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王利文 《吉林医学》2011,(36):7836-7836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资料26例,总结患者术后肠梗阻临床表现,探讨临床护理治疗方法,并就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基础回顾了解。结果:26例经积极有效的保守治疗和护理措施,均解除了梗阻而避免了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保守治疗和护理治愈。  相似文献   

3.
吴占彪 《吉林医学》2012,33(16):3477-347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的5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5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2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有效,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相似文献   

4.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平  吴兆华  刘伟 《吉林医学》2010,(25):4349-4349
目的:探讨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资料。结果:21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等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严密观察下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绵龄 《河北医学》2008,14(7):806-80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对比术后未出现肠梗阻的患者,相关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所有病人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涉及范围、手术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是否急诊手术、短期内手术次数和是否肠梗阻手术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手术、急诊手术和短期内多次手术的患者容易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德重 《中外医疗》2011,30(3):78-78
目的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特征,总结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治愈,而不应急于手术,严格把握再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及营养支持治疗,均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闻为10.3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可有典型肠梗阻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14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中医结合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在早期因对本症认识不足,于术后第10天再次施行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后并发肠瘘,后转上级医院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结果: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平均治愈时间8天,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治疗22天痊愈,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多数能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常规药物加用生长抑素并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中药灌肠。结果:16例治疗7~19 d,均治愈,无复发。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再次手术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且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邓锋  黄涛 《当代医学》2010,16(19):156-15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资料分两组: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基础疗法,治疗组另给予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组经非手术治疗全部临床治愈(100%),无再手术病例,平均治愈时间10.2d(7~18d);对照组经非手术治疗17例(85%)临床治愈,3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治愈时间14.6d(9~23d)。结论非手术保守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应用七叶皂苷钠能够促进肠梗阻的再通,提高治愈率,减少治愈时间,减轻患者长期置管痛苦。七叶皂苷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肠壁水肿,减少肠道炎性渗出,促进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效后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天,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5-28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36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疗法治愈,平均7天,无一例再次手术.结论: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4~13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刘付伟强 《河北医学》2008,14(9):1082-108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自拟肠粘连松解汤胃管注入和灌肠,配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50例中,保守治疗47例痊愈,痊愈率94%,3例中转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尽快缓解病情,达到治愈目的,手术率低,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绍平 《河北医学》2013,(11):1688-1691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创伤性肠破裂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特点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后,治愈5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1%,中转手术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后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守治疗是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应及时发现手术指征给予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尚进  李华 《四川医学》2011,32(6):907-90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d。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肠梗阻患者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急诊外科收治68例高龄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组56例,保守治疗组12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发生并发症、病死、治愈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1.18%,总病死率20.59%,总治愈率79.41%。手术治疗组并发症23例,保守治疗组并发症5例;手术治疗组病死10例,有合并症死亡9例,保守治疗组病死4例,有合并症死亡3例,有60例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疾病,有合并症与无合并症治疗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4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5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2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部分裂开,6例肺部感染,均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掌握高龄肠梗阻患者临床特点,全面采集病史,严密观察病情,恰当辅助检查,综合认真分析,是早期诊断和成功治疗高龄肠梗阻的关键,采取积极主动的综合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方式是主要因素之一,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3.5 d(4~24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