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收录吴佩衡运用姜(生姜、干姜、炮姜等)、桂(桂枝、肉桂等)、附(制附子、生附子、乌头等)的医案共67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吴佩衡运用姜桂附的用量、用法、使用比例、配伍、加减变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了相应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收录范中林运用姜(生姜、干姜、炮姜等)、桂(桂枝、肉桂等)、附(制附子、生附子、乌头等)的医案共58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范中林运用姜、桂、附的用量、用法、使用比例、配伍、加减变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其运用姜桂附三类药物时,在用量关系上存在明显规律,即附子类用量大于或等于各类姜用量,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  相似文献   

3.
<正>2擅用姜附 独具风格 理论上郑钦安推崇扶阳原则,在具体遣方用药上,则以擅 用附子、干姜、四逆汤等温热方药著称,形成非常鲜明的用药风 格,以致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考“火神”之意,是赞誉善 用热药(多指附子)的良医之谓也。他创立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学 术流派——火神派,本人被尊为“火神派首领”,这在医史上都 是十分罕见的。火神派以擅用附子为其突出特点,换句话说,不 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其诸多传人如祝味菊、吴佩衡、范 中林、唐步祺等人均享有“某附子”、“某火神”之誉,就充分说明 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首重扶阳擅用姜附(2)--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95-1196
2擅用姜附 独具风格 理论上郑钦安推崇扶阳原则,在具体遣方用药上,则以擅用附子、干姜、四逆汤等温热方药著称,形成非常鲜明的用药风格,以致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考“火神”之意,是赞誉善用热药(多指附子)的良医之谓也。他创立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学术流派——火神派,本人被尊为“火神派首领”,这在医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火神派以擅用附子为其突出特点,换句话说,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其诸多传人如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等人均享有“某附子”、“某火神”之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火神派"用药重脾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 《江西中医药》2006,37(1):54-54
清朝末年,四川邛州(今邛崃县)出了一位善用附子、干姜、肉桂等热药的医家,誉满全川,被《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的郑钦安,用药大剂姜附,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至今犹有余韵,传此派之学者,百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南下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祝味菊东去上海,沪上医界几乎无人不知“祝附子”之名。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亦用附子,认为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吴祝二位,驰名华夏,其影响较之郑软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它还有刘民权、陆铸之、范中林、戴云波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扶阳派医案及著作入手,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结合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方法:收集5位扶阳派代表医家运用姜、桂、附治疗疾病的医案424例,处方969个,在资料经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资料数据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得出姜、桂、附的用量范围和常用剂量、复诊姜桂附的加减变化规律、姜桂附的比例与用量关系及5位医家处方用药特点。结论:扶阳派医家对姜、桂、附的运用,在用量、配伍、复诊加减变化,以及姜、桂、附的使用比例上既各具特点,又遵循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清末 ,四川名医郑钦安 (182 4— 1911)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有影响的医学流派———火神派 ,擅用干姜附子等温热之药 ,郑钦安被尊为“火神派首领”、“郑火神”、“姜附先生” ,其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 ,当代亦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 ,如成都唐步琪先生等。那么郑钦安或者说  相似文献   

8.
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上)--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1824—1911)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有影响的医学流派——火神派,擅用干姜附子等温热之药,郑钦安被尊为“火神派首领”、“郑火神”、“姜附先生”,其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当代亦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如成都唐步琪先生等。那么郑钦安或者说火神派的学术思想都有哪些呢?笔者拟对此作些探讨,分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整理和分析吴佩衡先生使用温阳方药的25则儿科医案,吴氏使用温阳方药主要针对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脏腑虚寒所致病证,通过扶阳复正祛除阴邪,促进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动态平衡。临证根据病情危重程度,治以回阳救逆、温扶心肾、温补脾肾;四逆汤及其类方、白通汤、麻辛附子汤的使用频率较高,附子(附片、白附片)、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作为温阳药的代表被广泛运用,具有药量较大,重病重剂,讲究煎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莫雪妮  唐农  赵清山  宁世猛 《新中医》2014,46(1):219-221
<正>火神派启萌于《周易》、《内经》,发展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经宋、元、明、清朝等诸多医家的探索和创新,至清代由四川著名医家郑寿全最终发展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临床上重视人体阳气,善以姜、桂、附治疗重病沉疴,疗效显著。一百多年来扶阳名家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者包括嫡传弟子卢氏一门(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以及范中林、唐步祺、吴佩衡、祝味菊、李可,  相似文献   

