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8年前行右颈部神经鞘瘤切除术;6年前,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前症状加重,在外院行胸片示:左上纵隔及右肺下软组织结节影,胸部CT示:胸、腹壁及肌内多发占位,腰椎MRI示:椎管内、腰椎两侧及腹部多发神经鞘瘤可考虑.于2009年2月25日入我院,查体: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胸腹部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中,活动度可.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入院诊断: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处理: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于3月2日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肺发育良好,左侧胸腔无积液,主动脉弓上1cm有一10cm×7cm×5cm的肿块,界清,打开包膜后完整切除.右侧胸壁内见一10cm×7cm×6cm的肿块,界清,连同部分胸膜一起切除.术毕,放置闭式引流瓶,逐层缝合伤口.患者返回病房后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89%,心率167次/分,对症处理并将血压维持在110/70mmHg,瞳孔右侧8mm,左侧4mm,对光反射消失,积极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头颅CT检查示:颅内多发占位,合并出血.在血压稳定下脱水降颅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多脏器功能障碍.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病理号2009327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2011年3月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右侧胸腔积液,双肺结节影,考虑肺癌肺内转移可能性大。2011年3月14日肺穿刺病理示肺腺癌,FISH检查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突变。2011年3月16日培美曲塞、顺铂化疗1个周期,2011年4月8日予吉非替尼治疗,服药20d后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缩小,双肺结节较前缩小,胸腔积液亦减少。2011年6月底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复查彩色超声及胸部CT示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及大量心包积液,右上肺占位较前增大。予双侧胸腔及心包置管引流,引流出血性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静滴紫杉醇致血压升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摘要患者男,56岁,入院诊断:右肺中央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心包积液。患者于2005年12月出现咳嗽、咳痰、声音嘶哑,伴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门肿物,大小5cm×6cm,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行左锁骨上淋巴结针吸活检病理示:考虑为分化差的淋巴结转移恶性细胞。2006年3月入我院。该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8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0/90mmHg。一般状态尚可,左锁骨上可触及1枚3.0cm×4.0cm大小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无压痛。叩…  相似文献   

4.
1资料和方法
  患者一
  男性,53岁。患者2003年因“胸闷、气喘、乏力3天”当地医院就诊,CT发现左侧胸腔巨大占位伴左侧胸腔积液,肿块大小15 cm×7 cm。当地医院予以左侧胸腔肿块切除术,患者自述术后病理为良性病变,出院后未予随访。2010年9月突发左侧胸痛,复查CT,提示左侧胸膜下肿块,大小12 cm×6 cm。于当地医院再次手术+术后放疗,术后病理:左侧胸壁纤维肉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会诊:左胸壁梭形细胞肉瘤,首先考虑滑膜肉瘤。201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咯血1次,色鲜红,约250 mL。2012年10月复查CT提示双肺转移,左侧胸膜下肿块最大约8 cm×6.7 cm。行“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化疗4个疗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2013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左肋间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2次,术中用药吡柔比星60 mg+顺铂60 mg+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农民,于2007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下感胸痛,在当地医院拟冠心病治疗无效,查胸片及CT提示胸腺肿瘤,于2008年1月17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大小约12cm×10cm×3cm,形状不规则,包绕无名静脉,侵犯主动脉弓,致密粘连,无法切除肿块,切除部分送检病理示低分化鳞形细胞癌(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号:0801410),放弃手术,于2008年1月28日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2月入院。胸部CT示前上纵隔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影融合成6×7×8cm软组织块影响,向左侧肺内凸出。以“纵隔肿瘤”于97年1月20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5×13×10cm大小、质硬、与上腔脉、无名静脉、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粘连,分离困难,切除其前部约8×5×3cm。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半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肿瘤有所增大,上纵隔巨大块影向左肺凸出超过锁骨中线。外生殖器,腹部、睾丸及附睾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给予纵隔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9岁男性, 主诉咳嗽、气促3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前纵隔可见巨大肿块影, 呈混杂密度, 边界清楚;肿块包绕上腔静脉及双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受牵拉变形, 双肺受压, 局部肺实变, 右肺为著。因侵袭双侧膈神经及左无名静脉, 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双侧膈肌折叠术+左无名静脉成形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巨大的胸内脂肪肉瘤, 标本大小为30 cm×26 cm×18 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罕见,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 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7岁.因刺激性干咳3个月就诊.2009年5月11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2 cm×2 cm占位,2009年5月25日行纵隔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纵隔)大细胞癌,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符合来自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TP化疗方案3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提示病变占位较前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前纵隔9例,中纵隔1例,最大径为6.5~18.2 cm,平均12.3 cm,肿瘤均为软组织密度肿块,未检出囊腔及房性结构,亦未检出脂肪样密度、钙化或水样密度,肿瘤中心低密度9例,包绕大血管、心包7例,胸壁受累2例,纵隔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肺部改变5例,双肺转移1例,胸腔积液4例,心包积液5例.