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48只55周龄SHR随机分组(n=12):空白对照组(SHRC)、贝那普利组(SHRB:10mg/kg·d)、氯沙坦组(SHRL:30mg/kg·d)、合用组(SHRB L:贝那普利10mg/kg·d 氯沙坦15mg/kg·d),另设WKY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尾动脉压(SBP)。12周后:(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化学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表达;(3)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与SHR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尾动脉压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HR各组间血浆PRA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Ⅱ低于WKY对照组(P<0.05~0.01),贝那普利组显著降低和氯沙坦组显著升高血浆AngⅡ水平,合用组介于两组之间。与贝那普利组[Ald:(393.9±17.6)pg/mL、NO:(15.2±2.1)μmol/L]、氯沙坦组[Ald:(332.0±17.8)pg/mL、NO:(12.3±1.8)μmol/L]比较,合用组[Ald:(302.4±15.5)pg/mL、NO:(16.5±2.4)μmol/L]更显著的降低血浆Ald和升高NO水平(P<0.01);与贝那普利组(Ⅰ型胶原:6.09±1.12%、Ⅲ型胶原:9.0%±1.2%)、氯沙坦组(Ⅰ型胶原:4.3%±0.7%、Ⅲ型胶原:8.0%±1.3%)比较,合用组(Ⅰ型胶原:2.8%±0.7%、Ⅲ型胶原:6.5%±1.0%)更显著的降低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P<0.01);组织病理及电镜显示,合用组更显著的改善SHR左心室重构。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左室重构,二者合用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与联合治疗对改善及逆转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55周龄Wistar京都大鼠18只,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4只,随机抽取Wistar京都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6只检测,以确定左心室肥厚,其余分为Wistar京都大鼠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氯沙坦组30 mg/(kg.d)及贝那普利10 mg/(kg.d) 氯沙坦15 mg/(kg.d)联合用药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心肌胶原纤维表达,TUNEL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P<0.01),改善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降低总胶原及Ⅰ型胶原表达(P<0.01),并轻度降低Ⅲ型胶原表达,均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改善和逆转左心室重构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3.
王晓萍  吴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8-2639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加重肾脏疾病发展和终末肾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1].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环节.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减少蛋白尿、降血压、改善肾功能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2],但目前关于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每日口服氯沙坦50~100mg及贝那普利10mg,地高辛0.125~0.25mg,双氢克尿塞25mg或速尿20μg,阿斯匹林100mg。对照组45例,除无氯沙坦外余同治疗组,持续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可抑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主动脉形态结构及其表达miRNA-195水平的变化,以及贝那普利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HR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R对照组、SHR贝那普利组(SHR干预组)、Wistar对照组、Wistar贝那普利组(Wistar干预组),SHR干预组和Wistar干预组大鼠予贝那普利10 mg/(kg·d)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结构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贝那普利干预8周后,SHR干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1),高于Wistar对照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miRNA-195表达高于SHR对照组、Wistar干预组及Wista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COL-Ⅰ和COL-Ⅲ表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但高于Wistar干预组(P<0.01);SHR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内中膜结构较SHR对照组改善,但未能恢复到Wistar对照组水平。结论 贝那普利干预可改善SHR主动脉重构,这一作用可能与miRNA-19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永刚  吕经兰  吕娥  黄明 《山东医药》2007,47(27):140-141
将168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早期肾病组(EDN组)90例、临床肾病组(CND组)78例,分别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两药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及血肌苷等的变化。EDN和CDN患者采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后血压和蛋白尿均明显降低,且二者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组蛋白尿降低更明显,但降压效果与单用药物相似。提示对于DN患者,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尿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独立与血压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评价贝那普利或氯沙坦单用与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55周龄WKY12只,同龄SHR48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mg·kg-1·d-1),氯沙坦组(30mg·kg-1·d-1),贝那普利(10mg·kg-1·d-1)+氯沙坦(15mg·kg-1·d-1)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体重、心率等基础指标;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腔径各指标测量及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各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各药物干预组SHR的收缩压低于SHR对照组(P<0.01);各用药组能不同程度降低LVPW、IVS和升高LVEDD值(P<0.01),且能不同程度升高LVEF、E/A值(P<0.01),均以药物合用组更为显著(P<0.01);另外,各用药组均能改善心肌细胞的排列、肥大、凋亡及坏死,改善程度:药物合用组>氯沙坦组>贝那普利组。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SHR对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已被公认是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心室的肥厚,对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诸多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为新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目前在该方面已有些临床报道,为比较二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及其耐受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脏保护作用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6只,分别为6周龄,14周龄和24周龄。分为两组,一组为氯沙坦组(SL),另一组为对照组(SC);以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C),年龄和体质量配比,每组各6只,雌雄配对。SL组每天按30mg/kg灌胃法喂服,对照组采用灌胃法喂服等量蒸馏水,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左室质量,采用M30apoptosenseELISA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及血浆,组织HGF浓度,心肌胶原容积和血管周围胶原容积。结果治疗6周后,与未服药的对照组相比,SL组不但血压下降,同时左室质量指数降低,间质纤维化及血管周围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血浆HGF降低,伴有组织HGF浓度升高。