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回顾了1990年2月至2013年3月单中心176例确诊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成年患者病例,分析患者EB病毒(EBV)状态与PTLD特点及转归的关系。176例患者中肝移植43例,肾移植51例,肺移植38例,心脏移植32例,胰肾联合移植7例,胰腺移植2例,肝肾联合移植1例,心肺联合移植1例,胰岛细胞移植1例。其中EBV阴性患者58例、阳性118例,PTLD患者中EBV阴性比例由1990至1995年间的10%增至2008至2013年间的48%。EBV阴性患者PTLD发病的中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肝脏移植术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例肝脏PTLD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系肝脏移植术后EB病毒阴性,CD20(+),发病时间均为肝脏移植术后10+年,最长为12年,术后均给予他克莫司抗免疫排斥治疗。其中1例在发现PTLD后10个月死亡,2例仍在化疗过程中,目前情况稳定。病理诊断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随着大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脏PTLD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困难。目前确诊和分类依然依赖于病理学检查。EB病毒阳性的患者大多发病较早,而EB病毒阴性的患者虽发病较晚,却预后较差,故应长期随访,争取早期发现,对于CD20(+)的患者可以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84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并发PTLD的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受者性别、年龄、血肌酐、药物浓度、糖尿病、肾移植术后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使用等相关资料。13例PTLD受者中,男11例,女2例,确诊时年龄为55岁(31~78岁)。结果PTLD病变位置分布在肺部1例,胃肠道8例,区域淋巴结2例,皮肤1例,颅内1例,均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距肾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86个月(12~204个月)。76.9%受者病理组织EB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诊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减量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法耐受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化学药物治疗的受者切换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2例受者肺部感染死亡,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综合治疗的核心,根据受者耐受性选择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R2方案为无法耐受一线R-CHOP方案的受者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人体实体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形成淋巴瘤,其发病与受者免疫功能抑制及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相关,PTLD的发生率低(1%~10%),目前国内偶见个案报道。下面就PTLD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与他克莫司的应用及EB病毒(EBV)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关。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回顾分析了1991至2012年间32例接受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的2岁以内活体肝移植受者(随访时间328~5 280天),观察移植后EBV感染前后患儿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变化。总计21例患儿累计发生33次病毒感染,其中EBV相关PTLD 5例次,未进展至PTLD的有症状EBV感染8例次,其他病毒感染20例次。3组病例在病毒感染前2个月内的平均他克莫司谷浓度并  相似文献   

6.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种在实体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肿瘤性并发症。PTLD包含了一系列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可以分为早期病变、多形性PTLD、单一型PTLD和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4种类型,总发生率可高达20%,与EB病毒感染、免疫抑制程度、遗传因素等相关。PTLD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一旦确诊PTLD,首要目标为治愈PTLD,其次为保存移植物功能。降低免疫抑制水平通常作为初始治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利妥昔单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总体有效率和患者总存活时间较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由于国内对PTLD的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进一步增强移植医师对PTLD的认识,提高PTL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文献显示,PTLD的总发生率不足2%~([1]),肾移植后PTLD发生率约1%~([2]).PTLD常发生于肾移植后1年内,也可在10年后发生~([3]).我科收治1例肾移植后晚发型PTL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移植术后PT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对与PTLD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肾移植后使用的基础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从接受移植到诊断PTLD的时间分别为10年、4年及2个月.病理组织学类型:2例为单形性B淋巴细胞型PTLD,1例为浆细胞增生样PTLD.确诊后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放疗和化疗.2例单形性PTLD经治疗后,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1例浆细胞增生样PTLD患者经治疗后,无瘤存活已42个月.结论 PTLD是发生在器官移植后具有独特形态和临床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异常;治疗上以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放疗和化疗为主;单形性PTLD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受者EB病毒(EBV)感染后淋巴细胞类型的特点, 探讨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在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例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受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儿童受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血浆和TBNK细胞分选后EBV-DN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PTLD儿童受者PBMC EBV-DNA呈高复制水平(>104拷贝数/ml), 其中8例血浆EBV-DNA>103拷贝数/ml。12例儿童受者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以B淋巴细胞为主, 2例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载量感染。治疗后7例PBMC和血浆EBV-DNA转为阴性, 6例较前下降, 1例较前升高。10例儿童受者治疗后B淋巴细胞EBV-DNA转阴, 3例较前下降, 1例治疗后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EBV-DNA较前升高。13例受者治疗后好转, 1例治疗后效果不佳, 出现噬血综合征, 最终因PTLD进展而死亡。结论大多数EBV相关PTLD以B淋巴细胞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男5例, 女6例;年龄1~8岁。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术9例, 接受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术2例, 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的免疫抑制方案。11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淋巴结肿大, 脾大, 贫血, 发热,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腹痛、腹水、便血、肠套叠等);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和转氨酶升高, 11例患儿血液EB病毒DNA(EBV-DNA)均阳性;9例患儿行PET-CT检查考虑PTLD;10例患儿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其中淋巴组织增生3例, 浆细胞增生性PTLD 1例, 多形性PTLD 2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性PTLD 1例, Burkitt淋巴瘤1例。结果 11例儿童受者确诊PTLD后, 均减量或停用他克莫司, 11例患儿均接受利妥昔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