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α-硫辛酸干预组,每组各30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3 d、7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干预组大鼠脑梗面积缩小,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及i NOS活性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化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对移植动脉的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的腹主动脉分别冷缺血 1h、2 4h行SD→SD及SD→Wistar的原位腹主动脉移植 ,观察术后不同时期植入段血管病理改变、TGF β1表达及手术前后过氧化脂质的变化。结果 SD→SD及SD→Wistar缺血 1h组分别于术后 10周及 6周见内膜明显增厚 ,而缺血 2 4h组只需 2周 ;各组移植后 2h过氧化脂质均明显高于术前 ,术后 4h、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缺血 2 4h组TGF β1的表达不论是SD→SD还是SD→Wistar均于术后 1周即出现高表达。结论 强化I/R损伤可加重早期的急性炎性反应 ,进而增强TGF β1的表达 ,加重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7、10、21 d4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线栓法对IR组和HBO组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1.5h后拔出栓予再灌注,HBO组进行HBO治疗,SS组未行任何处理.大鼠分别在3、7、10、21 d麻醉处死,取脑组织切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1(VEGFR-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取图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IR各组与SS各组相比,除21 d亚组外,VEGF、VEGFR-1和CD34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P<0.05);HBO各组与IR各组比较,7、10 d组VEGF、VEGFR-1和CD34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P<0.05),如IR组10 d亚组:VEGF为17.3±2.6,VEGFR-1为18.5±2.9,CDM为11.3±2.7;SS组10 d亚组:VEGF为4.2±0.8,VEGFR-1为4.2±0.3,CD34为3.6±0.6;HBO组10 d亚组:VEGF为43.6±5.5,VEGFR-1为36.5±5.8,CD34为43.6±5.5.结论 HBO治疗对成年大鼠微血管的新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导致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合并缺血再灌注组(NIR组),每组8只.于缺血前、再灌注0.5h及再灌注4h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的变化.实验结束时取左肺测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肺的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炎性指标的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aO2明显降低,A-aDO2明显升高,W/D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0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增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红细胞增多、肺泡破坏及组织水肿明显(P<0.05).与IR组相比,NIR组PaO2进一步降低,肺组织炎性反应及病理学损伤更加严重(P<0.05),但A-aDO2无明显变化.结论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可加重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提示迷走神经完整性在LIRI的炎性反应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k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DK0507-0102号).按清洁级动物的要求饲养,各组动物实验前12h禁食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6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8)、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和高渗盐液预处理组(H组,n=24),IR组和H组又分别再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各8只,观察肾脏缺血45 min再灌注4、6、12 h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Paller's scoring)的改变.结果:H组各时相点血清BUN、Cr、TNF-α和Paller评分显著低于IR组,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并增加IL-10的产生,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 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 ± 0.6)分、(3.7 ± 1.0)分和(4.2 ± 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 ± 5.4)%、(33.1 ± 6.1)%和(42.3 ± 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 ± 0.5)分、(1.6 ± 0.7)分、(2.3 ± 0.9)分和(9.8 ± 1.6)%、(16.7 ± 2.3)%和(20.7 ± 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 < 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蛋白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肢体I/R模型;采用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检验中心制备的重组人sCR1蛋白对大鼠模型进行早期干预,观察0、4、8 h时间点sCR1蛋白干预组与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I/R损伤肌组织细胞形态学、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sCR1蛋白干预组的MDA、MPO、LD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以I/R 4 h组相差最为显著(P〈0.01)。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sCR1蛋白干预组在相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肌组织结构变性明显减轻。结论对大鼠肢体I/R模型进行sCR1蛋白早期干预可明显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8),IPC组又根据不同方法分为3个亚组:IPC3、IPC2和IPC3(n均=6)组,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TNF-α和NO的含量、胰腺组织中SOD、MPO和MDA含量。结果:①再灌注后IPC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②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高、NO含量低;③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胰腺组织中SOD含量高,MDA和MPO含量低。结论:①IPC对大鼠移植胰的V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的活性、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减少TNF-α的生成和减轻PMNs的粘附与聚集;②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是最佳的移植胰IPC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寻找新思路。方法分离SD乳鼠(出生1~3d)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H/R模型,取培养第3d的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H,R组、H/R+ATV组。应用MTS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采用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IF—1a、VEGF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P〈O.05),HIF—1a和VEGF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血清肌钙蛋白I明显降低(P〈0.05),HIF-1d和VEGF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HIF-1a及VEGF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张云亭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98-90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VBE)的MRI表现及其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后VBE模型,MRI动态观察VBE征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VBE MRI表现为缺血脑组织体积增加T2WI信号增高,在缺血后1~2d达到高峰。12h~3d免疫组化染色见缺血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阳性染色,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强度在12h~3d呈递增趋势,与VBEMRI征象改变呈正相关(r=0.820~0.994)。结论:MRI可动态观察脑缺血后VBE,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表达与VBE MRI征象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VEGF 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的动态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11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照组(麻醉后不照射,42只)和照射组[20 Gy电子线(6 MeV)单次全脑照射SD大鼠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72只],分别于照射后1、3、7、14、28、42、56 d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全脑VEGF总蛋白含量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变化。结果 照射组脑组织在观察期主要历经了脑血管内膜细胞受损、血管源性水肿、血栓发生、血栓消融、血管再通及新生等病理变化过程。照射组VEGF mRNA在照后1~56 d出现下降,其中1、3、7、28和42 d降低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5~46.118,P<0.05)。VEGF总蛋白在照后1和7 d表达增高,3、14、28、42、56 d表达相对降低。照后1 d起脑组织即出现VEGF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照后1、14、42、56 d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光密度值出现显著升高,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4~-4.697,P<0.05),血管内皮细胞在照后1、14、42 d VEGF蛋白光密度值升高(t=-5.554~-4.159,P<0.05)。结论 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受到相对抑制;VEGF总蛋白仅在损伤急性期升高;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表达的VEGF蛋白在观察期内持续上调,并参与了急性期内诱导水肿、形成血栓以及在早发延迟期内血管修复与再生、血栓消融等相关事件。  相似文献   

15.
