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术后两组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以及术后病人的住院天数.结果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9.0%和8.0%(P〈0.05);肠粘连发生率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分别为10.7%和4.5%(P〈0.05);腹、盆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2%(P〉0.05);引流组与非引流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3±2.7)d和(5.1±1.9)d(P〈0.05),引流组还存在拔管恐惧、脱管等并发症,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更明显地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已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综合术中隔离措施组(A)组和常规组(B)组(常规组的56例病人的临床处理采取了回顾性分析)。A 组56例采取术中综合隔离措施,B 组为常规的消毒、铺巾、手术方式,观察两组的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综合隔离措施组术后切口感染0例,常规组感染22例,感染率为40%(P <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术中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按照患者住院治疗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引流处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记录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对照组发生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达18.0%(9/50),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行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预后工作开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替硝唑与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15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在腹膜缝合后使用替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果: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过程中替硝唑冲洗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王健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46-246
目的络合碘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法0.05%络合碘冲洗切口65例。结果络合碘冲洗的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无感染,与传统组感染率9.1%(6/66)比较p〈0.05(x^2=4.266)。结论0.05%络合碘冲洗切口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42例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及按1:1选择同期42例无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56.78±12.22)岁、体质量指数(24.74±1.29)、阑尾炎病理为化脓性性穿孔80.95%、实施逆行法切除阑尾19.05%、原切口引流16.67%、手术时间(60.23±8.65)min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结论:引起阑尾炎手术切1:3感染复杂,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锋  张磊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2-143
目的观察奥硝唑局部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局部冲洗。观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LA)与开腹(OA)手术在治疗化脓性阑尾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根据其要求和医师意见随机分为LA组(92例)与OA组(86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置管引流率、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结果OA组与IA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A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置管引流管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止痛药使用率与OA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OA组中切口感染率高于LA组(P〈0.05)。结论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化脓性阑尾炎196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196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吸引腔隙液和渗血,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生理盐水和抗厌氧菌性药物灭滴灵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6%,单纯性组感染率仅为1.19%。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6.94%,98.81%。结论 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术后不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10例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术后两组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0.5%和5.7%(P<0.01);肠粘连发生率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分别为15.18%和3.16%(P<0.01),引流组还存在拔管恐惧,大网膜随管带出体外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术后不置腹腔引流较置腹腔引流更明显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氧水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冲洗腹腔在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82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腔内均不放置引流管.结果82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切口感染2例.平均住院日8d.结论在处理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时,利用双氧水冲洗腹腔能安全有效的清洁腹腔,控制细菌繁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术尔泰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尔泰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化脓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术尔泰应用组38例(治疗组),未应用术尔泰组37例(对照组).两组在切除阑尾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膜至清亮,吸除残液,治疗组再加用200mL术尔泰浸泡5min吸除残液.腹膜缝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术尔泰及0.3%的稀碘伏切口浸泡3min.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12 h后腹胀及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8例中切口感染2例(5.3%),术后12 h后腹胀者4例(10.5%),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1例(2.6%);对照组37例中切口感染10例(27.0%),术后12 h后腹胀者27例(73.0%),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7例(18.9%);二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术尔泰具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和减少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氧水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冲洗腹腔在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66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66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腔内均不放置引流管。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切口感染2例,其中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总结六安市立医院于2007年1月-2011年7月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16例,其中58例(26.9%)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8例均为急性阑尾炎致阑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经手术治疗,治愈57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非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若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均能治愈。针对老年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的特殊性,急性阑尾炎易发生坏疽穿孔,且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极早确诊,积极充分术前准备下及早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麦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人腹,将手术床分别向下及向右各倾斜15°-30°,用卵圆钳将腹腔引流管置人盆腔、左中腹腔及右侧肝肾隐窝,用1.5%双氧水(3%双氧水原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从引流管注入进行腹腔冲洗,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平均住院8d,切口感染2例,切口液化1例,均无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及膈肌刺激症状等,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麦氏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A young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acute appendicitis and peritonitis, is described. Following laparotomy she developed a series of intraperitoneal abscesses. After drainage of a subphrenic abscess a necrosed gallbladder was discharged several days later through the drainage wound in the abdominal wall.  相似文献   

18.
甲硝唑腹腔冲洗在68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326-327
目的 :探讨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腹腔和腹壁各层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肠粘连的发生机率。方法 :对 6 8例各型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时 ,常规用 0 .5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和腹壁各层 ,腹腔中保留 5 0mL~10 0mL ,不放引流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结果 :6 8例各型阑尾炎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 ,随访 6个月均无肠粘连发生 ,效果良好。结论 :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腹腔和腹壁各层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肠粘连的发生 ,应作为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覃建雄  黄桂平 《华夏医学》2011,24(3):329-331
目的:比较分析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中放置引流的利弊,以明确放置引流的指征。方法:将58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术后发热天数、住院天数,并观察引流组的术后引流量。结果:引流和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57%,9.65%;腹腔脓肿为2.31%,4.02%;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坏疽穿孔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坏疽穿孔型阑尾炎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 ,比较 2组的切口感染率。结果 :在坏疽型阑尾炎中 ,引流组的感染率 5 6 .3% ,未引流组感染率 2 0 .0 % (P <0 .0 1)。在穿孔型阑尾炎中 ,引流组的切口感染率为 5 5 .0 % ,未引流组为 2 3.8% (P <0 .0 1)。结论 :坏疽穿孔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可增加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