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诊儒老中医,临证已60余年,经验丰富,不尚空谈。现整理李老经验三例如下: 桂枝加附子汤治崩漏桂枝加附子汤,原主治太阳病过汗伤及卫阳,漏汗不止之证。余用以治崩漏因血虚及气,阴损及阳,伴见自汗恶风,小便短难者,投之每获佳效。陈××,女,30岁,农民。1980年1月初,在×医院行人工流产,术后一月经水来潮,崩血数次,继则淋沥不断。伴头痛、汗出、阵阵发热,入夜尤甚,服中、西药四月余,无效。5月中旬在重庆×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  相似文献   

2.
马华  张杰 《陕西中医》2008,29(7):895-895
王某,女,27岁。2005年10月初诊。患者产后半月余,反复发热,自汗恶风,口干不渴,时有心烦,肢冷卧,食少便溏,溲清夜多。经某医院检查,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白细胞8.6×109/L,嗜中性粒细胞0.65。静滴青霉素、头孢唑林钠等1周病情未见好转,因而求余诊治。查患者神清,面白浮红,语音低弱,舌质淡嫩尖红、苔薄白不燥,脉浮细而数。脉证合参,当属产后日久脾肾未复,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虚阳外浮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扶阳固表、调和营卫之法,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黄芪30g,白芍20g,人参、桂枝、炙甘草、制附子、五味子各10g,当归、桑叶各15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二次服。患者服本方二剂,热退汗消,他证均减。唯感神疲体倦,食少脘闷,大便清稀。于原方去五味子,改制附子为6g,加白术10g,鸡内金、黄精各20g,以调补脾胃,再服4剂而痊愈。按:产后发热多见于外感或产后感染等,出现发热恶寒脉数等实证。本例以发热自汗、恶风卧、舌淡、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故用甘温扶阳为主,以养血益气为辅之法而奏效。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伤寒误汗导致阳虚液脱,出现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等症。虽与本...  相似文献   

3.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不止白××,女,34岁,干部。1975年5月18日诊。患者三月前,足月正产一男,产后感寒,自服止疼片发汗过多,随后身疼,漏汗不止,经数医用八珍汤、独活寄生汤等数十剂治疗无效。证见恶风身疼,自汗淋漓不断,身溶溶如坐水中,夜则被褥尽湿,昼则内衣不干,四肢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已过“五·一”节仍着棉衣,戴皮帽而恶寒不  相似文献   

4.
发汗剂(续)     
2.桂枝汤来历:张仲景伤寒论方药品:桂枝芍药甘草生薑 大棗适应证:为发汗剂有镇痛作用,适用於感冒初期,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鸣乾呕者。禁忌:血压过高曾经失血者,恶寒甚皮肤粟起而乾燥无汗,脈浮紧且数急者,见痰热现象者,皆忌用之。加减:1.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适用於感冒之项背强痛,转侧时有拘急者。2.本方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仁汤,适用於桂枝汤证而胸闷咳嗽舌苔白腻者。3.本方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适用於误用发汗药,汗漏不止之症。4.本方加  相似文献   

5.
一、发热:邓某某,男,28岁。1982年12月4日诊,两周前,因放木排淋雨而感受风寒湿邪,始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继而每晚11时左右翕翕发热,遍身(执水)(执水)汗出,至晚上2时左右热退汗止,天天如此,曾服中西药少效,延余为诊,见其面带晦垢,腰臀酸楚,食欲不振,舌淡嫩,苔薄白,脉浮滑稍数。此乃太阳表证未除,阳气已虚。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制附片6克,米仁30克,秦艽10克,生姜三片,红枣四枚。二剂。12月6日复诊:恶寒发热消失,余证大减,仅稍有咳嗽,心下痞闷不适,拟宗原方加柴胡10克、枳实9克、杏仁10克、苏梗9克,两剂而愈。按:本例患者素体阳虚而复感风寒湿之邪,以致恶寒发热有时,自汗出,与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病机较为合拍,故投以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肌,再加米仁、秦艽祛风湿,退热而奏全功。二、痿证:薛某某,男,18岁,1983年4月15日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凡表证过汗或自汗过多,虚其表阳,身寒而表证未解者,桂枝加附子汤甚效。取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加附子以温壮在表之元阳。《本事方》载:“有一士人得太阳病,因发汗汗出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急而不伸,子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用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载方剂称之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简效宏,临床上对急难重症,只要辨证确切,拯危救急,效如桴鼓。下面是笔者应用经方对急难重证的治验体会。 1 桂枝加附子汤治验 桂枝加附子汤在《伤寒论》中治疗大汗阳虚漏汗证。此为太阳病发汗不当所致。在日常生活中,因缺乏医药知识,服用过量的解表药导致汗出不止的病例屡见不鲜。治疗上多拘泥于固表敛汗的一面,而忽视了解表及虚的一面。虽勉强汗止,亦难免有闭门留寇之虞。笔者曾治疗1例陈姓女孩,5岁,1983年5月3日门诊。自诉感冒发热,自服3片APC后,全身汗出如珠不止,四肢厥冷,青紫至肘膝,恶风畏寒,尿少点滴难出。苔薄白,舌质黯;脉沉微。辗转治疗4天  相似文献   

