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CD40-CD40L在多种病理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CD40-CD40L与肿瘤的关系在国内研究仍较少。本文就CD40-CD40L在肿瘤的免疫、对肿瘤的直接作用以及与临床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CD40、CD40L、OX4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CD40L、OX40的表达,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有高白细胞表现的患者中,②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的患者中,①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脾大表现的患者中,④组的发病率(6.7%)最低.结论:CD40的单独表达可能使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的降低更加严重,而当合并CD40L表达时,会减少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CD40的表达能增加患者伴有脾大表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1,2]。AMs及分子粘附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40-CD40L系统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10组:正常对照1~5组(C1~5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5组(AS1~5组).C1~5组分别予兔标准饲料喂养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腹主动脉标本;AS1~5组均在高脂饲养1周后予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术造模,并分别持续高脂饮食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标本.各组均于实验前及取标本前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各组腹主动脉标本通过免疫及特殊染色定位、光镜下摄片并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内CD40、CD40L、MMP-1阳性染色的面积占血管内膜面积百分比值及胶原/脂质含量比值,分析CD40-CD40L系统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AS1~5组均形成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1~5组对应比较,AS1~5各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1),斑块内CD40、CD40L、MMP-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CD40、CD40L表达与CRP、MMP-1表达呈正相关,与胶原/脂质含量比值负相关.结论:斑块中CD40-CD40L系统表达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逐渐增高,其高表达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老年UA患者CD40-CD40L在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达和SOD和MAD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表达的异常变化是否影响老年UA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48例老年UA患者、50例老年SA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不同T细胞亚群CD28、CD40、C0154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色法测SOD和MAD的浓度。结果:老年UA及SA患者CD4^+/CD3^+、CD8^+/CD3^+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CD3^+无显著性差异。老年UA组及SA组CD4+上的CD28、CD40、CD154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老年UA及SA组CD8^+上的CD28、CD40、CD154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但UA与S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老年UA组SOD和MAD测定结果与老年SA组及对照组比较SOD显著性降低,MAD显著性升高(P〈0.01,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显著性降低(P〈0.05),MAD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老年UA患者的CD40、CD40L表达增加,使与动脉硬化相关的多种细胞表达和产生相应的活性物质,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加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老年UA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等重要部位,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已知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D40—CD40L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CD40-CD40L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CD40、CD40L、OX40抗原的表达与白血病相关基因Bcl-2和Bcl-x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将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Bcl-xL mRNA的表达,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组、④组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低于②、③组的表达水平.结论:在CD40与CD40L同时表达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Bcl-2和Bcl-xL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在AS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已日益明确。  相似文献   

9.
CD40/CD40L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CD40-CD40L相互作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分别测定HUVEC增殖,内皮细胞的迁移采用琼脂糖凝胶刮取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 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能明显促进HUVEC ^3H—TdR.^3H—Leu的掺入,两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随CD40L浓度的增加及刺激时间延长(30h内),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迁移率,anti-CD40单克隆抗体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结论 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去除血管外膜合并高脂饮食的方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通心络对预防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随机分为三组:一组(通心络组)以通心络混悬液灌胃给药,二组(阿托伐他汀组)以阿托伐他汀混悬液灌胃给药,三组(空白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三组动物左侧颈总动脉以胶原酶消化法去除外膜;术前取血标本,12周后取血及双侧颈总动脉标本,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斑块CD40与CD40L表达。结果实验前三组动物的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0.05)。与实验前比较,12周末各组动物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第12周末,通心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TC、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动物左侧动脉内膜增生均较右侧严重:同侧对比空白对照组较通心络及他汀组严重,其中空白对照组左侧动脉可见典型粥样斑块形成。定量分析通心络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小于空白药物对照组(P<0.001)。通心络组及他汀组CD40与CD40L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弱;通心络与他汀组对比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信号强度结果分析提示通心络组及阿托伐他汀组CD40-CD40L信号强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结论去除血管外膜合并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一样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0-CD40L系统,降低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及其配体(CD40L)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各种细胞及血小板中,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功能,并与斑块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阻断这一系统的相互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田祺  郝春艳  段虎斌 《海南医学》2023,(15):2269-2272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不稳定斑块的脱落。CD40和CD40受体(CD40L)是由白细胞分化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高表达,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从而诱发斑块脱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因此,探讨CD40/CD40L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控机制,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对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断CD40-CIMOL相互作用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ApoE^-/-小鼠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制作斑块模型,分别应用特异性CD40L抗体及高效siRNACD40慢病毒基因片段干预小鼠,4周后观察斑块形成(HE染色法)。结果:CIMOL抗体100μg/100μl PBS注射ApoE^-/-小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减少48.3%,siRNACD40慢病毒基因片段组小鼠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58.6%。结论:高效siRNACD40基因片段能通过阻断CD40-CD40L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分子CD40L与其受体的相应结合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等诸多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40L通过与其主要受体CD40及其他新近发现的受体结合,对脉管系统的不同细胞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可能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使用抗CD40L抗体(克隆号:MR1)阻断CD40-CD40L信号通路,利用小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对比其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泼尼龙对小鼠术后移植物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评估其对移植物术后损伤的影响及相应机制,为临床肺移植术后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 构建小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以野生型Balb/c小鼠作为供体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受体小鼠。移植术后10 d,牺牲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染色(抗髓过氧化物酶),观察各组移植左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移植物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10 d,注射了环孢素/甲泼尼龙和抗CD40L抗体治疗的小鼠,移植左肺外观体积增大;病理结果显示抗CD40L抗体治疗组较环孢素/甲泼尼龙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和OB现象得到有效缓解(P<0.05),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1);抗CD40L抗体治疗组移植物中IL-17A mRNA表达水平,较环孢素/甲泼尼龙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利用抗CD40L抗体阻断CD40-CD40L信号通路能够有效保护移植物细支气管上皮,缓解小鼠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和OB反应以及小气道损伤,且效果优于传统抑制剂环孢素/甲泼尼龙。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成功率很高,而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共刺激信号协同作用的结果。CD40.CD40L和CD28-B7共刺激信号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同时阻断这两个信号比单独阻断任一信号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该文对CD40-CD40L和CD28-B7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免疫介质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平均荧光强度(MFI)19.12±4.96明显较SA组9.99±2.55和对照组11.50±2.21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7,P<0.05).ACS组CD40L MFI 0.21±0.27与SA组0.10±0.18、对照组0.19±0.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7,均P>0.05).ACS组血清CRP水平(12.07±15.83)mg/ml与SA组(1.58±1.19)mg/ml、对照组(1.43±1.10)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5).CD40与CRP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40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动性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和功能紊乱等理论已被证实。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1,2];T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人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PC)上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第二信号使初步活化的T淋巴细胞进入完全活化和增殖分化阶段,以发挥免疫效应,因此共刺激分子也就成为哮喘发病和防治的研究重点。其中CD40和CD40L是T细胞与APC细胞表面一对重要共刺激分子。现将近几  相似文献   

20.
CD40/CD40配体(CD40L)是一对互补的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上,参与免疫、炎症、高凝等多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调控。大量研究表明: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CD40与CD40L结合活化后进入细胞,激活包括核转录因子NF-κB在内的下游信号通道,上调促炎和促血栓形成基因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斑块破裂诸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D40/CD40L是沟通免疫、炎症、高凝状态三者间的桥梁,可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