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支干菌干燥培养基用于结核杆菌分离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上海地区17所结核病院,所,应用分支杆菌干燥培养基作结核菌分离培养,统计临床标本8247例,与改良罗氏,丙酮酸钠培养基比较,其阳性率相当而生长速度优于两种传统的培养基,结果报告时间为40天左右,可提前2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检测抗结核杆菌抗体的简便、快速、敏感的方法,作为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新手段,并考核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行制备的新型免疫载体重氮乳胶与纯化的结核菌蛋白衍生物PPD交联,制成免疫重氮乳凝诊断试剂(DLAT)。采用简便的玻片凝集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抗结核抗体,肉眼观察结果,3min内出现凝集颗粒者判为阳性。以DL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检测127例结核病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同时以PCR检测患者宰标本结核杆菌DNA。结果 DLAT、ELISA和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8.8%、50.4%和53.5%,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LAT与ELISA和PCR的检出总符合率分别为98.4%,92.1%。结论 DLAT检测抗结核抗体具有简便、敏感、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结核病感染的血清学过筛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酸性罗氏培养基加大豆汁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营养要求比较高。为了能较快地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临床试验室都在不断探索,改良、研制、合成组分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基。我们发现用大豆汁取代蒸馏水制备的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较快,菌落典型,时间大为缩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土耳其安卡拉Guihane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第三结核病医院微生物学及临床微生物系(此地区为结核病高发区)。目的:评价Dio-T新型快速自动比色培养系统(CS)的效果设计:将Dio-TK培养系统和传统罗氏培养、Bactec460TB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此项研究中,从348名病人采集了449份标本(大部分为痰标本)进行分析评价。应用Bactec12B、罗氏、Dio-TK培养基和Dio-TK SLC(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分离到31(6.9%),23(5.1%),18(4.0%)和21(4.7%)株分枝杆菌。13株在Bactec12B、Dio-TK培养基、Dio-TK SLC和罗氏培养基上均生长的分枝杆菌的平均生长时问为8,9,15.1,17.0和26.1天。结论:Dio-TK可以作为日常使用的快速培养系统。但是,制造商应该对该系统进行改进以减少操作误差。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对比研究以对应用于药敏试验的药物浓度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应用噬菌体裂解法快速鉴定结核分支杆菌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目的 研究噬菌体裂解试验对结核分支杆菌快速鉴定的意义。方法 应用结核分支杆菌噬菌斑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和非分支杆菌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H37Rv、牛分支杆菌和非洲分支杆菌噬菌体裂解试验均为阳性,10株常见非结核分支杆菌和7株非分支杆菌均为阴性;3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本法检测结果全部阳性;20份涂阳培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本法阳性19份(95%);21份涂阴培阳痰标本,本法阳性15份(71%);19份涂阴培阴痰标本,5份阳性(26%)。结论 噬菌体裂解试验可以快速鉴定结核分支杆菌,用其检测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1种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的LAMP技术平台,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方法使用了11株标准菌株,建立了一套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的平台,对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优化,随后使用47株临床分离株,和13株食源性致病菌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经过标准菌株建立并优化检测平台,经过优化的LAMP反应体系检出限为1pg的模板DNA,在使用47株临床分离株,和13株食源性致病菌对方法进行验证,发现LAMP特异性为97.4%。结论通过这项研究发现LAMP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检出浓度低、特异性强和检测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建立快速培养方法。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进行改进,自制5种培养基,每种3支,每支接种菌量10-3mg,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生长情况。并以第5号培养基3种成分不同浓度做正交叉实验,得出最佳浓度。收集临床标本,在自制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5种自制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生长天数及典型菌落出现天数均比改良罗氏培养基短,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第5号培养基以25%牛肉浸液,20%当归浸液,20%党参浸液的浓度最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接种后第3~5d开始生长,第7~9d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菌落。临床标本接种在改良罗氏及自制培养基上,阳性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f—O.09,P〉O.05),两种培养基上典型菌落形成的平均天数差异有显著性(f一6.828,P〈O.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自制第5号培养基上生长快,培养时间短,为该菌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培养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BACTEC MIGT960快速检测8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效果。方法 收集住院结核病人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别采用L-J比例法和MGIT960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完成一线4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后,选取对任何一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的菌株进行二线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敏感性检测。从结果报告时间和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t检验,P值为0.05。结果 对2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4种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随后,对耐任何一种一线药物的90株菌进行了4种二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以L-J比例法为金标准,MGIT 960法的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异烟肼96.0%和0.92,利福平99.0%和0.98,链霉素99.0%和0.97,乙胺丁醇96.0%和0.81,卷曲霉素100.0%和1.00,卡那霉素99.0%和0.85,氧氟沙星96.0%和0.88,乙硫异烟胺94.0%和0.73;完成一线/二线药物药敏试验的平均时间,MGIT 960为8.10和10d,L-J法则均为30d,两种方法培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GIT 960法与传统的L-J比例法药敏试验比较,具有符合率较好、检测时间明显缩短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及时有效合理化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factor,Rpf)对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提高临床标本体外培养阳性率,缩短培养时间。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北京胸科医院6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抽取胸腔积液经过离心处理后分别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以及含高、低浓度Rpf的MiddleBrook7H11固体培养基(简称“7H11培养基”)和生理盐水7H11培养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中,每隔3d观察菌落形成情况,阳性者行抗酸染色(AFB)、PCR扩增试验及D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观察比较高、低浓度Rpf对Mtb的促进生长作用。