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2002年我院行CT增强检查病人4956例,3381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1575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一广州先灵公司生产的优维显及安盛公司生产的欧乃派克(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Bolus injection),造影剂量按照1-2ml/kg,具体剂量根据病人的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  相似文献   

2.
在CT检查中增强扫描是诊疗数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院从1995年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从注射方法或在使用造影剂方面都有了不断改进,大部分病人使用进口造影剂,使碘过敏反应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加强了注射措施,1998年开始使用高压注射器,由于注射速度均匀、速率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分析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CT检查中常需要静脉注射碘造影剂,以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非离子型造影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欧乃派克、优维显等,但因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患者很难接受。因此,泛影葡胺做为离子型造影剂的代表,以其价格优势,目前仍为国内基层医院使用最多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4.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CT增强检查病人1245例,其中:986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268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造影剂按照1-2mg/k,具体剂量根据病人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连续扫描、动态扫描及延时扫描,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层厚及层距。  相似文献   

5.
一、水溶性碘造影剂简介水溶性碘造影剂的问世,对X线诊断带来了质的飞跃。它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X线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师燕 《兵团医学》2019,(2):78-79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碘普罗安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放射科共有337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碘普罗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33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以及安全,在应用碘普罗安造影剂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中泛影葡胺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我们医院CT室使用60%泛影葡胺所做12547例增强扫描中的213例过敏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213例过敏患者中,轻度反应208例,中度反应4例,重度反应1例。结论:提高对泛影葡胺过敏反应的认识,在增强CT扫描前预防用药,并及时正确处理碘过敏反应,对降低泛影葡胺的毒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儿命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扫描,临床上较广泛应用,已成为明确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有些CT平扫不易辨认或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列造影剂应甩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将我院的1999年-2002年6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CT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在CT扫描中,由于病情的需要,经常使用造影剂行增强扫描。在基层医院,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较昂贵,多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在增强扫描过程中,由于给药速度快、剂量大、给药部位直接,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平常,人们去医院做CT检查时,为了明确病变性质,往往要做增强扫描。这时医生会问你用哪一种造影剂,用几十元的国产造影剂,还是用几百元的进口造影剂。病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任德玲曲萍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266011碘造影剂对人体的毒副反应的性质、程度及发生率主要是由造影剂的高渗性、化学毒性及电荷3个因素决定的。高渗造影剂最高渗透压可超过血液张力的8倍,静脉内快速注入大剂量时会引起血细胞变形...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与方法 经胃镜检查已报告为胃癌,拟手术治疗而做腹部CT检查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检查前,多数常规口服1.5%泛影葡胺造影剂,少数口服清水,量多为800-1000ml。主要采取仰卧位,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0例病例中有4例为贲门部占位,13例为胃窦部占位,3位为胃体部占位。其中5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并有2例出现肝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