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2消化道肿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1例)与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与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病灶切除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5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成功,病变直径为1.5 cm~3.5 cm,平均2.6 cm,手术时间为35 min~140 min,平均75 min,手中创面少量出血均予以电凝下止血,术后3例(5.6%)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术治愈,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能成功处理较大的病灶,安全有效,同时具有微创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作为早期消化道肿瘤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临床治疗上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累及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累及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并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37例患者除1例患者出现穿孔外,其余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康复顺利,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感染、穿孔、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内镜随访1~12个月,无消化道不适及其他,定期内镜复查无肿瘤复发现象。结论:积极地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冯明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94+2196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总结在我院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且在手术围术期及住院期间无一例穿孔或出血发生,1例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采取对应治疗后好转。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较传统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在治疗充分做好围术期及术后护理,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性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病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18例患者的食管病变均一次性切除,1例术中穿孔行钛夹封闭及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2例术后病理显示鳞状细胞癌累及切缘,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后精心、专业、细致的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大而平坦的消化道黏膜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进行一次性大块剥离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在内镜黏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结果2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通过 ESD 可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此外,默契的医护配合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消化道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80例早期消化道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常规组)与综合护理组(综合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和护理满意度(85.0%)与综合组(2.5%、9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期消化道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对162例次(155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55例患者的病变组织全部成功切除,术中未出现穿孔并发症,7例(4.3%)出现迟发性出血并采取相应措施,90例(56%)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胃底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采用ESD进行治疗,围手术期针对专科特点,给予优质的护理并观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瘤体,其中3例在术中出现小穿孔,予止血夹夹闭,5例患者术后胃管吸出少量血性液体,未特殊处理均自行好转,无大出血及迟发型穿孔发生。结论 ESD是目前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在围手术期,根据病人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35例,采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手术,平均病变直径(1.5±0.3)cm,平均手术时间(44.7±7.5)min,平均住院时间(2.4±0.3)d;术后均完全愈合,无复发或病变残留,并发症少。结论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道肿瘤治疗方法,能降低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6例消化道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患者,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2 h、术后24 h,研究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文83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愈合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常用微创术式,具有适应范围广、不改变消化道结构、手术风险小、经济、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 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5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5例病变均位于黏膜下层),应用TT刀、HOOK刀、IT刀等工具进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先用1∶10000肾上腺素加美蓝在黏膜下注射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再对肿瘤进行钝性分离,完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最大直径为6~18mm,平均8mm,15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26~61min(平均41min)。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本组ESD病例未见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前来该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为37例.其中,对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较于A组明显更少,手术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手术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护理配合效果与临床体会。方法本次临床调查抽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配合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从而验证配合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效果与临床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配合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普通护理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全面护理组给予围术期全面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普通护理组并发症、总的住院时间均少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经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效果确切,辅以围术期全面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钟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1+163-161,16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9例行E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全部治愈,且没有1例出现后遗症,住院的平均时间为6天,经3-24个月的跟踪随访,无复发的病例出现。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免剖腹手术之苦。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48.0%,整块切除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9±12.8)min,长于对照组的(3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内镜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8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方法采用内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280例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患者,用特殊电刀剥离、切除病变,并及时止血。结果 280例患者顺利一次性完全切除,无穿孔、大出血及梗阻,3个月后,280例患者复查胃镜显示创面已愈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41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22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认病灶深度并排除手术禁忌,术中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静脉麻醉,并按标记、注射、切开、剥离的顺序操作,术后病理送检,并予抑酸、止血、预防感染等治疗,术后1、3个月随访胃镜。结果所有患者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均一次性切除成功,病灶边缘及基底病理阴性,其中1例术中穿孔并转腹腔镜修补,所有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术后出血、穿孔、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灶平均长径约(1.17±0.66)cm,手术平均时间45 min。术后病理提示:黏膜内腺癌1例,平滑肌瘤16例,间质瘤4例,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异位胰腺2例,增生性息肉13例。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