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受试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现象的异同,总结两种痛经的经络腧穴反应规律,从而探讨治疗两种痛经的选经用穴特点。方法:对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5例PD患者(原发组)和34例SD患者(继发组),运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法,在受试者足三阴经小腿段循行部位进行诊察,记录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情况,并对压痛腧穴进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1,P<0.05)。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在脾经和肝经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在肝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脾经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肾经(P<0.01),原发组在脾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肝经(P<0.05)。原发组、继发组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集中出现在脾经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和肝经蠡沟、膝关;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地机、蠡沟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压痛出现率、压痛VAS评分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PD和SD患者的足三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明清文献探讨茧唇的证候类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有关明清时期记载茧唇的中医文献。提取纳入文献证候及方药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茧唇中医治疗数据库,对其证型、方剂、药物及其类别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2篇,提取证型14个,涉及方剂55种,中药167味。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是脾胃积热证(15)、心脾积热证(14)、脾经风热证(13)、肝火炽热证(10)、胃火炽盛证(9)、肾虚内热证(9)。内服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方剂依次是清胃散(10)、柴胡疏肝散(9)、济阴地黄丸(8)、加减八味丸(6)、归脾丸(5)和清凉甘露饮(5);外用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位方剂依次是黄柏散(12)、白灰散(5)和青皮烧灰方(5)。内服方剂中,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3位的依次是清热药(19)、补虚药(18)和解表药(9);外用方剂中,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4位的依次为清热药(17)、活血化瘀药(14)、祛风湿药(12)和解表药(9)。单味药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是甘草(22)、当归(16)、牡丹皮(10)、黄芩(10)、熟地黄(10)和茯苓(10)。结论茧唇的主要证型为脾胃积热证、心脾积热证、脾经风热证、肝火炽热证、胃火炽盛证和肾虚内热证,治疗方法为内外合治,内治法常清热与补虚相结合兼以解表,外治法常清热、活血、祛风湿、解表共举。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0.88%。(2)1级中气虚证、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67.65%,32.35%);2级中血瘀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加(52.11%、26.76%、11.27%);3级中阴虚证、阳虚证达高峰(均为100%)。(3)1级单证出现率为67.65%,2级两证出现率为57.75%,3级三证出现率为55.56%。(4)证候组合形态有15种,1级中气虚证和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35.3%、32.4%);2级中火热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19.7%、18.3%、14.1%);3级中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55.6%)。结论气虚证、火热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证候,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注:括号内为标准答案〕 1.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形态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 2.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并向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3.空腹时震水音阳性,说明(胃排空)不良。 4.水肿的发生机理有(静脉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钠水储留)和(淋巴回流障碍)。 5.开瓣音在(二尖瓣狭窄),而且(瓣膜尚柔软)时较易出现。 6.上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超过(60)毫升即可出现柏油样便,超过(5)毫升即可出现便潜血试验阳性。 7.临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中医证素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按照儿童腹型HSP的疾病特征和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制作《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调查表》,采集腹型HSP患儿的发病信息,共纳入435例,创建证素分析数据库,以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儿童腹型HSP的中医证素。结果: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6个公因子:F1(气滞证素)、F2(血瘀证素)、F3(阳虚证素)、F4(阴虚证素)、F5(湿热证素)、F6(血虚证素)。上述6个证素的出现比例依次是:血瘀(238例,54.71%)气滞(202例,46.44%)湿热(185例,42.53%)阴虚(149例,34.25%)血虚(104例,23.91%)阳虚(67例,15.40%)。1个证素单独出现107例,占24.60%;2个证素同时出现279例,占64.14%;3个证素同时出现91例,占20.92%;4个证素同时出现7例,占1.61%。结论:儿童腹型HSP的中医证素主要是血瘀、气滞、湿热;证素相兼以2个证素同时出现最多,以血瘀+气滞组合出现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乳腺癌根治术的4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安慰剂双盲法平均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安慰剂组并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辅助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采用体质量、白蛋白、腰臀比(W/HR)、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结果入组的46例患者中,26例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20例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接受化疗3个月后,安慰剂组中有4例(31%)出现纳差,10例(77%)出现腹泻或便秘,11例(85%)出现恶心呕吐;而黄芪注射液组无纳差者,1例(8%)出现便秘,2例(15%)出现恶心呕吐。接受化疗6个月后,安慰剂组分别有10例(100%)和7例(70%)的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黄芪注射液组分别有2例(20%)和1例(10%)。黄芪注射液组化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营养状态指标基本与治疗前持平,而安慰剂组患者体质量、白蛋白、TS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胃肠道功能,同时对患者营养状态的维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总结阳虚证的病、证、症分布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维普(VIP)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有关中医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阳虚证临床文献信息库,对病名、证型、证素、症状进行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分别统计其频数。