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to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本实验从中国8个地区(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 昆明)的急性腹泻患儿中收集到1093份非菌性腹泻标本。标本经病毒ds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结果阳性标本为432份(39.5%),电泳型长型占优势,占PAGE阳性总数的96%以上,阳性标本利用血清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ELISA进行分型,结果表明我国上述8个地区1998-1999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A组轮 病毒以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总数的80.3%,其次为G2(11.1%),G4(3.9%)和G2(3.2%),有发现G9型,在本实验中共有18(4.17%)份阳性标本有用有单克隆体和型特异性引物无法分型,12(2.7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这与相关的报道一致。本实验中抽样选取了119份G分型阳性标本进行VP4分型,其中P[8]型有21份(17.6%)P[4]型有13份(10.9),P[6]型有12份(10.1%),P[9]型有8份(6.7%),与相关的报道基本一致,另外65份(54.6%)用现有引物无法分出P型,A组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关系常见P[8]G1和P[4]G2,本实验中轮状病毒中分离株作了常见的P[8]G1(28.3%),P[4]G2(9.4%)型外,还检测到P[8]G3(5.7%),P[8]G4(3.7%)和其它较少见的基因型,65份未分出P型的标本其中49份有一次扩增的产物,提示可能为其它P型,有待进一步的检定。以上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可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个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40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9~11月份为高峰,发患者群集中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占93.6%)以上。腹泻、发热、呕吐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三大表现,408例患儿均给予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病程在7d以内占88%,大于7d占12%。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特点。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为了解2010年秋冬季郑州地区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RV疫苗的研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郑州地区婴幼儿A组RV腹泻进行了P和G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0~2021年福州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 VP7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5岁以下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荧光定量q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基因分型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60份粪便标本中,30份检测到A组RVRNA基因,阳性率为50%。男19例,女11例;年龄6~37个月,平均11.9个月。对30份A组RV RNA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型分型,其中G3型22例(73.33%),G1型4例(13.33%),G1和G3混合感染型3例(10.00%),G1与G9混合感染型1例(3.33%)。30例A组RV RNA阳性患儿中并呼吸道感染6例,其中G3型5例,G1和G3混合型1例。G1型Vesikari评分(14.6±5.6)分、腹泻病程(5.15±0.52)d均显著高于G3型,P<0.05;但两组呕吐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比较,P>0.05。结论2020~2021年福州地区急性腹泻婴幼儿A...  相似文献   

5.
31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红  林祥宏  徐元宏  童天骄  夏徇 《安徽医药》2010,14(12):1419-14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10例新鲜粪便标本和资料,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监测A群RV感染情况,以及分析腹泻婴幼儿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310例腹泻患儿以男性为主,男/女比值为2.75。98例检出RV抗原阳性,感染率为31.6%,不同性别患儿R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2岁组腹泻患儿RV抗原检出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RV检出例数以10月至次年1月为主,共检出64例(占65.3%),其中尤以11月份为最高(27例)。结论 RV感染是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时准确监测腹泻婴幼儿RV感染情况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性腹泻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9~11月份为高峰,发病人群集中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占93.6%以上.腹泻、发热、呕吐是RV性腹泻的三大表现,408例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粪便样品,采用金标法对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47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242份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0.63%。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流行状况与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秋冬季节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632例,阳性率为40.3%;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12月最高,为51.7%。结论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建议于流行季节为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部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0~2004年门诊和住院6岁以下腹泻患儿1311例的粪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31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66份,阳性率43.2%,发病季节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1~24月龄儿童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原因,疫苗接种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此文讨论了轮状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及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究表明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不能阻断RV传播,且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RV性腹泻的药物,使用RV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防控手段。此文对RV疫苗的使用现状、研发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疫苗接种是降低轮状病毒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此文简要介绍了轮状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对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我院门诊和儿科的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腹泻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6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秋泻灵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液体疗法及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秋泻灵合剂口服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秋泻灵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董中茂  孙蓓蓓  王晗晶  巩露  王光猛 《安徽医药》2021,25(12):2523-2526
目的 探讨微生态疗法对轮状病毒腹泻病儿内皮糖萼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确诊病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7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5 d、7 d时糖萼损伤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水平,利用侧流暗场成像技术测定舌下微循环血管内皮糖萼厚度;观察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3d、5d、7d时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水平降低(P<0.05),舌下微循环血管内皮糖萼厚度治疗后为(253.32±12.57)mm高于治疗前的(169.29±9.37)mm(P<0.05);治疗前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为(5.49±0.99)mg/L、(0.20±0.04)EU/mL和(0.84±0.18)mg/L,治疗后为(3.81±0.79)mg/L、(0.11±0.02)EU/mL和(0.42±0.08)mg/L,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微生态疗法可有效修复轮状病毒腹泻病儿肠道内皮糖萼,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的轮状病毒感染和乳糖不耐受及相互关系,帮助临床鉴别诊断婴幼儿腹泻病因。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年龄在3岁以下555例腹泻患儿粪便均做常规检测、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还原糖检测。结果轮状病毒肠炎409(73.7%)例,乳糖不耐受症349(62.9%)例,轮状病毒合并乳糖不耐受291例,占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71.1%。结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而轮状病毒肠炎多数有继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标本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721例婴幼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A群轮状病毒检测及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真菌。结果①721例患儿腹泻标本中细菌学阳性237例(32.87%);A群轮状病毒阳性110例(15.26%);真菌阳性28例(3.88%);以上三项检测全部阴性346例(47.99%);②4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男女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岁患儿发病率最高(26.88%),多发于冬季。结论婴幼儿腹泻以功能性腹泻为主;感染性腹泻以细菌性为主,其次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