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验证利塞膦酸钠防治我国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比较研究。入选56例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32例、骨质疏松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 28,服用利塞膦酸钠5 mg·d-1)和对照组(n=28,服用安慰剂)。两组均每日补充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3 200 IU,治疗12个月。观察指标为腰椎、髋部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如血骨钙素、血C端交联多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L2-4 BMD)及总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L2-4 BMD平均增加(4±4)%,对照组平均增加(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总髋部骨密度平均增加(3±5)%,对照组平均增加(1±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血骨钙素(中位数)治疗后下降1.98 ng·mL-1,对照组则上升0.04 ng·mL-1(P<0.05)。试验组血C端交联多肽(中位数)治疗后下降0.36 ng·mL-1,对照组下降0.21 ng·mL-1(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患者6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按1:1比例分配,每组32例.试验组以利塞膦酸钠加钙尔奇D600治疗,对照组以钙尔奇D600治疗,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用药后6个月末及用药期间随访,对利塞膦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5%和59.375%;两组患者的腰椎BMD、全髋部BMD等均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利塞膦酸钠能有效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予以利塞膦酸钠口服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KP)、尿Ca/Cr、HPr/Cr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股骨上端三角区(Wald's)处的BMD高于治疗前(P<0.05);AKP高于治疗前,P<0.05;尿Ca/Cr、HPr/C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比较研究,共入选病例48例。利塞膦酸组给予利塞膦酸钠片5 mg,q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片,qd;每组均同时给予钙维D,咀嚼片1片,qd;疗程均为12 mo。结果:完成病例共46例,每组各23例。用药后腰椎和髋骨总骨密度,利塞膦酸组增加了(0.04±s 0.04)g·cm-2和(0.03±0.05)g·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利塞膦酸组用药后血骨钙素和I型胶原交联C端多肽分别下降(4±7)μg·L-1和(0.6±0.4)nmol·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良事件2组各发生1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塞膦酸是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利塞膦酸钠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塞膦酸钠(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3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塞膦酸钠每日5 mg或安慰剂,同时2组均每日加碳酸钙D3咀嚼片1片,随访12个月。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利塞膦酸钠使腰椎骨密度(BMD)显著升高,治疗后试验组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值分别降低31.8%和56.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无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用药后12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每日5 mg可以防止绝经后的骨丢失,降低骨转换,改善骨密度,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沈雁 《海峡药学》2013,(6):162-163
目的观察研究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钙尔奇治疗,实验组采用钙尔奇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骨密度得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骨形成标记物AL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212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成试验组105例和对照组107例。试验组患者每天服用利塞膦酸钠5mg+元素钙500mg+维生素D200IU;对照组每天服用安慰剂+元素钙500mg+维生素D200IU。治疗时间1年。观察内容: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Cr)、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不良反应及椎体和椎体外新骨折。结果与用药前比较,试验组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Tx/Cr、BGP)均明显下降(P〈0.05),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O.05),L2-4骨密度上升6.667%,股骨颈骨密度上升3.412%,大转子骨密度上升4.13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能有效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通过摘除两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摘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建模4周后,各组大鼠均进行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实验组灌胃0.1 mg·kg-1利塞膦酸钠,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等量0.9%NaCl,每天1次,连续6周。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骨痂骨密度,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形态,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股骨组织最大载荷分别为(245.16±15.26),(126.59±12.05),(195.26±13.02)N;抗弯强度分别为(169.52±13.28),(110.23±15.26),(152.36±12.06)N·mm-1;骨密度分别为(0.26±0.10),(0.13±0.02),(0.21±0.05)g·cm-2;股骨组织中Bcl-2蛋白相对...  相似文献   

9.
10.
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PMOP)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双膦酸盐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抑制骨吸收,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本文综述第3代双膦酸盐-利塞膦酸钠的药理、药效学特点、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产次与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次与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180名健康绝经后妇女年龄、产次、绝经时间,并测量身高、体重、左侧股骨近端(Neck、Ward三角、Troch)BMD.结果随着产次的增加,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逐渐下降,产3次,产4次,产次≥5次各组股骨近端各部位BMD显著低于产1次和产2次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限与Neck和Troch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产次影响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随着产次的增加,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孙俊英  章秋 《安徽医药》2010,14(5):548-550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的P450基因CYP19多态性分布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94名安徽合肥地区健康汉族绝经后妇女,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BMD),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对P450基因的CYP1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结果(1)CYP19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GA型,AA型,GG型;(2)CYP19位点各部位BM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安徽地区绝经后女性P450基因CYP19多态性位点与绝经后女性BM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利塞膦酸钠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晨起口服利塞膦酸钠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全部患者均在晚间口服凯思立D片,疗程为12个月。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身高、体重、BMI、绝经年数、治疗方法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中只有“组别”一项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胶囊是使PMOP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年增加骨密度约0.041g/cm^2。  相似文献   

14.
陈立  李佳  韩海滨  彭彦嫣  毛美华 《河北医药》2016,(12):1789-1791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11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唑来膦酸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生活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腰椎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腰椎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S-Ca、S-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P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AL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可明显改善患者骨密度,降低ALP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随龄变化及骨丢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石家庄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809例20~79岁健康女性的2~4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及桡骨中1/3 骨密度值,以T值≤-2.5 S为诊断标准进行OP分析.结果 (1)骨密度峰值:Ward's三角出现最早,为25~29岁;其次为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均为30~34岁;桡骨中1/3最晚,为35~39岁.(2)骨丢失:Ward's三角出现最早,为40~44岁,较骨密度峰值低14.6%;大转子为45~49岁,较骨密度峰值低11.8%.腰椎、股骨颈和桡骨中1/3均为50~54岁,分别较骨密度峰值低12.1%、16.8%和14.8%.(3)骨质疏松症检出率: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增加.在60~64岁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在Ward's三角区和腰椎最高,分别为52.7%和43.2%.结论 骨骼不同部位骨密度峰值出现的年龄不同,骨丢失及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因年龄和部位不同而不同,对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应在40岁开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相关代谢指标与骨矿密度(BMD)及校正骨矿含量(c BMC)的关系。方法195例绝经后女性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臀围(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腰椎骨密度,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校正骨矿含量,分析相关代谢指标与BMD、c BMC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因素对二者的影响。结果 1腰椎(L)14BMD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呈负相关,与BMI、W、FINS、HOMA-IR、HDL呈正相关;L14BMD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呈负相关,与BMI、W、FINS、HOMA-IR、HDL呈正相关;L14c BMC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HOMA-IR呈负相关,与FINS、HDL呈正相关;2以L14c BMC与年龄、绝经年限、TC、LDL、HOMA-IR呈负相关,与FINS、HDL呈正相关;2以L14BMD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W对其有影响;以L14BMD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W对其有影响;以L14c BMC为应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年龄、BMI、LDL、HDL、HOMA-IR对其有影响。结论 1BMI与BMD呈正相关,与c BMC呈负相关,故肥胖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2血胰岛素水平与BMD呈正相关,胰岛素抵抗与c BMC呈负相关,故胰岛素抵抗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3LDL与BMD、c BMC呈负相关、HDL与BMD、c BMC呈正相关,高LDL、低HDL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利塞膦酸钠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早餐前30 min直立位口服利塞膦酸钠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天格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利塞膦酸钠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体内的骨代谢指标,提高骨密度,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