结果共计纳入文献550篇,涉及111种中医疾病,168种西医疾病,其中中医疾病出现频数前3位的依次为胃脘痛(39)、水肿(38)、泄泻(27),西医疾病依次为慢性心力衰竭(34)、慢性胃炎(21)、冠心病(18)、肝硬化(18)。阳虚证相关证型共计36种,出现频数前3位分别为脾肾阳虚(149)、肾阳虚(97)、脾胃阳虚(82);病位证素7种,出现频数前3位分别为肾(280)、脾(240)、胃(82),兼夹病性证素8种,出现频数前3位分别为水停(34)、血瘀(28)、寒(20);症状375条,出现频数前3位分别为四肢厥冷(285)、经常畏冷(272)、便溏(189)。结论阳虚的病理状态在慢性病和疾病后期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阳虚证分布广泛,多兼夹水停、血瘀、寒湿、痰浊、气滞等实邪。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借助人工智能探讨足三里循经传导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受试者272例,记录其基本信息包括中医体质分类、体质量指数分级、脉象、舌苔、舌质、面色。以及采用不同规格针具及针刺手法针刺足三里后最终是否产生循经传导效应。运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RIPPER)对结果进行预估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的规则。结果:(1)阴虚质者往往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55例,其中有1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2)平和质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39例,其中有0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3)痰湿质合并舌苔为薄白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31例,其中有8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4)痰湿质合并舌质为淡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7例,其中有2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5)特禀质者全部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6例,其中有0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6)其他体质类型或体质和症状的组合不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134例,其中有4例被错分,即出现循经传导效应)。模型对测试数据的分类准确率达94.49%。针具规格的不同和针刺手法的不同与循经传导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质可能是循经传感效应出现与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蝙蝠葛果提取物(MD)对药物诱发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和降血压的作用。方法:制备乌头碱、氯化钡(BaCl2)诱发的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常规测定血压。记录给乌头碱后出现的室早(VA)、室速(VT)、室颤(VF)时的乌头碱用量;记录给BaCl2后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维持时间;记录给蝙蝠葛果提取物自身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MD(40 mg·kg-1 i,v)可明显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出现室早、室速时的乌头碱用量;MD(40,20 mg·kg-1 i,v)可明显提高大鼠出现室颤时乌头碱用量,可明显推迟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缩短维持时间;MD(40 mg·kg-1)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结论:MD对2种药物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MD有一定降压作用且降压效果明显持久。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抑制钙离子、钠离子跨膜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循经感传与不同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0名受试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26例)、中年组(243例)、老年组(271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体质判定,并予以循经感传测定。观察比较各组的体质分布情况、循经感传出现及感传程度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讨各组循经感传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受试者的9种体质分布:正常体质与偏颇体质构成比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循经感传阳性出现率及感传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人群的9种体质的感传阳性出现率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为:特禀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而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组的不同体质的循经感传阳性出现率所占比例分布趋势和整体人群相对一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人群中平和质(P=0.025)、特禀质(P=0.018)在循经感传出现中均起到正向影响,而血瘀质(P=0.043)在循经感传出现中起到负向影响。青年组气虚质(P=0.025)、痰湿质(P=0.019)、血瘀质(P=0.012)、气郁质(P=0.035)在循经感传出现中均起到负向影响;中年组平和质(P=0.001)在循经感传出现中起到正向影响;老年组平和质(P=0.006)、阴虚质(P=0.004)在循经感传出现中均起到正向影响。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循经感传出现情况与不同的中医体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利用其提高循经感传出现率,从而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前期综合征 (PMS)又称经前紧张症 ,是妇科常见病。系指月经来潮前 14天以内 ,周期性地出现躯体症状 (如乳房胀痛、头痛、腹胀及大便习惯改变等 )和心理症状 (如烦躁、紧张、嗜睡、失眠、焦虑等 )的总称。经前期出现 ,经后消失 ,以青壮年妇女最为常见。目前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12.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疲劳状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受试者分为31例脑疲劳组(试验组)和30例非脑疲劳组(对照组),通过“脑保健”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百会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最高(96.8%)。试验组的百会穴透热、扩热、传热、压感,命门穴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均较对照组强(P<0.05或P<0.01)。结论 脑疲劳状态下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较非脑疲劳状态下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肺受累患者的症状、证候分布特点,并探索其病因病机.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9年10月经笔者所在医院首次确诊为AAV肺受累住院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和辨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AAV肺受累患者肺系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咳嗽(21/21,100%)、咳痰(19/21,90.5%)和短气(17/21,81.0%);肺外症状以发热(13/21,61.9%)、肌肉关节疼痛(12/21,57.1%)、乏力(10/21,47.6%)和纳呆(10/21,47.6%)为主.活动期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10/13,76.9%)高于稳定期(2/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位依次为湿邪侵袭(52.4%)、肺气虚(47.6%)、痰湿内阻(38.1%)、脾气虚(33.3%)和肾气虚(33.3%).活动期湿证(11/13,84.6%)出现频率高,稳定期血瘀证(4/8,50.0%)出现频率高(P<0.05).湿邪侵袭证与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升高有关(P<0.05).病因主要为湿、痰、热和血瘀.基本病机为正虚和标实两方面,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痰、湿、热、瘀为标.肺、脾、肾是其主要病位.结论 AAV肺受累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正虚和邪实两方面,肺、脾、肾三脏是其主要病位.  相似文献   

14.
