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对所有标本开展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统计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食品类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差异。结果 100份检测样本当中,总共20份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00%;其中包含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共6株,占比为30.00%;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共4株,占比为20.00%。牲畜肉类、生禽肉类、凉拌类、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检测急性肠道感染性腹泻中大肠埃希菌并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方法于2004年5~10月收集了我中心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543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实验以检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并用10种抗生素检测该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急性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结论重视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有利于早期作出明确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EPEC、EIEC、EHEC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于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毒力基因stx1、stx2、eaeA及ipaH基因序列并使用软件进行比对后设计四套引物及探针,建立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的方法,并对方法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均为100%。结论: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卫生检验、食品检验等领域,对快速有效的实施针对治疗,预防食物中毒,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导致人、动物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尿道感染、肠道感染、脓毒症或脑膜炎症等。主要分为5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了解平罗县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2011年4—12月对平罗县3家哨点医院收集到的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永康市感染性腹泻病原普特征及其菌群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就诊于永康市几个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样本,检测病原体类型、病原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和DEC致病型。结果 本地区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总阳性率为34.15%,其中病毒阳性率为20.61%,细菌阳性率为13.54%,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0.87%)、诺如病毒(8.5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1%)和沙门菌(2.78%)。病毒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7岁~9岁,最流行于秋季;细菌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4岁~6岁,最流行季节为夏季;病原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最高;随机抽取100株DEC检测到4种致病型,10种毒力基因和16种毒力基因组合模式。结论 永康地区腹泻患儿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DEC和沙门菌为主,几种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DEC毒力基因以astA为主,组合模式复杂,感染性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黄晓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1):58-59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腹泻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由ETEC引起的严重腹泻时有报告。2 0 0 2年 5月 ,我们从县妇幼保健院送来的 1例腹泻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EC)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 ,女 ,35岁 ,2 0 0 2年 5月 16日下午 4时开始肠鸣、腹泻、腹痛、继之腹泻 ,粪便为黄色水样便 ,每日腹泻 10次。该院医生怀疑为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 ,于 5月 17日上午 9时送标本来北川县卫生防疫站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检验。经一步法快诊、分离培养 ,肠道菌分离培养鉴定 ,检出 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医院就诊儿童急性腹泻病的病原菌 ,以便正确诊断治疗。 [方法 ]对 175 8例 15岁以下的急性腹泻儿童患者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分离。 [结果 ]有 3 67例检出病原菌 ,检出率为 2 0 88%。其中志贺氏菌检出率较高( 19 5 7% )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P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EIEC)检出率较低 ,分别为 0 74%和 0 5 1% ,仅检出 1株沙门氏菌。 [结论 ]本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血清型别复杂、多样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 ,不可忽视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上海市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后续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2年肠道腹泻门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开展DEC检测。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系统收集2016-2022年药敏监测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在24 883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DEC阳性率为9.13%(2 271/24 883),其中单一致病型DEC阳性率为8.83%(2 197/24 883),混合致病型DEC阳性率为0.30%(74/24 883)。DEC阳性主要型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33%(1 077/24 883)],以≤5岁组人群的DEC阳性率最高[18.48%(22/119)]。2016-2022年DEC阳性率最高月份为7-9月[5.91%(1 470/24 883)]。2016-2022年市区和郊区的DEC阳性率分别为9.47%(554/5 847)和9.02%(1 717/19 036),市区和郊区的DEC主要型别分别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3.98%(233/5 847)]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56%(868/19 036)]。2016-2019和2020-2022年DEC阳性率分别为9.42%(1 821/19 330)和8.10%(450/5 553),主要型别分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87%,941/19 330)和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4.70%,261/5 553)。耐药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40.21%(618/1 537)。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64.74%(995/1 537)]、萘啶酸[58.49%(899/1 537)]和四环素[45.09%(693/1 537)]。结论 相比于2016-2019年,2020-2022年DEC阳性率下降,主要型别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转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建议应加强DEC的耐药性持续监测,同时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春秋季节婴幼儿腹泻较为常见 ,目前较为普遍的病原学检测是只做细菌培养而忽视病毒学的检测。本文对 2 8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测 ,旨在探讨轮状病毒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诊治作用 ,以利临床上更好地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 本院 1999年 2~ 5月和 10~ 12月 ,凡有腹泻4天内 ,未经治疗的 3岁以下患儿 2 84例 ,其中男性 180例 ,女性 10 4例。2 材料来源 细菌培养试剂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轮状病毒检测 ,美国OMEGA公司乳胶凝集试剂。3 检测方法 取新鲜粪便标本做粪便常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急性肠道感染性腹泻中大肠埃希菌并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 我们于 2000 年 5~ 10 月收集了我院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 543 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实验以检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并用 10种抗生素检测该菌的药物敏感性,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腹泻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569晒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其发病季节性和年龄段。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轮状病毒、空肠弯曲菌和腺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达33.5%,高发期为每年的9~12月,高发年龄为2个月到1岁。腺病毒感染不高。空肠弯曲菌感染仅次于轮状病毒,高发期为5—7月和9~10月,高发年龄与轮状病毒相同。患者男女比为1.8:1。结论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是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高发年龄是6个月~2岁儿童,高发期为每年的9~12月和5~7月。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074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7.6%;6月龄~1岁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Hospital practice (1995)》2013,41(7):42-46
A “vicious triangle” links infantile diarrhea to brain damage, malnutrition to diarrhea, and may account for mental retardation among children far more frequently than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Much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interrelated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the triad, says Dr. Nelson, including research into the role of even relatively mild or marginal malnutri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针对一儿秋季腹泻的有效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56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萝她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退热时间(d)、止泻时间(d)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在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等两项指标上.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水平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总希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结论在临床针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综夺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和贝飞达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泻散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腹泻、发热、脱水症状的扭转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腹泻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腹泻病原菌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 利用SS琼脂、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TCBS琼脂、血琼脂之间的功能瓦补作用,把腹泻粪便同时接种上述4种培养基分离病原菌.结果 近3年医院腹泻病原菌检出率达48.2%,分离到的菌种范围不只局限于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而且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在平板上呈优势生长的克雷伯菌、变形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被陆续检出.结论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扩大肠道病原菌的检测范围,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715株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本院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杭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苗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通过对腹泻患者的大便常规培养.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检出病原菌的腹泻患者多为儿童和中青年,腹泻发病高峰为7-10月,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居首位(43.49%),依次是沙门菌属(35.11%)、弧菌属(16.78%)、大肠埃希菌(3.22%)和单胞菌属(1.40%).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弧菌属对抗菌药物多敏感.结论 本院腹泻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多,有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腹泻、呕吐、退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疗效,在积极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M-H分层和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5岁以下1 322人年进行了小儿急性腹泻发病因素分析,发现饮用塘水、幼儿不洗手等联合危险因素,并采取以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经过2年现场观察,能有效地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