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类听神经病的命名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这一名词是1996年Starr等[1]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他们报道了10例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的感音神经性聋,这些患者共同的临床特点是MRI检查正常,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严重异常,而耳声发射(OAE)正常.由于该组患者除听力障碍外,大多数还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据此Starr等认为听神经的病变可能是全身神经系统病变的一部分,因而将其命名为AN.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前后的语音声学变化.方法 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和Dr.Speech语音频谱分析软件,对52例男性OSAS患者行UPPP手术前后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噪声能量(NNE)等4个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F0和Jitte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NE比术前明显提高(P<0.05);发元音“a”时Shimmer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辅音“ji”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PP手术改变了OSAS患者的咽腔即共鸣腔的大小,提高了患者的音高和音强,但对音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颈清扫术 (国内有多种命名 ,如颈清除术、颈廓清术等不一一列举 )是由 Crile氏于 190 6年根据 1894年Halsted氏在治疗乳腺癌确立的手术原则而开创应用 ,至今已有 95年的历史。国外虽然多年来用“Radical NeckDissection”命名 ,并不能表达手术的含义和内容。“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是由前一辈肿瘤专家提出的 ,这一名词应该是最确切的译名 ,它说明了手术的部位和目的。但由于这一名词较长 ,因而用的人不多。本文只用“颈清扫术”。至 50年代 ,经过不少头颈外科专家的完善 ,将手术标准化 ,强调了副神经等完整切除的必要性。到 6 0年代在肿…  相似文献   

4.
耳鼻喉科临床有许多过敏性疾病,大多伴有鼻与鼻窦问题,过敏性疾病常累及一个以上器官,甚至表现为全身过敏。因此,处理一个过敏性疾病既要有专科知识,也要有变态反应的专业知识。变态反应学有成为一个过敏性疾病专科的倾向。本世纪初,Von Pirquet首先使用“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原意是一种异于寻常的反应,由一种特异性抗原机体反应引起。某异物接触一次或多次后能使机体发生反应性改变者称为过敏原(抗原)。这种过敏原可以是蛋白质,并可不产生循环抗体,但有亲细胞性。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过敏反应为生理病理过程而并非单纯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鼻腔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AR患者,另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病例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纳入39例)、研究组(加用鼻腔冲洗治疗,纳入39例),对组间气道反应性、症状消失时间展开分析。结果(1)组间气道反应性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共振频率(Fres)、中心气道阻力(R20)、气道总阻力(R5)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鼻塞、流涕、喷嚏、鼻痒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腔冲洗对改善AR患者气道反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鼻腔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AR患者,另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病例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纳入39例)、研究组(加用鼻腔冲洗治疗,纳入39例),对组间气道反应性、症状消失时间展开分析。结果(1)组间气道反应性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共振频率(Fres)、中心气道阻力(R20)、气道总阻力(R5)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鼻塞、流涕、喷嚏、鼻痒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腔冲洗对改善AR患者气道反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其对侧抑制效应在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名噪声接触工人和40名耳科正常人,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及有、无对侧刺激声(60dB SPL白噪声)时DPOAE的幅值及相位反应进行测定。结果在对侧无刺激声时,实验组相应频率平均反应幅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相位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有声刺激时,对照组各频率幅值降低(P<0.05),相位反应延长,实验组DPOAE幅值降低不明显,相位反应在1、2kHz表现延长(P<0.05),在4、6kHz则表现缩短(P<0.05)。结论在检测噪声引起的耳蜗损伤时,DPOAE反应幅值较纯音测听更敏感;在对侧抑制效应中,DPOAE的潜伏期也是早期发现噪声性听损伤的有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噪声和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对耳的损害作用相似,都损害毛细胞,因此考虑两种因素在一起作用与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损害可能不同。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如早产婴置于70dB(声压级)噪声的孵箱中,往往同时应用小剂量的耳毒性抗菌素,这种小剂量被认为是“安全”剂量,因其对感觉上皮无明显损害,但尽管如此,它却能对感觉结构产生阈下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其更易于被其他有害因素如噪声所损害。  相似文献   

9.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尤其随着对TRP香草酸受体1(TRPV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其主导的神经-免疫调控网络对于鼻高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多种药物通过靶向TRPV1,对鼻高反应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映出TRPV1诱人的临床转化前景。然而,目前对于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就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实证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实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也译为循证医学 )或实证外科 (evidence basedsurgery)或效果医学 (outcomes basedmedicine)这一类名词在文献中频频出现 ,再次强调了临床治疗中真正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什么是实证医学 ?实证医学是将系统地探索、评价和应用近代的科研成果作为临床决策的基础。实证医学方法可以在临床诊断、处理及判定预后时应用。有 4个步骤 :①对就诊患者的诊治方案提出问题 ;②在文献资料内搜索与临床有关的文章 ;③评价所找到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对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哮喘控制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阿司匹林三联征患者36例(AIT组),收集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5例(鼻炎合并哮喘组和哮喘组)。比较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结果 AIT组FVC、FEV1、FEV1%FVC、PEF均低于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FVC、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ACT评分为14.2±4.5,ACQ评分为2.7±1.5,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T患者有较严重的气道炎症和较高的气道反应性,其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对哮喘控制不佳。FEV1%FVC是一个有效、灵敏的观察指标用来检测和评价AIT。  相似文献   