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Rpf培养组与改良罗氏培养组,以及Rpf培养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Mtb培养阳性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不同浓度Rpf培养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可视菌落平均时间(d)和阳性菌落数量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核性胸腔积液改良罗氏培养组中的Mtb培养阳性率为16.1%(10/62),含Rpf的7H11培养基中的Mtb培养阳性率为43.5%(27/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4,P〈0.01);(2)含高、低浓度Rpf7H11培养基的可视菌落形成时间各为(20.92±0.58)d和(21.69±0.5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05),但显著快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含Rpf)的(38.08±0.94)d(t值分别为10.19、9.91,P值均GO.001);(3)含高、低浓度Rpf的7H11培养基菌落形成单位数各为(34.12±4.06)×10^2和(37.27±5.63)×10^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但显著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77±0.88)×10^2(t值分别为5.88、7.30,P值均〈0.001)。结论接种结核性胸腔积液后,含Rpf的7H11培养基较改良罗氏培养基可提高Mtb的培养阳性率,并缩短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依赖药物敏感试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先进检测手段,在敏感性、特异性、检测周期方面皆优于传统方法.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在自动测序分析的帮助下,耐药结核的确诊越来越简便、准确,对结核菌基因中耐药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还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早期的帮助信息,甚至能识别潜在的感染.本文对目前已有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验证与应用,评估该方法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广东6地市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的肺部不同疾病及健康人员的痰标本2129份,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罗氏固体培养法及LAMP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另广州、汕头两市337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浓缩处理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PCR)及LAMP两种方法检测。 结果 2129例痰标本中,直接涂片法、罗氏固体培养法和LAMP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282/2129)、21.7%(463/2129)和20.3%(432/2129);同罗氏培养法相比,LAMP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432/485)、95.5%(1570/1644)、85.4%(432/506)和96.7%(1570/1623);337例浓缩处理后的痰标本qPCR阳性率为35.0% (118/337),LAMP阳性率为35.9% (121/337);LAMP法同直接涂片法检测、罗氏固体培养法和qPCR法比较,检测结果实际一致率分别为87.9%(Kappa值=0.612)、96.1%(Kappa值=0.89)和91.4%(Kappa值=0.812)。 结论 LAMP法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效能同罗氏培养法及qPCR法相当,同直接涂片法相比,LAMP法能够大幅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二重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结核分枝杆菌23SrRNA和牛分枝杆菌特殊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两对可扩增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建立二重PCR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238份牛临床样品的DNA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该方法对牛分枝杆菌能扩增出838bp和631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核分枝杆菌只扩增出838bp基因片段而扩增不出631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对参试的其它牛菌株的DNA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度检测可达到50pg的DNA含量。临床样品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有21份,牛分枝杆菌阳性有1份,其它临床样品扩增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本方法可作为牛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TaqMan荧光PCR检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分别建立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对H37Rv标准菌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呈典型阳性反应,牛分枝杆菌荧光PCR对牛分枝杆菌标准菌株、BCG菌株的检测结果呈典型阳性反应,对其它分枝杆菌菌株以及常见微生物样品为阴性反应。两种荧光PCR对对应阳性重组质粒模板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基因拷贝,对结核分枝杆菌或BCG标准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荧光PCR对模拟感染奶样、血样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所建立的方法,全过程包括血样、奶样、痰液等临床样品的前处理、核酸提取和荧光PCR检测,可在5~6h内完成。采用上述荧光PCR方法从临床采集的疑似病人痰液中检出多份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20.
Go‐Eun CHOI Sun‐Ho EOM Ki‐Hwan JUNG Ji‐Woong SON A‐Rum SHIN Sung‐Jae SHIN Ki‐Hye KIM Chulhun L. CHANG Hwa‐Jung KIM 《Respirology (Carlton, Vic.)》2010,15(4):636-642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and test serologically active antigens in order to devise a mixture of antigens or peptides that is most useful for serodiagnosi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erodiagnostic potential of CysA2, which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as a serological antigen, together with those of PstS1, HspX, antigen 85 complex and CFP‐10 proteins. Methods: Serum IgG antibody titres against each antigen and a mixture of the antigen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in subjec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i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Results: CysA2 showed diagnostic value comparable to that of PstS1 and HspX. Mixtures of these three proteins provided the highest diagnostic sensitivity. CysA2 was useful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who did not react to HspX or PstS1, and was most valuable in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testing. Furthermore, CysA2 efficiently overcame the limitation associated with use of PstS1, tha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sensitivity for subjects who are negative for acid‐fast bacilli.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ysA2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HspX and/or PstS1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uberculosis diagno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