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炎症反应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方法测定6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和30例健康老人的血清P-选择素、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病例组给予辛伐他汀调脂治疗.
结果老年心绞痛组血清P-选择素(1.92±0.88)mg·L-1、OX-LDL(1.54±0.56)mg·L-1比对照组(0.90±0.32)mg·L-1、(0.76±0.15)mg·L-1明显增高,NO水平老年心绞痛组为(68.52±13.41)mmol·L-1,对照组(119.88±26.85)mmol·L-1,明显降低(P<0.05~0.01);相关分析发现P-选择素与OX-LDL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与NO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调脂治疗后病例组血清P-选择素、OX-LDL水平明显降低(1.26±0.38)mg·L-1、(0.92±0.33)mg·L-1,P<0.01,NO水平明显回升(113.26±27.75)mmol· 相似文献
2.
老年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类型细胞粘附分子水平与院内心脏事件之间关系。方法:133名老年心绞痛病人于入院时测定血浆可溶性ICAM-1、VCAM-1、P选择素浓度,依据心绞痛类型及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心脏事件分组,比较各组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差异。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各组血浆各类粘附分子浓度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无院内事件(UA-None Events)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有院内事件(UAP Events)组仅VCAM浓度显著升高(P=0.019),其他各粘附分子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sVCAM-1浓度升高可能是住院心绞痛病人短期心脏事件较敏感的预报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 (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使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能预防和降低 CH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1 999年 6月~ 2 0 0 1年 5月 ,我们使用国产他汀类药物血脂康治疗 6 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观察其对心绞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及病房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 8例 ,其中男 3 8例 ,女 3 0例 ;平均年龄 5 1 .3± 4.6岁。入选条件 :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明确 ,符合心绞痛诊断条件[2 ] ;2未曾使用任何降脂药物或影响血脂药物 ;3无糖尿病 ;4肾、肝功能正常 ;5血压正常 ;6戒除烟酒 ,饮食及生活节律不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0,(12):20-20
广西南宁市 汤XX 我父亲今年67岁,已诊断糖尿病6年,现查出血脂轻度升高,是否应该服用调脂药物,但老年人肝肾功能本来就不好,如何选择适当的药物呢? 相似文献
5.
调脂治疗理念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医学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阐明了脂质异常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证实了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CHD)危险之间的可预测性,肯定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在调脂治疗的理念上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脂水平随增龄而升高,由于老年人运动减少、摄人过量的高脂肪食物以及衰老,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老年人因血脂异常所致的冠心病、卒中、肾动脉硬化、肢体坏死等疾病也高于中青年人。因此,重视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哪些人需要调脂治疗?多数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其血脂谱常常表现为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或者轻度增高,但小而密的LDL—C水平增高。不少老年患者,甚至中青年患者认为,血脂增高后只要饮食上适当注意即可。 相似文献
8.
慢性克山病心衰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小分子化学物质,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它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但在慢性克山病心衰时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克山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慢克心衰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7~45(30士15)岁,心功能(NYHA分级):压级8例,皿级12例,IV级IO例,均为住院患者,病史2~15年,符合克山病的诊断依据[‘j。30例中有3例入院时静推西地兰和利尿剂,其余患者未使用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药物。对…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67-67
近10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证实,以中国冠心病患者为代表的东方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对较低,采用天然复合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进行调脂治疗亦可获得长期临床转归终点的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ox-LDL Ab)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关系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58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诊断为CAS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其中SAP26例,UAP32例,并与乙酰胆碱试验阴性的非痉... 相似文献
11.
王志敬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01-1003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T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线数对数关系,降低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幅度越大,获益越大。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甘油三酯(TG)升高伴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会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研究显示:HDL—C水平每增加0.03mmol/L(1mg/dl),冠心病的危险就降低2%~3%。降低TG与升高HDL—C与心血管事件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且能降低冠状动脉缺血事件发生,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羟甲基戊2酰辅酶A(HMG-COA)抑制剂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成分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旨在探讨该药的不同剂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耐受性。1对象和方法1·1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世界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估计有1.5亿左右。其中以2型糖尿病占多数,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糖尿病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如何,一直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观察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并对出凝血指标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健脾祛痰方药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的影响 ,阐明沥水调脂胶囊抗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方法 1.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取新鲜脐带 ,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用含有 2 0 %的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接种。实验用第 3代。 2 .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取新鲜脐带 ,剥离出脐动脉 ,用Ⅳ型胶原酶联合胰酶 ,分二步消化 ,用 2 0 %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接种 ,实验用第 3代 ,实验时用无血清培养基。 3.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制备 :用铜离子体外氧化法获得 ,用硫代巴比妥法测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及琼脂糖电泳 ,测定氧化程度。 4 .含药血清的制备 :用沥水调脂胶囊按成人剂量的 8倍 ,灌喂大鼠 ,取大鼠血清 ,用或不用甲醇沉降蛋白后用冻干机冻干 ,临用时用三蒸水将其稀释至用蛋白沉降前的原体积或血清原体积。 5 .用细胞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或酶联免疫法测定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含量。结果 含 2 0 %的除蛋白含药血清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 10 %沥水调脂胶囊药血清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医疗方式关注重点是治疗对疾病本身的疗效,而较少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手术治疗,术者关注与术中手术的精准度、成功率,较少关注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情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意识不断提高,生存质量也顺势成为很多疾病疗效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1].本文对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常规药强化调脂联合中药参麦注射液扶正固本的方法进行术后治疗,以观察其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行介入术治疗的2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国际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其中男162例,女123例,年龄62~77[平均(68.3±5.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d~11年.115例为心肌梗死,66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为稳定型心绞痛,84例患者并高血压,162例患者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术治疗并达到完全血运重建,且愿意配合参加本次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非诺贝特为第二代苯氧芳酸类药物,能同时激活PPAR-α及PPAR-γ,对前者的选择性为后者的10倍.该药上市20多年来,已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有效调脂药物,长期应用可使TG降低30~40%,使HDL-c升高10~15%,同时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TC下降15%左右.血脂紊乱常同时合并有内皮功能紊乱、高血压、炎症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多种病理状态.研究表明,非诺贝特除了降脂效应外,还具有一些独特作用,可以改善这些并存的异常,不失为调脂药中的一支独秀. 相似文献
19.
潘长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2):95-9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大、小血管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其中心血管并发症则是2型DM患对生命威胁最为重要的并发症。DM的患病率在全球呈增长之势,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在中国,DM的患病率在15年间增加2.5-3.0倍(1981,0.86%;1996,2.5%)。患病人数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而高于美国。2型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病率以及所引起的死亡率,较非DM患高2-4倍。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型DM确诊之前,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早就出现。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显示,2型DM诊断后的头10年,有22%的患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绞痛。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明确地减少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但对大血管危险性的减少情况则相对不够明显。以上说明,通过单纯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