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观察研究了389名(男200人,女189人)临夏地区东乡族人的指节纹。结果表明:东乡族人的指节纹以直线型(44.33%)最常见,其次为钩型(22.4%)和弓型(11.39%)。本文还对男女性别和左右手进行了比较,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防止手指中段掌侧软组织缺损继发远端指节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将邻指指动脉侧方皮瓣带蒂转位修复创面,以皮瓣血管游离端同患指远端指节的指动脉端端吻合重建患指血运。结果:此术式修复ll例患。其中10例经血管吻合后解除了远端指节血管危象,保留了手指长度和部发功能,1例因未吻合远端血管而出现远端指节坏死而截指。结论:手指中段掌侧严重组织缺损而伤及双侧指动脉,可在皮瓣修复创面的同时予以重建患指血运,以免发生迟发性血运障碍致远端指节坏死。邻指指动脉侧方皮瓣带蒂顺行转位桥接术可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两个中国汉族具有三指节拇指特征的轴前多指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知情同意下采集家系1的9名家系成员(患者2例)、家系2的14名家系成员(患者7例)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实时定量PCR与PCR-Sanger测序,对SHH基因的调控元件“极化活性区调控序列”(zone of polarizing activity regulatory sequence,ZRS)分别进行拷贝数与序列突变检测;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家系1ZRS附近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基因型,结合Sanger测序发现的点突变,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定量PCR显示两家系患者在ZRS区域均不存在拷贝数改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的2例患者均存在ZRS406A〉G杂合突变、家系2的7例患者均存在ZRS105C〉G杂合突变,且突变在各自家系中均与多指表型共分离,在2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已有报道ZRS的105C〉G杂合突变可引起典型的三指节拇指轴前多指;而ZRS的406A〉G杂合突变仅见于1个胫骨发育不良伴多指(趾)家系中。单倍型分析及测序结果提示,家系1中第1例出现肢端畸形的患者为ZRS406A〉G杂合突变的体细胞及生殖细胞嵌合体。结论SHH基因调控元件ZRs的406A〉G与105C〉G杂合突变分别为两个中国汉族三指节拇指轴前多指家系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300名正常白族人指嵴纹数和t三叉,为医学、遗传学、人类学提供正常参数.方法 在知情同意手续下,捺印调查对象的手纹.结果 总指嵴纹数(TFRC)为126.88±32.28,男性大于女性(P<0.05),无手别差异(P>0.05).各指指嵴纹数(FRC)高低为:拇指>环指>食指>中指>小指,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无手别差异(P>0.05).对应指FRC差值变化趋势为,随着差值增加频数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差值在3以内(占88.2%).TFRC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atd角为(40.27±4.34)度,tPD为(12.46±4.66)%,均为女性大于男性(P<0.05),无手别差异(P>0.05).72.5%的个体tPD低于15%,无大于30%的.结论 对应指FRC和t三叉的分布具有对称性,白族和其他民族有共性也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景颇族人指嵴纹数(FRC)和t三叉的分布,为医学、遗传学、人类学提供正常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捺印调查对象的手纹.结果:各指FRC高低为拇指>环指>中指>食指>小指,无性别差异,除拇指外无手别差异.对应指FRC差值变化趋势为,随着差值增加频数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差值在3以内占88.2%.总指嵴纹数(TFRC)为 116.40±26.51,无性别差异.TFRC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高峰组为121~140(33.64%),其次为101~120 (31.64%).atd角为39.99°±4.41°,频数分布高峰组为35~39(43.55%),其次为40~44(37.82%).tPD为11.02%±4.01%,频数分布高峰组为10~14(46.91%),86.73%的个体tPD低于15%,无大于30%的.atd角及tPD均为女性大于男性,无手别差异.结论:德宏州景颇族对应指FRC和t三叉的分布具有对称性,和其他民族有共性也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Y染色体进行人类起源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Y染色体由于其父系遗传和非重组等特性在揭示父系谱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追溯人类历史的Y染色体多态主要包括STRs和SNPs两种。本文就Y染色体及STRs和SNPs的特性和它们在人类学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青少年足长与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AppleⅡ电子计算机对7-17岁1533名青少年的足长与体重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r=0.85(女)——0.90(男)。p<0.05(女)——0.005(男)。并求出由足长推算体重的回归方程:(1)■=4.23x0-54.66=4.08(男);(2)■=4.37x-56.79±4.45(女)。以及由体重推算足长的回归方程:(3)■=14.30+0.19±0.85(男);(4)■=14.76+0.17x±0.86(女)。 相似文献
12.
