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洪娟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7):166-16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住院的20倒DK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沟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血糖均降至6.2—10.6mmoL/L,尿糖转阴,尿酮体消失,电解质恢复正常,全部痊愈出院。结论: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及逆转的危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DKA患者主要诱因是感染,9例自己停用胰岛素,2例妊娠,7例是饮酒及饮食过多,4例无明显诱因,经治疗均得到纠正,血糖控制良好,经2~4周调整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补液是DKA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41-242
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300211)李奕指导刘映磷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是一种可危及母亲和胎儿生命的急性综合征。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中发病率可达3%~22%[1]。... 相似文献
4.
曹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4):356-357
目的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可能引起的t误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应用及对症治疗,17例患儿均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正确诊断,积极抢救,且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曲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75-176
目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糖尿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儿童DKA临床资料及诊治措施。结果10例DKA中4例以呼吸道感染、3例以腹痛腹泻、1例呕吐为首发表现;短效正规胰岛素静脉泵维治疗DKA效果好。结论DKA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就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完善常规检查,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时对母儿健康危害较大,尤其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则孕产妇死亡率高且围产儿死亡率亦高达35%。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志贤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6):261-26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昏迷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厦昏迷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结构分成两组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患者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患者经过入院定期观察治疗,病灶得到缓解;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居多,发病的患者要坚持长期补充血容量,坚持用胰岛素治疗,并纠正电解质厦酸碱平衡失调。对于轻微患者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通过合理治疗并坚持锻炼身体病情会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妊娠合并DKA 1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母儿结局。结果:本组妊娠合并DKA发病率0.36‰;发生在孕早期1例(8.3%)、孕中期2例(16.7%)、孕晚期9例(75.0%);孕前糖尿病(PGDM)8例(66.7%),妊娠期糖尿病(GDM)4例(33.3%)。12例均为单胎自然妊娠、均未进行孕前咨询及正规产检,有不良孕产史4例,孕前超重4例,既往血糖升高史1例,糖尿病家族史1例。12例均未规范产检且胰岛素用量不足;感染5例(41.7%),重度子痫前期3例(25.0%),地塞米松诱发2例(16.6%),先兆临产应激2例(16.6%),饮食不当1例(8.3%)。实验室检查,p H值7.050~7.319,BE-11.6~-28.8,平均血糖20.91±6.13 mmol/L,平均血酮体3.06±1.44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9.04±2.09)%,10例患者尿糖阳性,12例患者尿酮体均为阳性,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12例患者均在4~8小时内成功酮体转阴,血糖控制达标。入院前就发生死胎者3例,难免流产1例;入院后仅8例继续妊娠,其中4例因妊娠合并症在DKA纠正后的1~3天终止妊娠,4例妊娠足月分娩,8例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妊娠合并DKA的发病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PGDM比GDM者更易发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环境紊乱及胰岛素使用不规范和感染。高危妇女应规范筛查并积极诊治糖尿病,早期识别并规范处置DKA,可获得良好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徐先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2):103
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少见的产科危重症,是以高血糖、高血酮、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则母婴死亡率及病率明显升高。及时给予紧急补充血容量,同时辅以胰岛素补充治疗。病情多能快速缓解,母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法:对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的诱因。经积极治疗后,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去除诱因,保护多脏器功能,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收治5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非脑瘫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1∶2匹配,为对照组。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及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妊娠高血压、多胎、早期破水、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质量、多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羊水早破、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8项指标是发生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多胎为小儿脑瘫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脑瘫病因复杂,做好围产期和分娩期的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中整体观念的具体化分析和总结,探讨整体观念在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的现代康复医学模式,儿童脑瘫康复中也体现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也指导着脑瘫康复理论发展和临床应用,整体观念贯穿于整个儿童脑瘫康复过程中,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11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脑瘫患儿和体检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体血清25(OH)D水平为(20.7±6.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观察组25(OH)D水平均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岁和3~6岁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两组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应关注维生素D水平,从而有利于患儿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of all women with diabetic pregnancies admitted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to hospitals affiliated with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between 1980 and 1990. The experience was combined wit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imilar patients described between 1970 and 1990, for a total of 37 admissions for DKA during pregnancy. Emesis and the use of beta-sympathomimetic drugs were considered etiologic in 57% of cases, while patient noncompliance and physician management errors were considered etiologic in 24% and contributory in 16%. Thirty percent of patients admitted with emesis had a prepregnancy history of diabetic gastroenteropathy, thus identifying that group as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for DKA.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management, the causes of DKA in pregnancy are related uniquely to pregnancy, and the disorder is largely preventable dur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无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在我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儿童性别、母亲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17.
姚献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1):30-31
目的观察家长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寻找最佳康复方法,同时又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方法选取126例脑瘫患儿,在治疗师治疗的同时,观察年龄、病情基本相同的患儿家长参与训练时间不同对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轻度脑瘫患儿康复总有效率100%(51/51),中度脑瘫患儿康复总有效率97%(58/60),重度脑瘫患儿康复总有效率80%(12/15);家长参与训练时间长者康复效果优于家长参与训练时间短者。结论家长参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时间越长,康复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
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1980—2004年确诊的174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174例患儿中男94例,女80例,年龄3个月至14岁,病程3d至4个月。
结果(1)99例IE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5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5例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4例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1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小儿。(2)临床主要表现:发热(150例,862%)、肝大(74例,425%)、脾大(55例,316%)、贫血(65例,374%)、血沉增快(68例,391%)、多发性脏器栓塞(34例,178%)。细菌培养76例(76/174)阳性,阳性率437%,其中55例为葡萄球菌。(3)受累瓣膜以二尖瓣赘生物最多见,占483%。(4)并发症以顽固性心衰为主(252%),其次为神经系统并发症(132%),瓣膜腱索断裂最少见(057%)。(5)由于IE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病例早期被误诊为流感、肺结核、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10余种疾病。(6)治愈率为609%,其中单用抗生素治疗治愈76例(716%),抗感染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愈30例(283%)。死亡28例(161%),脑栓塞及顽固性心衰是I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结论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跃居首位,风湿性心脏病逐渐减少。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对于IE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抗生素,若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应尽早考虑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