张群美 《新中医》2014,46(1):38-41
目的:观察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CHF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通心络胶囊,2组均持续治疗6月,观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持续6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脏排血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心胸比率(C/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对照组5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组3例出现心率下降过快和4例出现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影响临床治疗。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用于治疗CHF,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候诊断标准,按八纲、气血及脏腑辨证的原则,对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NSCLC在腺癌、鳞癌中出现较多的证型有:气虚,分别为114例次(36.08%)、69例次(28.63%);血瘀,分别为80例次(25.32%)、54例次(22.41%);痰湿,分别为43例次(13.61%)、35例次(14.52%);阴虚,分别为30例次(9.49%)、31例次(12.86%)。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癌、鳞癌证候均以气虚、血瘀证候为主,气虚中尤以肺、脾气虚证最多。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肩周炎患者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触诊阳性反应点,结合结筋病灶点解剖特点,选取216例肩周炎患者,对其306个患肩结筋病灶点于肩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及手三阴经筋4种证型肩周炎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出现的结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25.6%(1 446/5 657)、30.9%(1 749/5 657)、19.0%(1 075/5 657)、24.5%(1 387/5 657),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肩髃次、巨骨次、消泺次、臑会次等;在远端出现的经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31.7%(287/905)、23.2%(210/905)、10.9%(99/905)、34.1%(309/905),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阳溪次、手三里次、阳池次等。结论: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在近端与远端出现部位的频率,与肩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以来,在非洲扎伊尔西南部的基查特(KKWIT)出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致命性传染病——埃博拉(Ebola)热病,迄今为止已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人。该病以发热出血为主要特征,其元凶埃博拉病毒(Ebloavirus)以扎伊尔北部一条河流命名. 症状:埃博拉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其通常的特征是忽然出现高热、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等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腹泻,某种程度的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出现不可控制的内出血和耳、鼻、口流血,死亡率在50—90%之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部分揭示气候突变对正常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借助人工模拟系统,进行不同气候条件模拟。在干预后24小时、72小时取血,测定血清褪黑素、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等相关指标。结果 (1)除高温高湿组动物出现死亡外(死亡率高达36%),其他各组动物死亡数为0。(2)人工模拟的六种极端气候干预后,脾脏指数未发生明显变化。(3)在气温骤升、气温骤降和常温高湿条件干预24小时后,胸腺指数有所升高,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气温骤变干预后72小时差异更加明显(P0.01)。(4)气温骤降后72小时及持续低温时,褪黑素、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出现明显升高。(5)高温高湿和常温高湿干预后褪黑素、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出现了先升高(24小时)后降低(72小时),在72小时时与正常气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湿热邪气相合侵袭人体,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要高于单独的某一种邪气。(2)与脾脏指数比较而言,胸腺指数对极端气候的变化更为敏感。(3)血清褪黑素、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在高温、低温刺激时呈现出的应答反应不同,但都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和进行麻醉,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其中,出现心率异常5例(5.56%)、出现呼吸抑制7例(7.78%)、出现低血压5例(5.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其中,出现心率异常2例(2.22%)、出现呼吸抑制0例、出现低血压1例(1.1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使用的方式,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参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茎中几种水解酶的活力变化.方法:以不同生长时期5年生人参茎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磷酸缓冲溶液提取粗酶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人参茎中淀粉酶(AMY)、酯酶(EST)、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和植酸酶(PHY)5种水解酶的活力.结果:人参茎中AMY活力在人参展叶期和开花期出现活力高峰,其他时期无明显变化;EST活力在人参展叶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出现活力高峰,果后参根生长期活力降低;ACP和ALP活力在人参生长季的每一时期均出现活力高峰;PHY活力在人参结果期出现活力高峰.结论:在人参不同生长时期茎中5种水解酶活力有其各自的变化特点,与人参的物质代谢、生长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