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对其症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冰水浸泡法、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对54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掌指关节活动范围、皮肤颜色、肩部症状及上肢功能以判断其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冰水浸泡法组、冷热水交替浸泡法组、压迫性向心缠绕法组肩手综合征的症状及上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②皮肤颜色的改善冰水浸泡法和冷热水交替浸泡法优于压迫性向心缠绕法(P<0.01和P<0.05);③上肢疼痛的改善冷热水交替浸泡法优于压迫性向心缠绕法(P<0.05)。结论:本工作采用的治疗方法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亦是因疼痛使病人放弃康复训练的直接因素。我科从 1995~ 2000年共收治脑卒中患者 200余例,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占 85%以上,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166例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66例中男 101例, 65例,平均年龄 59.1岁,病程 15d~ 1年。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全部 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有偏瘫体征,一般 2~ 3周后出现偏瘫侧不同程度的肩、手疼痛,远端水肿和肌张力增高。 方法: (1)被动活动由患侧上肢从肩至肘、腕等远端关节的被动…  相似文献   

5.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方案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低频电刺激、针灸和现代康复医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对69例偏瘫后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并对上肢疼痛、水肿、掌指关节活动度、皮色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肩手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消除,上肢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恢复至辅助手以上者达57.3%。结论:观察结果表明,本组采用的综合性康复措施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治疗肩手综合征对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丧失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33-5333,5337
为探讨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对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丧失的意义,对37例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其中包括: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合并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易引起患手运动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因此,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患手功能恢复,尽可能减少致残程度。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4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33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有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5例和运动组18例,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组患者配合运动疗法.结果运动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运动疗法能防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情进展,并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效果。方法80 例社区脑卒中后SHS 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两组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肢血流速度,以Fugl-Meyer 评定法测定上肢综合运动功能,3 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 个月和6 个月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尺动脉、桡动脉、尺静脉、桡静脉和中指指间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后SHS 患者的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静脉血流回流,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法对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围刺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围刺法和常规针刺法。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围刺组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17%(χ2=7.2863,P<0.01)。结论围刺组对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训练,红花醇并红外线照射患肢的要穴。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训练。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患手Fugl-Meyer的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结合红花醇并红外线照射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晶  徐俊玲 《中国康复》1998,13(2):60-62
为了了解脑卒中存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和心阻抗微分图对28例脑卒中存活患者和143例相同年龄组其他疾病及健康人群的心功能多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发现脑卒中存活患者心血管功能普遍处于明显减退状态。与相同年龄的健康组及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0.001;与冠心病组相仿.这一现象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对脑卒中存活患者施以康复医疗和康复训练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整体康复工作,其中包括心血管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健肢功能的维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脑血管病常致肢体偏瘫,由于疾病引起精神行为的退化,极易造成健肢功能减退。作对6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同时进行健侧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使健侧肢体功能完好率选100%;而对照组健侧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脑血管病患健肢功能的维持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英震  韦道天  王敬雪  胡川 《中国康复》2023,38(11):654-658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气动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及气动手同步治疗,2组均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手肿胀程度评估(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视觉模拟评估法(VAS)、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田敏手功能分级评分、MBI、VAS评分均明显提高,手肿胀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BI、手肿胀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像疗法及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同步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手功能,降低手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目的探讨早期基本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康复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康复组进行了早期康复研究,平均于病后9天开始,应用简单的康复医疗程序,进行床边治疗。结果平均35天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①运动功能达BrunnstromⅣ级以上者,上肢49%、手44%,下肢75%。步行恢复率达63%;②坐位平衡功能达Ⅱ级和Ⅲ级者占83%,站位平衡占50%;③日常生活活动积分在60分以上、恢复良好者达54.3%;④预防及减少了继发性残疾。与对照组相比存有显著差异(P<0.0005)。结论以简单的康复医疗程序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认知功能特点和促进康复。方法 应用计算机人-机对话方式,对老年脑血管病变患组和老年无脑血管病变组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认知功能,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测试,并计算测试的平均指数和正确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老年脑血管病变组认知功能测试平均指数和外显记忆测试结果明显下降,与无病变组相比均差异(P<0.01,P<0.05);而内隐记忆测试两组则无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认知功能和外显记忆明显减退,而内隐记忆保持,显示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脑的记忆功能呈损害与保持双重性,在康复护理措施上要注意针对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