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60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46例,呈斑点状,直径均<2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11例;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2例,颅骨骨折8例.结论DAI的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对45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车祸伤是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伤后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为特点,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CT结合临床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MR(TSE、FLAIR、DWI)及SWI检查,分别检测各方法所示患者脑内出血灶数量。结果 SWI共显示1132个出血灶,较CT、常规MR序列显示更多。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内的小出血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林岚  丁山  庄明华 《现代医院》2007,7(5):10-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5.52%,并发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DAI患者死亡率高,单纯DAI死亡率低。结论DAI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景熙  辜勇  燕小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2-2183
[目的]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及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和CT、MRI诊断。60例DAI伤者中,手术治疗28例(46.66%),恢复良好6例(21.42%),死亡15例(53.57%);保守治疗32例(53.33%),恢复良好6例(18.75%),死亡14例(43.75%)。[结论]对DAI伤者采取支持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可获提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9.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脑DAI患者的临床资料.91.07%(51/56)为车祸伤,7.14%(4/56)为坠落伤,1.79%(1/56)为钝器伤.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22例(39.29%),中残15例(26.79%),重残8例(14.29%),植物生存5例(8.93%),死亡6例(10.71%).结论 脑DAI患者早期诊治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6例临床确诊为DAI患者CT及MRI各种扫描方法或序列。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及病灶范围的显示明显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检查及DWI。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能力,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是DAI患者的MRI检查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3-5分43例,6-8分54例,9-12分31例。68例有瞳孔改变(53.1%),88例有生命体征变化(68.8%)。交通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全部病人均行头颅CT检查,97例发现异常(75.8%);51例行MR I检查,44例发现异常(86.3%)。死亡31例,1周内死亡23例,植物生存18例,重残29例,轻残24例,良好26例。结论DAI病人伤情重,死亡及致残率高,临床表现复杂。CT及MR I检查,大多数病人可获正确诊断,也可出现假阴性。其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动态影像学结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目前的诊疗现状及诊治展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疗措施.结果 该病并发症率46.6%,死亡率20%,临床治愈效果不是很理想(P<0.05).结论 随着对DAI超早期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新技术的迅猛发展,DAI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常用治疗方法的改进及对新疗法的研究可以降低病残率、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多伤情重,预后差,致残率,死亡率高。其发生机理已为大家熟知,而治疗仍无特效措施。本院自1998年来收治的重型脑外伤中能确立诊断脑弥漫性损伤的3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4例。最小1岁,最大72岁。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弥漫性轴损伤,恢复良好6例(10.4%),重残14例(24.1%),植物生存8例(13.85),死亡30例(51.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处理继发性病理生理性变化和并发症,可显著提高DA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加深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DAI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2例,10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结论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DAI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卫贤  杨林  魏璐城 《中国校医》2005,19(3):233-23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GOS评分为良好38例,占30.1%;中残21例,占16.7%;重残13例,占10.3%;死亡54例,占42、9%。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预后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分型、CT诊断及后遗症评估。方法对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全部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35例为重型,17例为超重型,2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合并脑实质出血,17例死亡;随访35中,5例未见明显异常,17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4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0例为脑软化灶,11例为脑积水。结论CT能准确诊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