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唯一方法,但移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术前患儿体内铁负荷水平、肝肿大和肝纤维化等情况影响[1].  相似文献   

2.
不少研究显示使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可以减轻其纤维化程度[1-2]。然而也有研究证实干细胞也是肝纤维化中肝星形细胞和肌成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之一[3-4],Russo等[3]将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硬化的同系小鼠,在受体鼠肝内,仅很少量干细胞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而大部分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和肝星形细胞,并且Ⅰ型胶原转录活化,从而导致或加重肝硬化。肝脏疾病损伤治疗的理想策略是在不造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肝细胞替代受损的细胞[5]。那么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如何趋利避害、避免加重肝纤维化的情况出现呢,笔者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终末阶段,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性极大。近年来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是肝脏细胞移植治疗的重要途径,可以逆转肝纤维化过程,而且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成具有功能性的肝细胞。因此,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肝硬化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接受此治疗方法的肝硬化患者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护理人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个特别治疗过程?这些问题都有待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内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己得到很多实验的证实,但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实验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情况,初步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连续8周皮下注射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成功后,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DMEM培养液.于移植前,移植后第3,7天分别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行羟脯氨酸的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及α-SMA+TUNEL双染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造模8周后,大鼠肝脏羟脯氨酸含最明显升高,病理呈进展性肝纤维化表现.移植7 d后,实验组大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有所缓解,而对照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Cl_4注射8周后,α-SMA阳性细胞大量增生,移植后第7天,实验组α-SMA阳件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第3天,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凋亡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大鼠纤维化肝脏内的发育情况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和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以及对照组.②实验方法:rhG-CSF单纯动员组仅皮下注射rhG-CSF.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皮下注射rhG-CSF,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含外周血干细胞),对所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PKH26-GL标记后自体移植入肝内.自然恢复组不经任何处理.于6周后采集rhG-CSF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血清和肝组织.对照组为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后即时处死组,留取血清和肝组织以备进行检测.③实验评估:观察各组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和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自体移植的外周血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发育情况.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自然恢复组(P < 0.05),白蛋白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肝纤维化程度较自然恢复组有明显改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之间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③PKH26-GL标记的外周血干细胞在纤维化肝脏内少量表达白蛋白.结论:经rhG-CSF动员后的大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在肝纤维化环境中定植并可以转化为有白蛋白表达的细胞.rhG-CSF动员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宜的分化环境,提示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成为可能.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时期及移植时间长短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11/2008 08在福建医科大学及福建省科研所完成.材料:普通级五六周龄雄性SD大鼠5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68只,分别于造模10周、12周后处死,前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2个亚组,12只/组;后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3个亚组,动物数量分别为16只,16只,12只.方法:各组大鼠均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 mL(含5×106个细胞),分别于造模后第6,8周经尾静脉注入各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L-DMEM培养基,各组于培养对应时间点处死.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一般情况及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结果:①造模10周后处死: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评分均值明显降低(t=-2.45,P=-0.023),炎症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t=-0.60,P=-0.554).②造模12周后处死:对照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基本相似(t=-0.21,P=0.84;t=-0.18,P=0.86),2组均明显高于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t=-6.17,t=-8.61,P<0.01).③造模10周后处死与造模12周后处死比较:随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明显降低(t=-6.98,t=-9.78,P<0.01).结论:早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CCl4引起的肝脏炎症程度,同时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此作用与移植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兔肝纤维化模型建立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国内外已基于不同研究需要建立了多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多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但大鼠血容量少,不利于生化指标的检测。目的:探讨容易重复而且可靠的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方法,并通过骨髓干细胞自体肝门静脉移植给予治疗,判定其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9/2006-03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肝功能检查正常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8只,体质量2.0-2.5kg,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8只,模型组30只。方法:连续12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兔肝纤维化,将造模成功的17只大鼠分为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采集移植组兔骨髓,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72h,经肝门静脉自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通过病理与生化指标分析诱导后骨髓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硫代乙酰胺12周时,病理切片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少许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部分伸入小叶,有炎性细胞浸润,为肝纤维化症状。经兔肝门静脉移植骨髓干细胞4周后,总蛋白、清蛋白和白球蛋白比值均有所提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有所降低,空白对照组也有改善,移植组肝纤维化病变较空白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结论: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能成功诱导兔肝纤维化,且致死率低,容易重复;骨髓干细胞移植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助于肝组织结构恢复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春玲  关馨 《护理研究》2008,22(3):275-276
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一般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3.2%[1].输血、静脉药物依赖或某些医学操作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的主要途径,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经成为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标准化治疗[2].血液病病人经常需要输注血制品,是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病程发展的转折点,早期诊断可早期干预使病程延缓.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创性、取样误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1].肝纤维化的发展伴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超声造影可用以评价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变化[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并诱使其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CCL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内、肝内、及腹腔注射等移植方式。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肝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MSCs经诱导后不表达肝细胞标记物,而表达α-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及生化分析表明经静脉途径比其他途径更有利于挽救肝衰竭。结论:MSCs移植能抵抗肝脏纤维化,静脉移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