结论氯沙坦能够促进组织HGF分泌,恢复其自身修复能力而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改善内皮功能,维护心肌组织与内皮的稳定性,可能有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效果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均可以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联合治疗组降压效果更明显;3组均可以降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而联合治疗组在24h尿蛋白方面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但在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ACEI与ARB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尿蛋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细胞凋亡在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中的变化及其作用 ,以 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对照大鼠为研究对象 ,左心室中轴切片 ,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类型 ,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膜死亡受体分子Fas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发现 ,与同龄正常血压对照大鼠相比较 ,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指数显著增高 ;光镜观察发现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 [以 10 4 个核为计算单位 (下同 ) ,自发性高血压组为 19.5 4± 7.2 7,正常血压对照组为 6 .92± 4.35 ,P <0 .0 5 ],并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和浸润心肌的白细胞凋亡 ,但纤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 (自发性高血压组为 5 .88± 2 .15 ,正常血压对照组为 14.34± 9.5 6 ,P <0 .0 5 )。电镜观察发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见凋亡的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凋亡多发生于萎缩的毛细血管 ,血管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正常血压对照大鼠可见凋亡的纤维细胞。Fas蛋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 ,在正常血压对照大鼠主要定位于纤维细胞。实验提示高血压左心室重构中细胞凋亡类型发生了改变 ,Fas受体途径可能与此改变有关。寻找靶细胞特异的细胞凋亡调节剂可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SHR及Wistar-Kyoto大鼠(WKY)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肥大细胞密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与WKY比较,SHR收缩压为(206±18)比(108±10)mm Hg(P<0.01);SHR组左室重量指数为(4.6±0.4)比(3.3±0.3)mg/g,(P<0.01);SHR组心肌细胞长径为(17.4±1.9)比(10.0±2.2)μm(P<0.01);SHR组心肌细胞短径为(9.0±2.0)比(5.8±1.7)μm(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7.4±3.2)比(1.9±1.2)个/mm2(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WKY组的3.9倍.SHR组CVF、PVCA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分别为24.4%±10.7%和0.4±0.1,SHR组明显升高(P<0.01).SHR组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WKY(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7和0.95,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SHR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SHR及Wistar-Kyoto大鼠(WKY)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肥大细胞密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与WKY比较,SHR收缩压为(206±18)比(108±10)mm Hg(P<0.01);SHR组左室重量指数为(4.6±0.4)比(3.3±0.3)mg/g,(P<0.01);SHR组心肌细胞长径为(17.4±1.9)比(10.0±2.2)μm(P<0.01);SHR组心肌细胞短径为(9.0±2.0)比(5.8±1.7)μm(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7.4±3.2)比(1.9±1.2)个/mm2(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WKY组的3.9倍。SHR组CVF、PVCA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分别为24.4%±10.7%和0.4±0.1,SHR组明显升高(P<0.01)。SHR组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WKY(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7和0.95,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SHR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4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已形成左室肥厚(LVH),心肌胶原浓度及心肌Ca ̄(2+)增加,左室顺应性下降,经卡托普利治疗50mg/kg·d14周后,LVH消退。心肌胶原及Ca ̄(2+)消退,左室舒张期弹性硬度改善,表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能逆转左室肥厚及心肌胶原重构,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苯那普利对SHR大鼠左心室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否具有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时增生的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成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作用。方法:6周龄的性SHR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mg.kg^-1.d^-1)16周,性别、年龄配对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测量血压、体重、左心室肥厚的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作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否具有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时增生的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成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作用.方法:6周龄的雄性SHR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 mg.kg-1.d-1)16周,性别、年龄配对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测量血压、体重、左心室肥厚的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作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染色,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 结果:(1)苯那普利治疗组SHR的SBP和LVM/BW比显著低于对照组SHR;(2)治疗组I V型胶原、FN和LN含量也显著低于未治疗组.结论:苯那普利可减轻SHR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发展,伴有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苯那普利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修复性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  张维忠 《高血压杂志》1998,6(3):213-2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T)大鼠心肌修复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2K1C-RHT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2周高血压组和相对应的正常组;术后20周高血压组、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从术后12周起连服8周苯那普利(15mg·kg-1·day-1,饮水口服)。在各时间末测量收缩压(SBP);左室重(LV)和左室与体重比值(LV/BW);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形态、测量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浓度(Col);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结果给药组SBP、LV和LV/BW降至对照水平;心肌组织内仍有疤痕灶,但明显缩小;CVF、PV-CA和Col比同周高血压组低(P<0.05),但仍高于同周对照组(P<0.05);Ⅰ/Ⅲ降至正常。结论提示逆转心肌修复性纤维化较左室心肌肥厚困难;苯那普利可逆转部分沉积的胶原,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