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道家思想对养生的影响,为中医养生建立道家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道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治未病、崇阴贵柔等思想对养生的影响,总结道家思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结果]道家思想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作用,道家养生强调虚无淳真,归属于自然,使生命重回原始的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并且重视对人体阴气固护,着重调养五脏以充养。[结论]道家思想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支撑祖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是其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清静思想、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形神兼养的治未病思想、崇阴的贵柔思想对中医养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 乐观 淳德——论《内经》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理论受先秦道家影响颇深,尤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为甚。“自然无为”是道家道德完美的最高境界。概括起来即自然,乐观,淳德。 1 顺应自然,生活守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内经》论养生长寿,讲究人法天地自然之理,遵重天地阴阳变化的自然法则与规律。首先,《内经》肯定了人的天年寿限。《内经》中“天年”、“天数”、“天寿”等概念,均体现了对人的自然寿限常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春秋时期《老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思想的产生,此后的《庄子》、《列子》、《管子》、《淮南子》等著作进一步继承和阐发了道家思想,强调“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一直为后世所推崇。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技术是极其重要的”。道家学说,其义精深,其奥无穷,除了在哲学和政治上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以外,对于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保健思想。发现了“古人”能“尽终其天年”,而“令人”则“半百而衰”。原因是前者知“道”后者“妄”为。《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是兼收并蓄,除了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在养生保健中主张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捍卫健康。  相似文献   

5.
“医道相通”启示我们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有一定影响。中医养生学与道教文化的同源性表现在阴阳哲学、先秦道家哲学、原始宗教的巫术、方仙道的神仙方术等几方面。延年益寿的价值取向成为医道相通的纽带,历代道医的修道行医活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倡导命门动气说,重视元气;受道家思想影响,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受师祖汪机影响,重视脾肾,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孙一奎的养生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主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本文以“合于道”为准则,从人生观、养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四个方面与道家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相提并论,实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道教文化对中医调神养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静无为”、“守一”、“存思”、“内丹修炼”是道教独具特色的意念修炼思想和方术,其目的是追求延年益寿。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医养生思想沿用道教的意念修炼思想,强调调神在养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创制了许多实用有效的调神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10.
《养生论》中倡导的“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的养生之理和“清虚静泰”的养生之法,是中医养生学对道家本体论思想的高度体认,彰显了道家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中的意义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老庄哲学思想的实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道家思想中有着珍贵的养生保健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道家的"无为"思想中即包含"尊重客观规律"之义(<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具体到医学保健上,道家主张尊重生理、病理、药理规律,积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养生保健,为积极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非常直接的渊源关系。老、庄理论认为 :天地人三者合一于道 ,即天地人三者都遵循一种“自然之道”而运行着。《老子·二十五章》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强调养生要“依乎天理”。老、庄思想认为顺应自然环境与人的相互协调、一致和融通 ,而构成一自然与人结合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内经》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夫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中医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更具本质性,是使中医迥异于西医的重要思想根源.道家的创世哲理孕育了中医学的整体观,道家的元气论促成了中医学的功能病理学,道家的“道法自然”论推动了中医学的自主疗愈学。  相似文献   

14.
《正—法文修真旨要》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道家气功养生文献,从中可概见道教符箓派的气功养生思想和炼功特色。“摄身之道,莫过乎元气”,强调了元气在人体的重要性,调气在气功养生中的意义。“服气诀”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气功疗法,提出了结合不同季节适寒暖而服气的主张,介绍了作者炼功的经验和体会。“明耳目诀”则是一种按摩保健法。  相似文献   

15.
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是医、道融合的第二次高潮,道教养生的大量内容融入中医养生学,从理论和方法上充实了中医养生学内容,其中以内丹理论的贡献最为突出。从理论上来说,内丹理论是命门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温补学派的医家们根据丹田中先天精气神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养生重在顾护命门元精元阳和治形宝精的主张,对之后的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从养生方法上来说,内丹理论为中医养生之重要方法———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内核。太极拳是以静为主的内丹术和以动为主的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又启发了中医养生学,使“动静结合”的思想为养生学家所重视,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因此,命门学说和太极拳是明清时期道、医、武相互融合的结晶,是道教内丹理论对中医养生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医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更具本质性,是使中医不同于西医的重要思想根源。道家的创世哲理孕育了中医学整体治疗观,其辩证法思想促成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而道家的“道法自然”论则奠定了中医学顺势思维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老庄无为思想发掘整理,探讨无为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及其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阐述"道法自然"是老庄无为论的理论背景;指出老庄之"无为",即"无违""自然"、即"无事""无欲"、即"善为""无不为"。并就道法自然、俭啬寡欲、致虚守静等老庄之论对中医养生的影响作一定的阐发。  相似文献   

18.
老子提出“摄生”,庄子提出“养生”,《黄帝内经》以老子的“道”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系统化。道家养生思想突出自然养生,形养就是科学地生活,神养重于形养。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从“法自然”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动物性的自然特征;远古的社会是理想的;有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对儒家用有为政治治国的主张展开批判,提出人应该返回到无为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0.
老子之“道”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养生观,在《黄帝内经》中已自成体系.而《内经》的医学思想追溯其源,是以中国哲学的朴素辨证法为鼻祖的。继《易经》之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乃至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起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本文试从对老子哲学“道”的认识中,谈谈其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兹述如下。 老子的道,“一身而数任焉”(《老子》),它即是宇宙本体,又是万物之源,又是客观规律。而《黄帝内经》直接运用了法则和规律意义上的“道”作为其医学指导思想。 老子之道,是无为自化的自然主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如此。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自化,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就是“道”性自然而法其自性。老子之道还体现在“清静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中。”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