11.
祝味菊先生是"海派中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上衷中参西,崇尚温阳,首提"八纲"一词,独创"伤寒五段""本体疗法"等思想,新解发热机制,重识四气五味,临床上善用附子,创多种温热配伍法,五段辨治疾病,临床疗效奇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耳草提取物(MSN)对慢性肾衰大鼠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金水宝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成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大鼠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用药后CD4 /CD8比值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治疗前各造模组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及假手术组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MSN各组与金水宝组之间无差异(P>0.05).MSN各剂量组CD4 /CD8比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用药组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低于假手术组.结论:地耳草提取物能够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肾功能,同时调节其免疫状态,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从而延缓肾脏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2014年4月22日00:0024:00时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调查。结果 212例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占50%,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左氨氯地平片(23.24%)、厄贝沙坦片(14.07%)、硝苯地平控释片(12.23%)、氨氯地平片(10.70%)、美托洛尔片(10.09%)。治疗方案中,单一用药124例(58.49%),二联用药75例(35.38%),三联用药13例(6.13%)。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能够做到个体化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GC-MS法检测铁皮石斛茎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铁皮石斛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铁皮石斛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亚油酸甲酯(5.852%)、二十五烷(10.132%)、22,23-二氢豆甾醇(11.093%)和己二酸二辛酯(21.115%)等。结论:铁皮石斛茎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甾醇、二萜、蒽醌等类化学成分。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铁皮石斛茎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整理古代文献的记载来浅析"灸治痈疽"之说,达到借鉴前人经验来指导现代临床应用的目的。以"灸"或"灸法"、"痈疽"等作为查询词,翻阅《内经》、《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精要》、《外科正宗》、《采艾编》等十几部古籍,从中整理出用灸法治疗痈疽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品滴眼液对屈光不正儿童眼压值的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7月-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患者95人(179只眼),年龄4-12岁,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前、后的眼压值的情况及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1)远视眼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后眼压值(15.457±3.546)mmHg高于用药前的(13.685±2.9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近视眼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前或后其眼压值无变化(P〉0.05);(3)近视眼散瞳前和散瞳后眼压值均高于远视眼散瞳前和散瞳后眼压值(P〈0.05);(4)远视眼和近视眼左、右眼散瞳前或散瞳后眼压值无变化(P〉0.05)。结论阿托品滴眼液对远视眼儿童眼压值有升高影响,对近视眼儿童眼压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艳 《西部中医药》2012,25(11):43-45
从半夏安神治失眠的作用原理、常用配伍、用法用量几方面对半夏的安神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半夏治失眠常与秫米、薏苡仁、夏枯草、夜交藤、茯苓、百合、百部配伍,一般需用30 g以上方效,必要时可用生半夏,但用时宜先煎至少30分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外科手术病历共360份,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360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100%。其中,I类切口手术204例,合理的有2例(0.98%);II类切口手术146例,合理9例(6.16%);Ⅲ类切口手术10例,合理1例(10.00%),总合格率为3.61%。用药时机正确16例(4.44%);选用的药物超标准的320例(88.89%),术后用药时间正确的13例(3.6l%)及联合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的191例(53.06%)。结论:我院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中存在着较突出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眼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和经皮电刺激耳眼穴组(B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控,30 min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 h;B组电刺激耳眼穴,操作方法同A组.观察时间分别为开始麻醉至剖出胎儿(T1)、剖出胎儿至缝合子宫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分别为①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两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术中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1);两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眼穴具有更为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