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自 1996~ 1998年共收治结核性胸膜炎多房性胸腔积液 2 1例 ,在应用 2 SHRZ/ 6 HR方案的规则治疗下 ,同时加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5万 u/ d) +异烟肼 (0 .3g/ d)治疗。其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5~ 5 4岁 ,平均 37岁。治疗前及治疗后 2、4、6、8周拍片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做 CT和肺功能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做 1次胸部 B超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查凝血功能。 2 1例患者中有 19例 (94 .3% )达到完全好转 ,2例 (5 .7% )达到部分好转 ,有效率 10 0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则的四联抗…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6年开展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实行胸膜腔穿刺抽液后,再注入尿激酶和抗结核药治疗,笔者发现此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价值。方法:278例患者(无包裹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快(1.6±0.8)d vs(11.4±6.3)d,住院时间短(7.4±2.3)d vs(15.5±6.4)d,医疗费用低(1417.9±341.8)元vs(2390.9±606.8)元,并发症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置入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水,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科2 0 0 1- 0 1~2 0 0 3- 12采用尿激酶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31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2 4例,女7例,年龄16~30岁18例,31~5 0岁6例,5 1~80岁7例。彝族1例,藏族1例,汉族2 2例。1.2 方法 对于确诊的患者均给予2 HRSZ/ 4 HR或2 HRZE/4 HRE方案。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同时反复抽胸水,每周3~4次,最多抽液达7次,至胸水不易抽出,而X线提示仍有包裹性积液,或超声提示胸腔内有纤维凝块,纤维分隔、光带、光点形成时,即给予胸腔内尿激酶注射,每次10万IU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5.
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结核性胸腔积液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1].胸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及炎性细胞,如果不及时排除出,会造成胸膜肥厚粘连、胸廓塌陷,严重者可影响肺功能,甚至需要手术治疗[2].现将我院收治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包裹性胸腔积液抗结核治疗并注入尿激酶进行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迅速;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胸液吸收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产生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胸膜肥厚发生概率方面有明显作用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3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1例。两组患者均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天1次抽取胸液,并给予2HRZS(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每天1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雷米封0.3 g和丁胺卡那0.4 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射后二种药物。结果:两组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积液分隔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积液分隔,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蒋利  郎美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10-8110
目的观察胸腔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待胸水减少时,将尿激酶注入胸膜腔;对照组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而未注射尿激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抗结核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于胸腔注入尿激酶,可明显辅助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  相似文献   

9.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确诊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 ,注药组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1 0万IU ,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结果 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为 (1 2 36± 2 1 4 )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79± 1 93)ml(P <0 .0 1 ) ,胸膜厚度为(2 .5 0± 0 .37)mm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87± 0 .4 8)mm (P <0 .0 5 )。结论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重视心理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巡视病人 ,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红  张生林  袁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60-9060
笔者自2005年起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的基础上,应用氯化钠溶液、尿激酶等药物进行心包腔程序灌洗治疗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中量以上心包积液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和尿激酶20万U,对照组不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9%,优于对照组75.0%.治疗组累计抽液量1680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1 mL).治疗组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53.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增加胸穿抽液量,加快胸水的消失,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2002—07-2005—07尿激酶注入治疗脓胸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98~2003年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127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锦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38-5338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每次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左氧氟沙星、异烟肼、地塞米松;对照组每次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结果实验组在治愈率、胸腔积液吸收、胸膜增厚度及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正规抗痨基础上于胸腔内注入左氧氟沙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尿激酶25万U,患肢股动脉内加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后血流通畅16例次,部分再通,血流缓慢12例次,6例次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2.35%.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5—01~2007—01尿激酶治疗胸膜肥厚1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78-35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至1周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测定46例AMI患者发病24 h和1周时血清ACA、D-二聚体、PF4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AMI患者发病24 h血清ACA、D-二聚体、PF4分别为1.14±0.18、1.21±0.29、1.01±0.28、358.3±62.1、5.8±1.38及1周时ACA、D-D、PF4分别为1.24±0.25、0.98±0.11、0.96±0.29、386.1±45.2、6.92±1.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它们之间均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AMI从发病早期至1周内ACA、D-D、PF4持续增高,表明自身抗体ACA、凝血因子D-D、PF4参与血栓的形成,早期应用血栓药物,可防止AMI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王爱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01-8601
尿激酶作为目前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新型一线抗凝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若使用不当,可致脑出血或再度梗死等不良后果,加重病情。我科对2008—12—200912收治的130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组,应用尿激酶治疗组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包裹性胸膜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胸膜炎 ,多是由于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诊治延误、胸液处理不及时形成。此类患者胸液结核菌阳性检出率极低 ,确诊多靠临床症状、胸液特性及医师经验。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在减轻胸膜增厚、消除粘连的同时 ,胸液中结核菌检出率明显提高 ,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2 0 0 2 - 10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 5 0例 ,年龄 17~ 4 5岁 ,其中男 34例 ,女 1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和对照组 2 5例。临床表现 :1具有较明显的结核病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闷气 )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确诊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注药组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I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为(1 236±214)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9±193)ml(P<0.01),胸膜厚度为(2.50±0.3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0.48)mm(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重视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病人,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