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48h和7d,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各剂量组脑内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 P<0.05)。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生成,以脑出血急性期(出血后24h)的抑制作用较突出,也可以阻抑黏附分子sICAM-1的合成与分泌,并随着用药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的剂量依赖关系。可见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48h和7d,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各剂量组脑内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生成,以脑出血急性期(出血后24h)的抑制作用较突出,也可以阻抑黏附分子sICAM-1的合成与分泌,并随着用药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的剂量依赖关系。可见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徐杭  汶医宁 《陕西中医》2008,29(2):134-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组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sICAM-1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急性期毒性物质积聚及新清开灵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ELISA检测脑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液相竞争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大鼠脑出血后48h炎症反应强烈,而新清开灵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MDA、脑含水量和NSE的含量,并升高SOD的含量。结论:新清开灵注射液对脑出血后热毒炽盛的病理状态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羟乙基淀粉。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sICAM-1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血清IL-6及sICAM-1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羟乙基淀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6和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和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包括急性期43例,恢复期43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展开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较恢复期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可推断TNF-α、IL-1β和sICAM-1相互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发展,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5,25(3):214-216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林桂永  王子健 《陕西中医》2007,28(6):647-650
目的:通过活血化瘀药物干预后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72例,中医辨证为胸痹,其中气滞血瘀证组24例,气虚血瘀证组24例,心肾阴虚证24例。对照组24例。采用ELISA法考察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血液中不同药物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WF、sP-seletin、sICAM-1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中vWF、sP-selectin、sICAM-1含量增高,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增高。不同活血化瘀药物干预后,冠心病各组上清vWF、sICAM-1含量升高、sP-seletin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丹参液和香丹液干预后理气作用较强的香丹液对EC黏附分子的分泌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SOD、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组40例、药物对照组40例,分组治疗14天。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后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SOD、MDA水平。结果:各组治疗后TNF-α、IL-6、MDA水平明显下降,透刺组下降较其他两组明显;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透刺组较其他两组更为明显。结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与减少TNF-α、IL-6分泌、降低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血清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水平及比值,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清载脂蛋白异常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ApoA_1、ApoB_(100)水平及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均<0.001),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2)恶性肿瘤偏虚组的ApoA_1下降,偏实组ApoB_(100)上升,虚实并重组的A/B比值显著下降(P均<0.001),说明ApoA_1、ApoB_(100)的水平及比值的改变可作为中医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间针刺对雌性恒河猴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分别观 察不同时间针刺对实验动物月经周期前半期外周血 FSH,LH,E2,T 分泌水平的影响。 结果:(1)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各激素分泌均出现明显抑制,空白组 及非穴组则呈现大致正常的分泌状态。(2)各时间针刺组的各种激素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 值增值变化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穴组与空白组 相比则不明显(P>0.05)。(3)不同时间针刺组组间比较,对 FSH,T 分泌峰的上升 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早晚组、晚上组;对 LH 分泌峰的上升 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对 E2分泌峰的上 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晚上组、早晚组、早晨组。(4)针刺1天1次与1 天2次比较,其作用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3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心阴虚证RAAS活钱增高,表现为三种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高(P<0.05或 P<0.01)。提示该证型存有明显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心阴虚证与心气虚证的RAAS活性变化规律颇为相似,但影响的病理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肥胖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52例肥胖病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下降,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表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针刺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上述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纠正。  相似文献   

15.
李南夷  李岳夷 《中医杂志》2004,45(9):692-693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阴虚病机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阴虚辨证标准将9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非阴虚组、阴虚组,后者又分为典型阴虚组与非典型阴虚组,均于发病后24~72h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升高(P<0.01).阴虚组与非阴虚组比较,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P<0.01),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典型阴虚组与非典型阴虚组比较,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阴虚病机与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5-HT、5-HIAA、NE和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5-HT、5-HIAA、N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1),针刺组针刺治疗后5-HT、5-HIAA、NE显著降低(P<0.01~0.05),DA针刺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治疗具有对冠心病患者单胺类体液因素的调整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针刺可能具有保持动态平衡的机体自我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缩血管因子血浆内皮素(ET)、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值,并与20例正常人的ET、NO值进行比较,对偏头痛患者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前E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后ET值显著下降(P<0.05),NO值显著上升(P<0.05),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愈率达75%.结论:针刺使偏头痛患者异常的ET、NO值恢复正常,起到理想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病血瘀证与血清球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智敏  陆定波 《中医杂志》1995,36(7):423-423
分析78例慢性肝病病人,发现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在肝病血瘀证病人中显著增高,活血化瘀治疗后,随着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改善,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也显著下降。说明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作为肝病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其可靠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其中γ-球蛋白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清球蛋白。  相似文献   

19.
选取无心、肺、肝、肾及其它脏器系统严重病变的脑血管硬化性痴呆症(VD)患者65例,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痴呆(VD1)组和重度痴呆(VD2)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瘀评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比较。结果:(1)VD患者血瘀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VD2组血瘀评分高于VD1组(P<0.01);(2)VD组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NO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D2组ET高于VD1组,CGRP、NO低于VD1组(P<0.01);(3)VD患者的ET与CGRP、NO呈负相关性,CGRP与NO呈正相关性(P<0.01);血瘀评分与ET呈正相关,与CGRP、NO呈负相关(P<0.01)。表明VD患者存在血瘀标实的病理改变,ET、CGRP、NO之间平衡制约机制的破坏在VD的发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环核苷酸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6例)与针刺组(34例).主穴均为胃俞、中脘、足三里,分别进行埋线或针刺治疗,并观察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胃泌素(Gas)、P物质(SP)含量的改变.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针刺组76.47%(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血浆cAMP、cGMP、Gas、SP含量的改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埋线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有肯定疗效,通过调节环核苷酸和胃肠激素含量,从而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