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工作,对国内外有关的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活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疾等方面。认为石蒜科植物有着广泛的医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工作,对国内外有关的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石蒜科植物生物碱成分的药理活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痰等方面.认为石蒜科植物有着广泛的医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测定石蒜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为石蒜鳞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加兰他敏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289 nm。结果加兰他敏在20.4~10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回归方程Y=0.0084X-0.0227,r=0.9999(n=5);加样回收率为99.8%,RSD=1.44%;测定结果在5h内稳定,RSD=0.64%;不同来源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栽培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可以达到并超过野生石蒜。结论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花石蒜中的石蒜生物碱。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生物碱110进行了流感甲型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从红花石蒜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石蒜生物碱和9个已知的石蒜生物碱:2-methoxy-6-O-ethyloduline(1),2-methoxy-6-O-methyloduline(2),trispherine(3),8-O-demethylho-molycorine(4),homolycorine(5),9-O-demethylhomolycorine(6),oduline(7),lycorenine(8),6α-O-methyllycorenine(9)和O-ethyllycoreni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高石蒜碱类型的石蒜生物碱,生物碱13为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且对流感甲型病毒显示了较弱的抗病毒活性,IC50分别为2.06,0.69,2.71μgmL1,CC50分别为14.37,4.79,80.12μgmL1。  相似文献   

5.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可溶部分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7-醛基脱氢海罂粟碱(1),O-甲基南天竹碱(2),(+)-O-甲基球紫堇碱(3),d-紫堇碱(4),四氢黄连碱(5),8-氧黄连碱(6),巴马亭(7),四氢巴马亭(8)和去氢紫堇碱(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获得,首次报道了其核磁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Zhao YY  Liang YQ  Chen Y  Sun H  Wang M  Feng X 《中药材》2011,34(9):1366-1368
目的:研究长筒石蒜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筒石蒜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文殊兰碱(1)、石蒜西啶醇(2)、Squamigine(3)、11-羟基文殊兰碱(4)、Pancracine(5)、石蒜碱(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宇彬  辛国松  曲中原  邹翔  于淼 《中草药》2016,47(1):157-164
石蒜属植物富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按其分子骨架不同,主要分为7类,包括石蒜碱型、文殊兰型、加兰他敏型、水仙花碱型、水仙环素型、石蒜宁碱型或高石蒜碱型、猛他宁型。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转移性黑素瘤C8161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石蒜碱型生物碱对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石蒜碱型生物碱和文殊兰型生物碱对恶性疟原虫具有抗疟活性;此外,石蒜碱还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等多方面药理作用。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玉琼  陈娜  周建辉  董召荣  李勇  王梅方  高翠云 《中草药》2013,44(24):3540-3545
目的 研究由石蒜愈伤组织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条件及其生物碱的累积。方法 以石蒜鳞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筛选出优质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考察了激素、接种量、肌醇和条件培养对石蒜悬浮细胞系建立的影响,并利用HPLC检测石蒜悬浮细胞和培养基中生物碱的量。结果 石蒜悬浮细胞系培养的最佳条件为:MS为基本液体培养基,添加2, 4-D 0.5 mg/L+KT 0.1 mg/L,肌醇300 mg/L,接种量15%;对数期的培养基能明显缩短细胞系生长的延迟期;细胞系和培养基中加兰他敏分别是石蒜鳞茎中的4.18和0.69倍。结论 利用石蒜愈伤组织建立了较好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且石蒜悬浮细胞系是一种获取加兰他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enzylphenethylamine alkaloids from the bulbs and flowers of Lycoris radiata.Methods Alkaloids were isolat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data.Results Fifteen known benzylphenethylamine alkaloi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lycoramine(1),O-demethyllycoramine(2),N-demethyllycoramine(3),galanthamine(4),lycorine(5),caranine(6),ungminorine(7),narciclasine(8),5-hydroxy-10-O-demethyl-homolycorine(9),hippeastrine(10),ungerine(11),hippeastrine N-oxide (12),O-demethylhaemanthamine(13),haemanthidine(14),and 8-demethoxyhostasine(15).Conclusion Compound 15 is first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in Amaryllidaceae,compounds 3,6,9,and 11 are first reported from the plants in Lycoris Herb.,and compounds 2,7,and 14 are isolated from L.radiata for the first time.The1 3C-NMR data of compouds 3,7,and 12 are first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study.Furthermore,the galasine-type alkaloid is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of Lycoris Herb.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0.
