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病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探讨了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这一病机实质,认为瘀血、痰浊、邪毒、腑实为标实病理因素,本虚在于心脾肝肾四脏虚损。其病机有虚实交错,标本互见之特点,故论治须审证而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
3.
4.
中风病机变化分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中风病的临床特点,论述了中风病各期风、火、痰、瘀的偏颇,脏腑、气血的盛衰,提出中风病机变化多以实为主,随病程演变而表现实多虚少或实少虚多,虚实挟杂,任何阶段必有一方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神昏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病神昏,是指在中风病过程中出现的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危重证。临床表现为昏睡、神识模糊、时昏时醒、昏迷不醒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致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近年来对中风神昏临床证候的研究不断深入,气机逆乱、痰热腑实、血瘀脑腑等病机逐渐被认识。以此采取的种种治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对在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各证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尚缺乏系统阐述。形成这些病证机理的阐述尚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6.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和"者,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谐和为用,通过阴阳恒动、相互消长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稳定状态。反之,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运行失常,此即为"不和";卧不安,又称"不得卧"、"目不瞑",是早期古人对失眠症状比较贴切的概括性描述。此条文本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风偏瘫病位在脑病机在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中风与脑、肝关系等 ,从而提出中风的发病脏腑与脑、肝关系最为密切。仅以脑脉瘀阻或络破血溢等不能概况中风病机。当其出现偏瘫时 ,其病机以肝风内动为主 ;当其出现昏迷、痴呆等症时 ,则以脑神失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慢性无黄疸型肝炎以正气虚弱,免疫功能失调为内因,外因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病变部位以肝为主,累及脾肾,病理因素为湿痰、瘀血,以虚为主,虚中挟实。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老年痴呆病机的本虚标实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刘丽坤(030012)山西中医学院师建梅(030024)老年痴呆是老年常见慢性疾患,是在人体衰老的基础上发生的,包括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等病。临床主要表现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和情感变化。早期可... 相似文献
11.
痛风病本虚标实论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痛风病以脾肝肾虚为本 ,以风寒湿热为标 ,以代谢失调、气血凝滞、痰瘀闭阻经络为主要病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泄浊化瘀解毒为主 ,兼顾脏腑调理 ;缓解期突出补肾健脾 ,养血疏肝 ,兼顾治本。 相似文献
12.
13.
浅析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病是指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1].中风病的恢复期是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这段时间是中风病康复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段时间治疗方法得当,则病人会最大程度地康复,大大降低致残率.中医中药在此阶段对中风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调养与治疗适当,则病情逐渐好转,有部分患者可望痊愈;若调治不当,或再次有诱因触动,就有再中风的可能,有一部分患者则难以全面恢复而遗留有后遗症.抓住恢复期中风患者的主要病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治疗,是促使中风痊愈、减少后遗症及复中发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6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佳法并探讨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方法: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165例。结果:总有效率95.76%。结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特点是:气阴亏虚是致病之本。痰浊瘀血腑实为致病之标,脑络不通为致病之枢。 相似文献
15.
16.
王福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41-41
中风病后出现的手胀是指中风病人偏瘫侧手掌胀大粗糙而厚,实胀而非肿,按之无凹陷,手指胀大,皮肤绷紧,活动受限,皮色或光亮苍白,或色暗无泽。一般出现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一些病人同时还可出现瘫侧足部的肿胀。中风病手胀是中风后遗症中较为特有的症状。巢元方有较为相似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卷一》载“风畏退候”,言“风畏退者,…肌肉虚满,骨节懈怠,腰脚缓弱,不自知是也。”其中用“肌肉虚满”形容手胀的临床表现十分贴切。 1 中风病后手胀病机 手胀多出现在中风病急性期已过,进入恢复期的阶段,此时病机多表现为实邪渐去而正虚之象已… 相似文献
17.
18.
王志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90-90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扑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