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于 2 0 0 1年 11月 17~ 19日在广西北海市举行。本次学术大会共收到论文 2 14篇 ,涉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方向及思路、血瘀证研究新方法、活血化瘀药物开发等诸方面内容 ,反映了第四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大会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会间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室主任王昌恩教授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后优先资助内容”的专题报告。基础方面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廖福龙就活血化瘀中药的生物力学药效机理研究进行了归纳 ,强调在活…  相似文献   

2.
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峰会于2006年8月25—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18篇,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心脑血管病诊治规范、前沿研究进展,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在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基础研究现况及进展,血瘀证研究新方法、活血化瘀药物开发等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当前血瘀证、活血化瘀研究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最新进展。会议讲演引人注目、讨论热烈,深得与会代表好评。  相似文献   

3.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于2010年11月26—28日在武汉市召开,共收到论文近240篇。1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修订稿)出台大会由中日友好医院杜金行教授重点介绍了“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修订稿)”的内容及制修订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制订中西医结合标准化项目通知”的要求,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由杜金行教授、史载祥教授牵头,根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诊治研究的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重视客观、注重理据和新成果,广泛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制修订了本指南。在诊断方面通过目前各标准的文献引用情况、问卷调查及相关专家多次论证,以1986年广州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标准、1988年北京国际会议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为基础,突出临床实用性,制定了新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共12条),同时对近年一些新的、认识比较统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如内皮素、NO等进行了补充。在治疗方面确定了血瘀证常见类型及判定标准(6个类型)、中医治法、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7条)等,将提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审用。2血瘀证和活血化瘀在优势学科的临床应用史载祥教授介绍了根据张锡纯大气理论所独创的升陷祛瘀法,从气陷血瘀的病理生理、成因、临床特征、治法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并从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X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等病例入手,详细介绍了其在心血管病临床中的实际应用,认为大气学说是气血相关中医药理论的突破。日本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所长花轮寿彦教授介绍了其研究所的设置、在研内容、研究方向,并介绍了半夏厚朴汤对动脉硬化指数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上海岳阳医院张秋娟教授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气阴两虚和脉络瘀阻患者19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神经症状评分、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观察,结果发现该方案可以明显缓解麻木、疼痛症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80.7%。西苑医院李立志教授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对冠心病血瘀证辨证因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瘀证总体临床分类正确率为83.4%,认为虽然该方法使血瘀证诊疗由思辨向实证过度,但贝叶斯概率不等于权重,血瘀证量化要素的选择应多种方法联用,方有可能构建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山东省中医院丁书文教授归纳了近几十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发展情况,认为益气活血解毒是治疗胸痹心痛的基本大法。3血瘀证和活血化瘀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杜冠华教授阐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概念,认为通过有效成分组的研究,可以摆脱中药复方的简单研究方式,使中药复方研究更加符合中药组方理论,并结合消栓通络方详细介绍了生物活性筛选,有效成分综合判断,以及新有效成分组复方制剂的作用及机制,该报告重视中医理论、方法新颖,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硕仁教授、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吉中强教授、东方医院林谦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院陈利国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及武汉同济医院黄光英教授分别做了有关研究成果的介绍。(杜金行史载祥整理)  相似文献   

4.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于2013年6月20日-2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154篇。1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临床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以后再灌注时代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思考为题,回顾了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历程。杜金行教授介绍了心肾综合征,尤其是I型心肾综合征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于2003年11月22—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是在199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学术大会基础上,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日本东洋医学会、韩国东医病理学会联合主办,日本微循环学会协办。本次大会除共同主办国中国、日本、韩国外,还有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日本微循环学会和韩国东医病理学会联合举办的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于1999年10月24~25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日方代表88名,韩方代表33名,国内各地代表120名。大会共收到国外论文30余篇、国内论文140余篇,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有130余篇,其中特别讲演6篇,教育讲演5篇,大会交流22篇,分组交流89篇。大会除三国会长、著名教授的特别讲演外,还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领域的某些前沿成果安排了教育讲演,翌日举行了分组讨论。会议发言整体水平高,涉…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在广州召开,共收到学术论文330余篇,内容涉及临床和基础研究各个方面,将我国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这一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反映了近四年来的新进展。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和客观检测指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关于制订中西医结合标准化项目通知”的要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在以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30余年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德尔菲问卷调查,经过相关专家广泛讨论,制订了《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深圳市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于2002年9月21~24日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综观这次会议,中西医结合医学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药物开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 中西医结合医学(结合医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体系 从本次大会作者来看,结合医学研究单位除中医药研究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现代医学研究机构参与结合医学研究。国外如美国的哈佛大学、Georgetown大学,日本的日本药科大学,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许多企业也参与了结合医学研究行列,认为中药现代研究与开发必须应用结合医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前,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其成果主要表现在活血化瘀药物的开发、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及血瘀证与微循环、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等方面,但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研究》2010,(17):F0002-F00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4.
15.
王炳岐 《世界中医药》2014,(9):1256-1256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为促进各民族传统医学的比较、继承与发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医学文化,发扬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的优势,扩大民族传统医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了探讨中医及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以及中西医结合认识和干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新进展,由复旦大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青海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8):682-68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要高于心血管,并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又是我国的特色。例如,注射用血栓通就是目前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首选中成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中风偏瘫,胸痹心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及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9):863-863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要高于心血管,并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又是我国的特色。例如,注射用血栓通就是目前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首选中成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中风偏瘫,胸痹心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及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可以引起心、脑、肾、大动脉、视网膜等器官的损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热血瘀证高血压病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颅脑出血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中西医结合探讨,为活血化瘀药在颅脑出血患者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101例颅脑出血患者检测其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结合出发探讨颅脑出血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IB、D-二聚体水平在颅脑出血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二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出血的病程中存在着高凝状态,即与血瘀证相关,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地使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综合研究国际会议暨第四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纪要血瘀证综合研究国际会议暨第四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于1995年5月4日~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者有日方代表15名,韩方代表15名,国内各地代表177名。大会收到论文294篇,其中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