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AI)、血管紧张素II(AII)、心钠素(ANF)和醛固酮 (AL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AI)、血管紧张素II(AII)、心钠素 (ANF)和醛固酮 (ALD)水平 ,并与 30例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I(2 .2 30± 0 .30 4ug/L)和ALD(142 .98± 14.0 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 (1.2 4 5± 0 .16 6ug/L ,5 4 .2 0± 4 .336ng/L) (t=2 .0 5 96 ,P <0 .0 5 ;t=4 .0 70 3,P <0 .0 1) ,但AII(42 .976± 3.4 5 7ng/Lvs 4 0 .4 97± 3.5 72ng/L)和ANF(0 .4 16 4± 0 .0 2 6 9ug/Lvs 0 .395 7± 0 .0 311ug/L)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EH患者中 ,I、II、III期组间四者血清水平的方差检验无显著差异(P均 >0 .0 5 ) ,2 9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与 4 1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者组间四者也无明显差异 (p均>0 .0 5 ) ;AI与AII、ALD与AII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3,p <0 .0 1;r=0 .2 70 ,P <0 .0 5 ) ,但AI与ANF、AI与ALD、AII与ANF、ANF与ALD间无显著差异 (r =0 .0 31,r=0 .0 39,r =0 .0 4 4 ,r=0 .115 ;P均 >0 .0 5 ) ;AI、AII、ALD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0 .4 172 ,0 .4 4 18,0 .5 12 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9例非高血压患者的BNP、AngⅡ和ET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H组血清BNP、AngⅡ和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与平均动脉压(MAP)成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体重指数(BWI)无相关性意义.男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Ⅰ、Ⅱ、Ⅲ期组间均呈显著性递增(P<0.01),但Ⅰ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伴心脑血管并发症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BNP、AngⅡ和ET水平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EH分期、MAP相关,提示BNP、AngⅡ和ET的变化与病情进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了解其与高血压病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8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组81例,分为高血压病2级亚组(n=28)及高血压病3级亚组(n=53);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7例,分为1支病变亚组(n=9)、2支病变亚组(n=10)及3支病变亚组(n=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含量。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ALD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Ⅰ及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病3级亚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2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亚组血清ALD、AngⅡ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亚组及2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应用ACEI/ARB与未应用ACEI/ARB患者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量ALD、AngⅠ及AngⅡ水平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的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RA)和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肾衰(CRF)高血压患者血浆心钠素(ANF)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口服氯沙坦(Los组)或福辛普利(Fos组)连续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及12周测定坐位舒张压(SiDBP)、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ANF、血管紧张素Ⅰ(A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用SPSS7.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经12周治疗,两组患者SiDBP均降至目标值。Fos组与治疗前比较,AⅡ下降,ANF和Scr升高(P<0.01)。Los组AⅡ明显升高(P<0.01),ANF在短暂升高后降至治疗前水平,Scr无变化。结论ACEI可能对CRF高血压患者肾内灌注压有影响,ANF动态改变可作为肾内灌注压变化的指标之一。ATRA对肾内灌注压影响小于ACEI。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1、AⅡ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Ⅱ) 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41例(LVH22例、NLVH1 9例),同步检测血中TGF-β1、AⅡ及ALD水平,采用日本Aloka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LV MI.并与正常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血中TGF-β1、AⅡ及ALD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以LVH组为甚,差异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TGF-β1与AⅡ、ALD 呈正相关.血中各指标与LVMI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GF-β1、AⅡ及ALD在高血压LV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临床在高血压病治疗中防治LV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 (pSB) <13.33kPa的CHF患者 (A组 ,2 8例 ) ,pSB>13.33kPa的CHF患者 (B组 ,32例 )及健康人 (对照组 ,2 5例 )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B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浆PAR、AngⅡ和ALD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P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CHF患者脉压 /pSB与血浆AngⅡ及ALD呈负相关 (r=- 0 .4 6 2 ,P <0 .0 1;r=- 0 .4 4 3,P <0 .0 1)。结论 :CHF患者体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 ,且pSB<13.33kPa者高于pSB>13.33kPa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artan)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并与卡托普利(Captopril)比较,联合用药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A组,n=30),给予氯沙坦25mg qd,无不良反应,1周后增加至50mg;卡托普利组(B组,n=30)给予卡托普利12.5~25mg tid;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组(C组,n=30),给予氯沙坦25mg qd.卡托普利12.5mg~25 mg tid.三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X线心胸比和RAS指标;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B组总有效率90.0%;C组总有效率96.7%.心功能指标LVEF、X线心胸比、心率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C组均优于A、B组(P<0.05),RAS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组浆PRA升高(P<0.05),AngⅡ升高、ALD 降低(P<0.01);B组血浆PRA升高(P<0.05)、AngⅡ、ALD降低(P<0.01);C组血浆PRA升高(P<0.05),AngⅡ、ALD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能有效治疗CHF及改善RAS,而其联合卡托普利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1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麻醉前后和体外循环前后血浆心钠素(ANF)、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示:适度芬太尼和安氟醚麻醉,手术和体外循环不影响先心患者血浆ANF水平.风心病人基础ANF水平高,麻醉对其无明显影响,手术中进一步升高,体外循环后显著下降(P<0.01).麻醉对PRA、AⅡ和Ald影响不大.体外循环对PRA无明显影响;但使风心患者术中升高的AⅡ恢复,及降低的Ald显著升高(P<0.01).ANF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r=0.630(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SBP)<13.33kPa的CHF患者(A组,25例),SBP>13.33kPa的CHF患者(B组,28例)及健康人(对照组,25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浆PRA、AngⅡ和ALD高于B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SBP<13.33kPa者高于SBP>13.33kPa者。  相似文献   

10.
