治疗组为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8.8%,TIA反复发作控制率93.2%;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17.6%,TIA反复发作控制率6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拉达奉治疗TIA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和控制TIA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45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4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情况。通过复诊、电话、信访等方式了解患儿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4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75.0%的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男女之比为2:1,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8例(62.2%),后腹膜5例(11.1%),颈部6例(13.3%),纵隔6例(13.3%),首发症状为腹部肿物者38例(84.4%),伴有腹痛30例(66.6%),腹胀20例(44.4%),胸腔积液6例(13.3%),伴有发热10例(22.2%)。就诊时远处转移12例(26.6%),其中肺转移5例(6.4%),肝转移7例(5.1%)。45例患儿中行尿香草扁桃酸VMA定量检测〉30 mg/24 h者30例(78.9%),45例行血清NSE检测,〉100 ng/L者41例(91.1%),29例行甲胎蛋白(AFP)定性检测,均为阴性,30例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其中〉700 U/L者25例(83.3%)。生存情况:8例无瘤生存,14例带瘤生存,9例因术后放弃化疗而死亡,9例因病情恶化或者复发死亡,1年生存率:81.6%,2年生存率53.5%,5年生存率12.8%。结论神经母细胞瘤以3岁以内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为腹部肿物,可伴有发热等症状,检测VMA、血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LDH有助于NB的早期诊断,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坚持完成化疗,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