结论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体积较大,呈无钙化或脂肪的实性肿块,中心常呈低密度,部分侵犯周围结构,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2岁,因下腹部包块一年半,近半年增大明显,伴饱胀,乏力不适,于2004年7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可扪及一肿块大小30 cm×25 cm,占据整个腹盆腔,移动度差。CT检查示下腹部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卵巢,于7月15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巨大肿块基底部位于左侧卵巢,表面光滑,结节状。右侧卵巢囊肿,表面光滑,大网膜见多个黄豆大小结节。行双侧附件切除术,并送检。病理检查,巨检:①左侧卵巢:灰白色巨大肿瘤1个,大小27 cm×20 cm×10 cm,表面光滑、结节状,肿瘤一侧见2个灰白色结节状突起,大小分别为5 cm×4 cm×3 cm、3 cm…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我院。超声及CT示胰腺体尾部实质性占位,肝右前叶囊实性包块,考虑为胰腺囊腺癌伴肝内转移。行胰、肝占位及脾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检查:(1)胰腺:胰腺组织10.0 cm×8.0 cm×6.0 cm,切面见一8.0 cm×8.0 cm×4.0 cm的包块,肿块切面呈灰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5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1个月,于2008年7月25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5年.人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3.5 cm×5 cm),边缘见毛刺及分叶,纵隔淋巴结多发肿大,首先考虑为肺癌.2008年7月29日行CT引导下肿块穿刺,病理确诊为肺腺癌.2008年8月行姑息性放疗.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2006-12-01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纵隔肿瘤,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在当地医院行胸腔及心包穿刺抽液治疗,症状好转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纵隔肿瘤侵犯心包、右肺中叶。当时行纵隔肿瘤切除、部分心包切除及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胸腺瘤B3型。行1个周期放疗,并用表阿霉素加顺铂行3个周期化疗。治疗后胸闷气短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并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7岁。2009年5月患者无意间触及右下腹无痛性包块,于当地医院CT检查示:右下腹占位,间质瘤可能。2009年6月17日于当地医院行"回盲部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肿瘤位于右下腹膜后,大小约10cm×8cm×8cm,质地中等,包膜完整,供应血管丰富,未破溃。术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体检发现胸部肿块5年伴胸闷不适3个月,于2008年7月5日入院.胸部CT示:右前纵隔囊实占位,右肺受压,少量胸水(图1).胸部彩超示:右胸腔22cm×12cm×13cm实性肿物,少量胸水.于2008年7月9日在全麻下行胸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前下胸腔巨大肿瘤,有完整包膜,与右肺中叶前外缘约2cm×5cm关系密切,与纵隔面下腔静脉根部约4cm×6cm关系密切.术后病理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交错缠绕在一起,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图2);免疫组化示:NF(-),CD34(++),bcl-2(++),CR(-),AE/AE3(-),S-100(-),Ki-67(未见明显阳性细胞).术后患者胸闷不适感消失,随访5个月肿瘤未复发,至今健在.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男,10岁,间断性胸痛二月,加重半月于2007年12月1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值为41.6%,淋巴细胞比值升高为51.4%,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压积39%.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 胸部增强CT显示前纵隔内一团块状密度影 8.0cm×5.0cm×7.0cm,不均匀,左胸腔见少量积液.于2007年12月24日经胸正中切口行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前纵隔,和左侧胸腺相连,侵及心包和左膈神经,大小约7.0cm×6.5cm×7.0cm,质硬.左膈神经被完全包绕.完整切除左侧胸腺、肿瘤、受累心包.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2岁。因胸痛、活动后气短、咳嗽1年于1991年7月15日入院。查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左移,右侧胸廓隆起,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以下,腋中、后线第四肋间以下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心浊音界左移,达腋前线。胸部X线片:右侧第二前肋以下有均匀致密影,上、后缘界限清楚,占据前、中纵隔,呈椭圆形块影。CT片:右侧胸腔内12cm×15cm×16cm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包膜完整,纵隔内脏器左移。诊断:巨大纵隔畸胎瘤。于7月26日经右后外侧切口第六肋床进胸,术中见肿瘤与胸壁紧密粘连,以肋面和膈面粘连最紧密,约13cm×15cm×17cm大小,肿瘤呈分隔多房样,内含大量  相似文献   

18.
多部位畸胎瘤较少见,而胸部畸胎瘤破裂导致肺内严重感染在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因畸胎瘤破裂而导致的手术前后患者出现高热等严重的感染症状,往往使病情难以控制.本科室收治1例卵巢畸胎瘤术后2年发现纵隔畸胎瘤破裂入肺的病例,现分析如下. 患者女性,30岁,2013年5月16日快速奔跑后突然感到胸前区剧烈疼痛,伴呼吸困难,向背部放射.行胸CT提示上纵隔占位,回家休养.2013年5月18日淋大雨后发热,达38℃,急诊入外院.患者于2年前本院彩超示晚期妊娠,母体子宫右侧附件区9.5 cm×8.2 cm囊性肿物.妊娠38周终止妊娠,2011年7月20日行剖宫产及右侧附件区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2013年5月20日入本院后,胸部CT双侧胸腔后部见弧形影,左侧明显,左肺下叶致密片影,肺门影不大.气管及双肺叶段支气管通畅.双侧胸腔积液,左侧较多.左纵隔增宽,可见囊实混杂密度肿块,胸廓入口水平至左心房上方水平,最大横面约6.6 cm×6.8 cm,病变与纵隔结构分界不清.各层面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于1997年4月查体行胸部透视时发现纵隔可疑占位。即行CT检查示前纵隔有一约4.5cm×3.6cm之类园形异常密度影,诊断为纵隔肿瘤,于1997年5月19日行纵隔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胸腺)肿瘤的包膜有浸润,其中查到部分小圆细胞,免疫组化LCA(-),CEA(-),NSE(+),EMA(+),考虑为胸腺类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及其他治疗。1998年5月起患者自觉腰痛,后逐渐加重且出现前胸正中部位处疼痛,行CT及ECT骨扫描均无异常发现,未行特殊处理。但3个月后腰痛明显加重,且双下肢疼痛,影响站立及行走。再次复查CT,见上纵隔原手术部位又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2岁。于199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心悸气短。肺部CT检查:右肺下叶7.5cm×8.1cm肿块影,右侧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右肺下叶中心性肺癌。病理:鳞状细胞癌。行全身化疗3周期。疗效不明显。并于2000年7月13日及2000年8月11日分别行两次右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后病灶缩小至2.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