AT1R基因多态性与福辛普利降压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1,AT1R)A1166 C多态性与福辛普利降压效果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给予福辛普利10 mg/d治疗,并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观察不同基因型组治疗前后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AT1R基因型组间的降压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血浆肾素活性、AⅡ、ALD变化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EH患者的AT1R基因分型对福辛普利的降压效果及其对RAAS的阻断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内皮素(ET)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及与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的比值(E/A)、血浆ET、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观察其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EF(%),FS(%),SV(V/ml),E(v/m@s-1),E/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ET,PRA,ATⅡ,ALD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依那普利长期口服可抑制CHF患者RAS的过度激活,逆转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从而阻断CHF恶化过程,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与高血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设为病变组,8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结果:EH患者血浆ET及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Ⅰ期EH患者血浆ET含量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含量显著升高(P<0.01),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浆ET和A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1)。结论:ET和AⅡ为高血压密切相关,且与高血压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及其血清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120例EH组和93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按性别分组计算各组基因型和等住基因频率,另外用比色法测量各研究对象的ACE血清活性.结果男性EH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女性EH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H组中AC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血清活性在ACE基因DD,ID和Ⅱ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H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男性,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在E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ACE血清活性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血浆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ANP,AⅡ和 ALD 的含量分别为3683.52±579.14pg/ml,181.73±70.85pg/ml,203.25±83.9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080.14±412.74pg/ml,84.73±26.11pg/ml,180.30±47.30pg/ml)(P<0.01,0.01,0.05),并且 ANP 与 ALD 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AⅡ与 ALD、ANP呈显著负相关(r=-0.46,-0.48,P<0.01)。文中对 CHF 的体液调控机理及ANP,AⅡ和 ALD 含量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收缩压 (ps) <10 0mmHg(1mmHg=0 .133kPa)的CHF患者 (LPCHF组 ,n =2 2 ) ,ps≥ 10 0mmHg的CHF患者(HPCHF组 ,n =2 5 )及健康人 (对照组n =18)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 :LPCHF组及H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LPCHF组血清钠、ps及脉压差 /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L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高于HPCHF组 (P<0 .0 5 ) ,血清钠、Ps及脉压差 /收缩压显著低于HPCHF组 (P <0 .0 5 ) ;CHF患者脉压差 /收缩压与血浆AngⅡ及ALD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0 2 ,P <0 .0 1;r=- 0 .439,P <0 .0 1)。结论 :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 ,且血压低者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别给予24周的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选取58例高血压无LVH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较对照组高,NO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LVH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LVMI与NO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和-0.268,P均<0.05).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eptin、NO及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4周治疗后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血清NO浓度升高及LVM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 的重要物质;贝那普利在逆转LVH方面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6名飞行员复杂持技飞行前后的血浆心钠素(ANF)、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并以16名地勤人员作对照.结果发现,飞行前空地勤人员上述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特技飞行刚结束,飞行组血浆ANF、cGMP及cAMP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01).特技飞行后6h,飞行组血浆ANF含量已恢复正常(P>0.05),但cGMP及cAM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果提示,复杂特技飞行可引起血浆ANF、cGMP及cAMP显著升高.这些物质在血液中含量增加对特技飞行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素 (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在不同性质急性脑血管病 (ACVD)中的含量及作用。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同步测定 2 4 6例ACVD患者及 6 3例正常对照组血浆RA ,AⅡ ,ALD含量。结果 :不同性质的ACVD患者 (即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出血组、脑梗死组 )在急性期RA ,AⅡ ,AL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且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1) ,而脑出血组与SA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与ACVD密切相关 ,测定血浆RA ,AⅡ ,ALD含量 ,对推断ACVD患者病情及估计预后 ,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不同血压水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 :①A组 (n =2 2 )收缩压 (SP)小于 10 0mmHg的患者 ;②B组 ,(n =2 5 )sp >10 0mmHg的CHF患者。③健康人 (对照组健康人 (n =18) 90mmHg 10 0mmHg者更高。对心衰病人伴不同水平血压应用ACEI和抗ALD制剂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 (A 、A )和醛固酮水平变化 ,相互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76例 COPD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 (A 、AII)和醛固酮 (ALD)水平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组 A (2 .73± 0 .0 3ng/ LtALD(132 .2 6± 9.15ng/ 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5± 0 .18ng/ L) 47.15± 2 .2 1n/ L) (t=2 .6 0 2 ,p<0 .0 5;t=4 .189,p<0 .0 1) ,A 水平无显著差异。 37例合并呼吸衰竭组血清 ALD水平显著高于 39例无呼吸衰竭组 p<0 .0 5) ;8例住院期间死亡者血清 ALD也显著高于好转出院者 (P<0 .0 5)。COPD患者中 ,血清 A 、AII和 ALD间呈显著正相关 (P均 <0 .0 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 AI、AII和ALDII水平变化 ,而且三者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测定其水平有助对 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