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清钾、钠、氯的变化及其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方法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8例进行研究,其中出血性中风89例,缺血性中风159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钾、钠、氯,观察血糖、血钠、血氯、血钾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2)出血性中风血糖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3)出血性中风低血钠、低血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低血钠、低血氯组中的中、重度患者显著多于正常血钠、血氯组;与正常血钠、血氯组相比,高血钠、高血氯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血钠、血氯显著升高时,死亡率明显增加。与正常血钾组相比,低血钾组中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血钾明显降低时,病死率增加。高血钾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和正常血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病死率则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当出现严重的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预后影响。方法对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分别检测血清钠,分析其高血钠发生率及与预后关系。结果发现高钠血症18例,发生率17.6%。8例高钠血症是发生脱水剂治疗后;10例高钠血症患者病情明显加重;死亡8例,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4.4%。结论高钠血症多发生于脑血管病后3~9天,病情越重、血钠值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德国  吴淑平 《山东医药》2003,43(16):68-69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 312例行血清钾、钠、氯的测定 ,以探讨脑卒中患者电解质的变化规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76例 ,女 136例 ;年龄 34~ 78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 CT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标准。其中脑出血 81例 ,脑梗死 2 31例 ,病变位于基底节 2 2 8例 ,脑干 15例 ,脑叶 6 9例。采用美国 MEDICA钾、钠、氯全自动分析仪 ,检测患者入院后 4 8、 4 9~ 96小时及 1周后的电解质。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电解质紊乱情况对卒中病变部位、卒中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电解质紊乱与卒中…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是脑卒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不仅发生率高,且对预后影响大,往往可加重脑损害和其他脏器的功能衰竭。因此积极防治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分析了1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及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尚在探讨脑卒中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37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75例(31.6%)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性卒中患者在3、6个月随访时死亡和死亡/残疾比例均高于非进展患者(P〈0.05),卒中进展是3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6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可出现病情进展,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阐述白细胞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所起的作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脑卒中患者250例,根据白细胞计数高低分成白细胞增高组和白细胞正常组,并按卒中性质、卒中部位、血肿大小、梗塞面积、以及近期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P〈0.005),而且血肿体积越大、梗塞面积越大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P〈0.050)。结论白细胞在脑卒中的发病和脑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卒中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越高,近期神经功能预后越差(P〈0.050),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患者的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分析117例急性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卒中较缺血性卒中脑心综合征发生率高(P0.05)。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病死率16.24%,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的5.26%(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于脑卒中的性质有关,合并脑心综合征比不合并脑心综合征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为71.4%.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合并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和下丘脑功能受损有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糖尿病因急性并发症入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资料。结果:在DKA和HHS时,血白细胞计数、血钾、血钠、血肌酐、血淀粉酶、肌酶谱与病情轻重度相关。结论:在DKA和HHS中除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外,血白细胞计数、血钾、血钠、血肌酐、血淀粉酶、肌酶谱的升高都是反应严重性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次日血C反应蛋白水平分成升高组(43例)与正常组(84例),分析血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正常组与升高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 C 反应蛋白升高可能加剧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5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7例(22.3%)患者诊断为进展性卒中,其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者(P〈0.05);卒中进展是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病情呈进展性,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卒中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这已引起神经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总结66例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其中出血性ZI例,梗塞性45例。我们发现出血性卒中出血量越大,血糖升高越显著,预后越差。梗塞性卒中血糖轻度升高与病情和预后无明显关系。1一般资料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卒中的病变性质及部位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以及上消化道出血与意识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692例中6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随意识障碍程度加深,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升高。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意识障碍则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急性脑卒中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EP)临床常见,部分患者以EP发作为脑卒中的首发症状,致病情加重;但多数EP发作在卒中后几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继发性EP可直接影响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结果出血性卒中37例,缺血性卒中63例;高血压、冠心病为常见诱发疾病;动态发病以出血性卒中常见(64.0%),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常见(61.0%);CT显示卒中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多见。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对预防此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与其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脑梗塞患者发病后72h内,第4~7天和第14天的血CRP进行测定,并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梗塞后72h血CRP浓度即开始升高,1周左右达高峰,至14天时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者CRP水平最高。结论 血浆CRP是判断脑梗.塞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肝硬变腹水患者钾钠氯及酸碱失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变腹水患者的钾、钠、氯及酸碱失衡。方法肝硬变腹水患者154例,血K+、Na+、Cl-测定采用EEL公司自动分析仪及火焰光度计。血气及酸碱度测定采用IL1302型自动微机分析仪。结果低血钾者57例,高血钾者6例,低血钠者81例,高血钠者12例,低血氯者34例,高血氯者8例。24例血气及酸碱度测定结果显示,以碱中毒者为主。依次为呼碱、呼碱+代酸、代酸、代碱、呼酸。本组高血钾、低血钠与Child分级、BUN、Cr值相关。从本组资料表明,重症肝硬变腹水患者水盐代谢失衡多为医源性所致,且加重原有失衡。高钾血症、急性低钠血症及高钠血症大多如此,多为住院后发生,常可危及生命。结论肝硬变腹水患者的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大多在肝肾功能低下,不适当的治疗所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下肢动脉超声,探讨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hs-CRP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含量、下肢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hs-CRP水平与下肢动脉IMT及斑块数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脏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及其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高。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心电图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