博落回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叶冯芝  冯锋  柳文媛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3):1683-1686
目的:研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法结合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并鉴定出13种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1),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acetonyldihyrochelerythrine,3),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acetonyldihyrosanguinnarine,4),sanguidimerine(5),chelidimerine(6),(±)-bocconarborine A(7),(±)-bocconarborine B(8),隐品碱(cryptopine,9),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10),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11),原阿片碱(protopine,12),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13).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博落回中分得,化合物2,3,5~9均为首次从博落回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千里光中的生物碱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肝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阿多尼弗林碱(1),7-angeloylturneforcidine(2),大麦芽碱(3),1,3,6,6-四甲基-5,6,7,8-四氢异喹啉-8-酮(4),4-(吡咯烷-2-酮基)-苯基乙酸(5),4-吡咯烷基-苯基乙酸(6)。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毒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原代小鼠肝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他化合物未表现出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豆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绿豆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绿豆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F254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醇-水 (10:1.7:1.3)为展开剂,以牡荆苷和异牡荆苷为对照,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建立主要有效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Prevail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7 nm。结果绿豆中各成分在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牡荆苷在6.12~98 mg·L-1,异牡荆苷在6.85~109.6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46.213X-7.100 (r=1.000)和Y=54.515X+6.829(r =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RSD 1.9%)和97.2%(RSD 0.79%)。25批绿豆药材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076~2.062 mg·g-1,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127~2.303 mg·g-1,不同产地样品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差异不大;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13.27%~18.46%,水分为9.59%~12.43%,总灰分为2.63%~3.53%。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药矮紫堇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矮紫堇乙醇提取物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methyldecumbenine C(1),原阿片碱(2),别隐品碱(3),四氢黄连碱(4),四氢小檗碱(5),四氢巴马亭(6),tetrahydrocolumbamine(7),奥柯紫堇明碱(8),fumariline(9),二氢血根碱(10),小檗碱(11)。结论:化合物3和5~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花紫玉盘枝、叶中的生物碱和蒽醌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以硅胶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5种人肿瘤细胞系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bidebiline A(1),annobraine(2),oxoputerine(3),atherospermidine(4),鹅掌楸碱(5),大黄素甲醚(6),大黄素-8-甲醚(7),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8),大黄素(9).结论:化合物1~4,6~9为本属中首次分到.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5对A549,Bel7402,BGC823,HCT-8,A2780等多种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与结果: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蒌叶茎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胡椒碱(1),墙草碱(2),N-isobutyl-2E,4E-dodecadienamide(3),dehydropipernonaline(4),piperdar-dine(5),piperolein-B(6),guineensine(7),(2E,4E)-N-isobutyl-7-(3′,4′-methyl-enedioxyphenyl)-2,4-heptadienamide(8),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松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转筋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分离色谱法分离纯化转筋草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从转筋草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2-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1),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2),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5-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8’R)-(+)-落叶松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15版《中国药典》项目——豆豉姜的质量标准增订工作的一部分,本研究对豆豉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7个异喹啉生物碱,并通过MS,1D和2D NMR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相比对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去甲波尔定(1)、(+)-波尔定(2)、(+)-瑞枯灵(3)、(+)-六驳碱(4)、(+)-异波尔定(5)、(+)-N-甲基六驳碱(6)、小檗碱(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本属中分离得到。利用BV-2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化合物1,2,5和7显示中度至微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伸筋草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伸筋草中总生物碱为指标,建立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盐酸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和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工艺纯化总生物碱。结果:盐酸水浸提的最佳工艺为加入15倍1%盐酸,浸提3次,每次24 h,滤过,合并酸水液,以3 BV.h-1流速上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柱,10倍柱体积8%氨水乙醇洗树脂柱。结论:该方法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产率高,可作为伸筋草总生物碱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土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1),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O-α-L-rhamnopyranoside,2),万寿菊素(patuletin,3),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4),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5),4-hydroxy-4-methyl-2-cyclohexen-1-one(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苄基-β-D-葡萄糖苷(benzyl β-D-glucopyranoside,8),dendranthemoside B(9),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10),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N-trans-feruloyl 4’-O-methyl dopamine,11),N-p-香豆酰酪胺{4-hydroxy-N-[2-(4-4-hydroxyphenyl)-ethyl]benzamide,12}。其中化合物 3,6~8,10,12 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小蓟乙醇提取物中显示细胞毒活性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运用正反相硅胶、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小蓟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羽扇豆酮(3),β-香树酯醇(4),伪蒲公英甾醇(5),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6),蒲公英甾醇乙酸酯(7),marsformoxide B(8),α-香树酯酮(9),β-香树酯酮(10),蒲公英甾酮(11),伪蒲公英甾酮(12)。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