脉络宁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脉络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 2 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脉络宁组 ,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时 ,两组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等渗盐水和脉络宁注射液。在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上分别测定血清有关生化指标并取胫前肌行光、电镜观察。 结果 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丙二醛 (MDA)明显升高 (P <0 .0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1)。脉络宁组再灌注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 ,而与对照组同期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光、电镜观察可见再灌注后对照组组织损伤严重 ,而脉络宁组较轻。 结论脉络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后大鼠肺组织NF - 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RNA表达的干预影响,探讨PHC对创伤性休克继发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对照组、休克组、PHC小剂量组(P1组)和PHC大剂量组(P2组).复苏开始时,P1、P2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注入含PHC 0.15 mg/kg和0.45 mg/kg的等渗盐水,给药容积2 ml/kg;休克组、对照组仅注入等容积的等渗盐水.复苏后2,6,12,24 h四个时相点处死大鼠.RT - PCR法检测各组NF - κB、iNOS mRNA表达;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肺通透指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和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P1、P2组各时相点NF -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均明显增高( P<0.05).与休克组比较,P2组复苏后各时相点及P1组复苏后2,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明显减低,同时P1组复苏后12 h LPI、LIS也明显降低.P2组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l、LIS均明显低于P1组(P<0.05).结论 PHC可减轻创伤性休克后继发肺损伤,大剂量PH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 - κB、iNO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中炎性递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ALI患者随机分为PHC治疗实验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48小时内临床疗效;动脉血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ET-1,vwF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逐渐升高,实验组提前至6小时与0小时组内相比有改善(P〈0.05),24、48小时PaO2、PaO2/FiO2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HC显著降低血清VEGF、ET-1、vWF血清浓度,48小时较0小时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48小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vwF在48小时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HC能够改善ALI患者早期血气指标,降低VEGF、ET-1和vWF血清浓度;氧合作用的改善可能是由于降低厂血管炎性递质VEGF、ET-1所产生;实验组血管损伤标记物vWF的下降,提示PHC可能起到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对早期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机械创伤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 用Noble -Collip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创伤组、创伤组、假创伤+假手术组、假创伤+缺血/再灌组和创伤+缺血/再灌组,于创伤后1周行缺血/再灌注.采用BL - 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数据;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 - 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缺血/再灌注后心脏通过伊文思蓝染色、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复染后,用Image -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创伤+缺血/再灌注组在体心功能明显低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创伤+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 - MB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 CK - MB:(4 960±588) ng/ml:(2 925±426) ng/ml,P<0.01;cTnI:( 18.10 ±3.06) ng/ml:(6.67±1.57) ng/ml,P<0.01];创伤+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36.70±7.42)%:(22.27±4.54)%,P<0.01].结论机械创伤使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MIRI时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MIRI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D大鼠MIRI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HE染色法检测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及MIRI大鼠左室非缺血心肌组织中均末发现凋亡细胞出现,MIRI60 min、90 min和120 min大鼠缺血心肌中均可见凋亡细胞,且凋亡细胞的个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分别为36.3±8.76个/视野,38.41±14.21个/视野和48.01±23.87个/视野..结论 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变化及丹参的作用。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18只和丹参治疗组(丹参组)18只,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左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丹参组于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而缺血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点为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和48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率及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氨酸(glutamate,GLU)和7氨基丁酸(gamin-aminobutyric,GABA)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缺血组同时点比较,丹参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降低,GAB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管阻断法能造成显著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能有效降低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