8.
李天伟 《河南中医》2007,27(1):41-41
崔某,女,62岁,2006年4月20日就诊。主诉:自汗不止,恶风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月。患者诉20年前即出现烦热汗出,烦躁易怒,曾到医院就诊,考虑为更年期综合征,予中药调理后症状略有缓解,但不久症状反复,自汗常作。并逐渐发展为动则汗出,汗出恶风,时时恶寒,神疲倦怠,面色白光白,容易感冒。一直未积极治疗。1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汗出不止,浸透衣被,每日换衣3~4次,极度恶风,整日关门闭户,棉衣加身,稍有不慎即感冒,体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辨为阳虚漏汗症,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方药: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7枚,…  相似文献   

9.
1 产后发热 李某 ,女 ,2 8岁 ,1999年 3月 18日就诊。分娩 15d,发热 3d,畏寒 ,口不干 ,但喜热饮 ,经西药静滴 ,仍 38℃。诊见 :面色苍白 ,神疲 ,语音低 ,恶风汗出 ,畏寒厚衣 ,恶露未尽 ,头晕 ,口淡纳差 ,舌胖、苔薄白 ,脉细数无力。辨证属营卫不和之表虚证 ,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法。方选桂枝汤加味 :桂枝 10 g,炒白芍10 g,炙甘草 6 g,生姜 6 g,大枣 7枚 ,炒当归 15g,西党参 15g,益母草 10 g。水煎 ,连服 3剂后 ,热退身安而愈。按 :产后气血大亏 ,恶风汗出 ,脉细无力 ,表虚证用桂枝汤无疑 ;加党参、当归益气生血扶正 ,加益母草祛瘀血生…  相似文献   

10.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组成。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罕见汗症二例,获效较为满意。【产后漏汗重症】邹×,女,22岁。1986年10月8日诊。产后8天,汗出如水淋漓不止5天。产后子伤,体弱情郁,复感外邪,  相似文献   

11.
漏汗 ,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 :“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依临床所见 ,漏汗非拘泥于文中所说“发汗 ,遂漏不止”之病因 ,但临证表现却与文中所述有相似之处 ,现举验案如下。1 饮酒过量致漏汗某患者 ,男 ,52岁。晚间与同事聚餐 ,将人头马与汽水 ,勾兑后开怀畅饮 ,子夜返回即感浑身燥热 ,多语 ,恶心呕吐 ,漏汗不止 ,2小时后入睡 ,次日来诊 ,自述一夜至此仍周身汗出 ,怕冷 ,口干乏力 ,口中无味 ,小便黄少 ,四肢沉重 ,懒于行走 ,察患者面色萎黄 ,神情…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枝加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原文是"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为桂枝汤加附子,治疗阳虚兼见营卫不和之证。笔者常在临床对此方加减运用,兹将验案1例报道如下。姚某某,女,26岁。2016年8月1日初诊,主诉:双下肢畏冷2年余。患者2年前产后冬日受凉始发双下肢畏冷,刻诊:下肢畏风、冷痛,覆衣被则汗出,汗后皮肤湿冷甚,面色不华,胃纳不振,时觉头昏、乏力,月经量少,舌  相似文献   