12.
第八颅神经或其分支急性功能丧失较为多见,文献分析其病因以血管性和病毒性为主,治疗上采用血管扩张剂或抗凝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由于不易作出病原学的诊断,因此经常称为“自发性”。近来学者提出本病可能由局部过敏或抗体抗原反应所致,本文报导一例由于接种疫苗后发生耳蜗前庭急性功能丧失,此例支持上述论点。患者16岁,女性曾在右上臂深层皮下注射0.5毫升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同时口服三滴小儿麻痹疫苗(Poliovaccine),两天后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突然发生眩晕,耳鸣及右耳听力丧失,耳部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颈清扫”(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这一名词已被人们接受。这一术式包括切除颈深淋巴结上、中、下群,作者认为称“颈淋巴结清扫”(jugular node dissection,JND)更为准确。为评价JND对喉或咽鳞癌分期的作用及疗效,回顾分析JND 66例,计有喉癌53例(其中声门上癌32例,声门  相似文献   

14.
听力学     
940了44轰斯听觉中间神经元下NZ的声反应特征以及GABA对其影晌/于琦…了生物物理学报一x993,g(4)一571、576 采用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蠢斯听觉双轴突中间神经元TNZ的声反应放电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测,发现TNZ的放电模式为“Pha:ie”型,最敏感频率为13kHz,反应闭值为3 ldB SPL,是一个高灵敏、宽带通的神经元。还研究了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及其拮抗剂苦毒素对TNZ声反应的影响,发现GABA能抑制TNZ的放电活动,而苦毒素则将其放电模式改变为“t。成c”型。图5参6(原提要)940了45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的膜电位和离子电流/宋本波…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用于临床不久 ,即发现少数患者服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一般为 0 .5~ 2h)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表现为急性血管性水肿、荨麻疹、鼻炎、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等。这些不良反应既往均称为阿司匹林变态反应。大量研究证实 ,其发病机理不属于变态反应 ,而是由于药物耐受不良引起 ,故称为阿司匹林特异反应性 ( aspirin idiosyn-crasy)或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 aspirin intolerance)。1 92 2年 Widol首先报道了阿司匹林三联征 ,即阿司匹林特异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和鼻息肉 ;1 967年Samter提出阿司匹林三联征是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因…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s,AR)与支气管哮喘二者常同时存在,前者先于后者发生,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故提出“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新概念。鼻病毒的感染、鼻一支气管反射、上呼吸道机能的改变均是AR对哮喘影响的因素;治疗AR会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本文简述AR与哮喘间的密切联系,以期拓宽临床医生对二者间相互联系的认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声学检测方法测量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歌唱声样,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歌唱音准度.方法 采集6名语前聋儿童(耳蜗组)及8名正常听力儿童(正常组)歌唱《两只老虎》的声样,应用美国Kay公司的CSL4150软件对其分析,比较两组分别歌唱“Do” “Re” “Mi”时的音高频率值及相邻音高频率差值.结果 两组音高的平均值及相邻音高频率差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语图基频包络曲线走行方向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①本研究6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大致正确的歌唱音高曲线的走势.②本组研究6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Do”“Re”“Mi”的感知可以达到正常听力者水平.  相似文献   

18.
鼻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在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起核心作用,然而,在临床实际中,有些AR患者存在CS依赖,也有相当一部分AR患者应用CS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对吸入CS无反应,从广义来讲可称之为类固醇抵抗性AR。类固醇抵抗(steroidresistant,SR)是AR患者中较为特殊和“反常”的一类患者,由于CS在临床上应用广泛,SR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研究这一亚群患者对CS治疗反应低下的机制,对深入认识CS治疗AR的作用及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概念。2000年WHO正式在淋巴瘤的分类中提出这一新的NHL分型[1]。我院于2004年11月分别以“鼻腔炎性肿物”和“鼻前庭囊肿”收入院2例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波技术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微波技术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微波技术对 2 0只豚鼠行后半规管阻塞术 ,观察术前、术后豚鼠眼震电图 (ENG) ,听性脑干反应 (ABR)及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 1天豚鼠正弦摆动刺激时术侧眼震反应减弱 ;术后第 3天双侧眼震恢复对称 ;术后 30 d冰水实验结果显示两耳能引出对称性眼震 ;术后 ABR阈值无明显改变 ;术后 6 0 d病理切片证实后半规管完全阻塞而耳蜗 Corti器和壶腹嵴正常。结论 :应用微波技术行后半规管阻塞术是对后半规管阻塞术的一种有意义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