示指基节指骨与身高的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索示指基节指骨与身高的性别差异,提供判别率较高且适用于国人的性别判别式,作者随机对健康大学生202人(男100,女102人)的双手进行后前位X线片拍摄,同时测量了身高.每手测量了示指基节指骨的长与中点宽,结果(mm)为:男性分别为41.29±0.15,9.67±0.06,女性为 38.76±0.16,8.24±0.04.身高男女分别为 1717.00±4.97和 1600.78±5.26,三项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按Fisher法求出三个判别式,其判别率均高达93%以上,对人类学及法医学鉴定性别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土家族人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湖南龙山家族16-25岁青年及学生722人(男433,女289)的手指指毛分布。结果表明:近侧和中间指节均生有指毛,而远侧指节不生指毛。男女近侧指节1-5指指毛出现率及2-5指指毛出现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土家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低于我国汉族人、藏族人、侗族人、维吾尔族人;而高于壮族人,且在男女性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4.
15.
16.
壮族人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调查了16-50岁壮族607人(男328,女279)的手指指毛分布。结果表明远侧指节不生指毛,近侧和中间指节均生有指毛。左右手同指指毛分布无显著差异,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壮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低于白种人,印度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和我国汉、藏族人,且存在性别高度显著性差异(男>女,P<0.001)。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近侧端动脉的分布与吻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脉灌注,对100侧不同年龄(新生儿~67岁)尸体的股骨近侧端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囊外动脉环围绕股骨颈基部,由旋股内、外侧动脉组成,完整者占71%;囊内动脉环位于关节软骨缘滑膜下,由内侧、后、外侧和前颈升动脉组成,多见此环前部、后部和前、后部合并缺损,占74%。外骺动脉向关节软骨发出多级动脉弓,分布于股骨头的上、内、中央和外侧区。内侧颈升动脉分布于股骨头下后区。内骺动脉分布于有限的股骨头凹下区。关节软骨游离面由接近关节软骨缘和股骨头凹周缘的滑膜血管网及滑液营养,它的深部近骨—软骨接合处,由骺毛细管襻供给营养。上干骺部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外2/3,内侧颈升动脉和前、后颈升动脉短支分布于股骨颈相应区。在骺软骨骨化过程中,骺动脉与内侧颈升动脉在骨骺中建立一定的吻合弓。骺软骨板在成年骨化后消失,干骺部动脉穿入骨骺,与骺动脉建立广泛吻合。本文对股骨近侧端动脉的形态、行经、分布及其与临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成蝇较易出现的公园和居民区环境类型,采用腐鱼笼诱法分别于2002与2013年对上海中心城区世博建设前后蝇类群落构成和季节消长状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2013年居民区环境蝇密度显著下降,捕获的蝇种类总数稍有上升;最优势蝇种由2002年的丝光绿蝇转变为2013年的大头金蝇(当年构成比分别为46.06%和20.50%),亮绿蝇、元厕蝇的密度及构成比较2002年显著上升.2002与2013年成蝇高峰分别均出现于6月份,2013年夏季气温高热造成7月份出现一个波动较大的低谷;丝光绿蝇在不同年代的季节分布差异较明显,其他蝇种分布趋势前后较吻合.据此推论上海城区蝇类侵害以丽蝇科为主,不同监测环境差异较大;城区卫生环境的改善对减少住区蝇滋生起了重要作用,但人口密度高、部分老城区环境复杂、各行业所产生垃圾较多而容易造成蝇类滋生侵害的状况依然存在,蝇类防控措施应针对金蝇和绿蝇等优势蝇种开展,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了29例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临床症状以肌无力,肌痛,皮诊最常见,还有部分病人以发热为特征占46.5%。临床应引起重视。血清酶、肌电图,肌活检三项检查对本病有一定特异性,但临床确诊主要依赖于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