13.
对疑难病的诊治,《伤寒论》指出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下面举一“漏汗”病例,“伤阳”是其主证。病情虽多变,按《伤寒论》辨证原则,抓主证,随证治疗,终获痊愈。现分析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女,28岁,贵州来义乌打工,2006年7月9日就诊。咽痛,全身恶寒,汗出不止4 a。患者4 a前产后数日,忽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当地医院予“退热针”和输液后(具体不详),汗出淋漓,继而出现低热、体倦、口渴、纳减。某中医予以鳖甲、生地、地骨皮、知母等药物,服药后腹泻数日方止。自此身寒恶风,汗出阵作,病情缠绵不愈。1 a前在广州时,曾服玉屏风加浮小…  相似文献   

14.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七味药组成,为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效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阳的方剂,对于单纯阴血或阳气偏虚者,则非所宜,而对阴阳失调者,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一、自汗廖××,女,26岁,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诊,产后半月,自汗恶风,动则尤甚,心空动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大。此乃产后阴血内虚,阳气虚浮,表卫失固之证。治宜益阴扶阳,调和营卫,固摄敛汗,药用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连服五剂,汗止而愈。  相似文献   

15.
张××,女,25岁。1984年3月4日诊。营卫不和:经停两月,出现呕吐,恶食,头昏,头痛,微有寒热,汗出,一身尽痛。查:舌淡,苔白,脉滑。诊为恶阻。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半夏15克,鲜苏叶10克,1剂效,2剂愈。申××,女,22岁。1984年6月诊。肝热气逆:停经两月,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桂枝加附子汤治小儿虚脱黄某,男,7个月。1971年4月11日患感冒,高烧40℃,伴轻咳、吐乳。某医用解热西药后汗出不止,遂致眼泡凹陷,面色苍白,气息低弱,四肢冰冷,体温测不到,患儿家长急来求治。辨其症因汗漏不止,体液外泄,表阳衰微,已有阳脱之征。属《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之例。宜先以益气回阳,阳回则津易复,处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附子干姜_(各3克) 白芍人参_(各6克) 炙草_(1.5克) 大枣_(1枚) 开水煎。二剂均先服头煎,然后并为一处再煎,频频灌之,一日内服完。药后元气复,精神好转,肢体转温,面转红润,继用萝卜干煎汤和糖盐少许,灌之,五日后嬉玩如常。  相似文献   

17.
潘某某,女,28岁。1986年1月2日诊。两手掌皮肤突然发黄已1个多月,前医曾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剂无效。证见两手掌皮肤如桂园壳样黄染,手心黄于手背,无痒无痛,局部欠温少汗,两手腕关节后及全身皮肤均正常,巩膜、小便、尿三胆及肝功正常。舌苔白,脉缓。处方: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三片.炙甘草6克,大枣10枚,茯苓皮10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有8条出现喘证。笔者临床习用篇中方药治疗喘证,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于下。1 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指的是病在太阳,风寒外束,致卫阳被遏,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宜用麻黄汤。如治王某某,男,28岁。工人。于1996年3月就诊。3天前因受凉出现头痛,肢体酸痛,伴有畏寒发热,咳嗽气促,经治无效而来诊。苔薄白,脉浮紧。此乃病在太阳,风寒束表,肺气不宣,与35条合,投麻黄汤。药用麻黄6g,桂枝4g,杏仁10g,炙甘草3g,6剂痊愈。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伤…  相似文献   

19.
例一,王××,女性,21岁,泉港公社农民,住院号10090。产后第二天,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8.8℃,继之高热持续在40℃左右。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3天无效,乃邀中医会诊。见患者重被而卧,仍感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体疼痛,口干便结。恶露未净,量少,色红有块。舌暗红,苔白,脉紧而数。处方:泡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6克,葛根30克,生蒲黄10克,全当归10克,川芎7克,桃仁6克,炙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4枚,二剂。服一剂得微汗而热退寒罢,头痛大减。二剂后,身痛若失,仅恶露仍少,大便稍结,继用生化汤加减调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方出《伤寒杂病论》,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及桂枝组合成方。该方药少而配伍精当,立方寓意深刻。原方为散剂,近世皆用煎剂,笔者经临证实践,对其运用略有认识,今录验案八例予以介绍。用量与服法:茯苓50克,猪苓、泽泻各10克,白术15克,桂枝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一、蓄水证毛××女 75岁。昨感风寒,患者曾服生姜煎剂,药后汗出而病不解,今来门诊。自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欲饮,下腹不适,小便不利。体温38.6℃,脉浮数,苔薄白,诊为“蓄水证”,方投五苓散治之。患者服药2剂而愈。按:外感风寒,以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