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我们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100例住院新生儿的结膜拭子中共检出阳性者58例,阳性率58%(其中CT36倒、UU22例):剖宫产7例(CT4例,UU3例);经产道分娩51例(CT32例、UU19例)。结果表明:新生儿是CT、UU易感者.可引起新生儿肺炎、宫内感染、早产、低体重、结膜炎、肠炎。采用先进的套式PCR技术检测具有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育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不育不孕患者中CT,UU的感染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不育不孕患者中CT,UU-DNA。结果:不育不孕症组230例中,CT阳性率为45%(103/230);UU阳性率为56.5%(130/230);对照组103例中CT阳性率为7.8%(8/103);UU阳性率为10.7%(11/103)。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CT,UU感染可引起不育不孕,用相应的抗菌素治疗可恢复妊娠生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泌尿生殖道患者尿液解脲脲原体(UU),并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4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拭子和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培养法、SAT进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拭子进行复测,根据实验结果评估SAT检测尿液U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40例疑似患者试子培养和尿液SAT检测阳性率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例培养结果与SAT检测结果不一致,8例培养法阳性、SAT阴性的拭子PCR结果复测阳性;8例培养法阴性、SAT阳性的拭子标本PCR结果 4例阴性、4例阳性,结合培养法结果和PCR结果作为"扩大金标准",得出SAT对尿液检测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结论 SAT检测泌尿生殖道患者尿液UU具有取样方便,检测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泌尿生殖道UU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自然流产患者组织中溶脲型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licum,UU),所用引物是按UU尿素酶基因序列设计的,扩增片段为283bp。66例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作了UU-DNA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45.5%和13.3%,两者比较P<0.005。关于流产次数与UU感染的关系,自然流产1、2、3、4次患者UU阳性率分别为30.2%、66.7%、83.3%和100%,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2次以上,P<0.005。结果表明UU感染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并且与流产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感染仍被认为是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目的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份来自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及绒毛石蜡包埋组织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B19小病毒(B19),研究输卵管妊娠与3种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输卵管妊娠组CT,UU及B19在绒毛组织及输卵管组织中检出率依次为16%(6/38),29%(11/38),11%(4/38)及18%(7/38),45%(17/38),13%(5/38),显著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CT,UU,B19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有一定比例的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法与荧光定量PCR进行方法学评估。方法:322例病人标本进行液体微量培养与荧光定量PCR平等检测,采用UU-荧光定量PCR试剂盒,以PE57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UU-荧光定量PCR法与液体培养法的一致性系数Kappa=0.6825, χ^2=3.843,p<0.05。液体培养法敏感性为0.874,特异性为0.815,准确性为0.841。结论:以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液体培养法。采用培养法应考虑恰当标本处理,选择优质的商品培养基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腹症。感染仍被认为是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目的是应用PCR技术,回顾性地检测38份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及绒毛组织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巨细胞病毒(CMV),研究输卵管妊娠与3种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输卵管妊娠组CT,UU及CMV姑绒毛组织中检出率依次为16%(6/38)、29%(11/38)、84%(32/38),输卵管组织中分别为18%(7/38)、45%(17/38)、81%(31/38)显著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CT,UU,CMV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这种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关系报道较多。但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应用更为灵敏、特异的套式(Nested)PCR技术检测了1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宫颈拭子UU-DNA,并以同期536例非输卵管妊娠妇科住院病人宫颈拭子为对照组。检测结果为,前者阳性率为76.5%,而后者仅为21.4%,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UU感染所致的输卵管急慢性炎症是输卵管妊娠的重要原因。作者建议:婚龄妇女应定期作UU生殖道感染检查,阳性者及时治疗,以防止PID和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化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检测解脲脲原体 (UU)的实验方法。方法 应用亲和素 生物素 酶复合物技术 (ABC法 )观察UU感染者 ,并与培养法和PCR法相比较。结果 ABC法对 75例临床标本的检出率为 5 2 % ,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 ,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BC法可作为诊断UU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妇科疾病中的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Nesed-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UU、CT在本地区妇科疾病中的发病率及其致病作用,方法收集535例妇科阴道炎、不孕症、宫颈炎、附件炎等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应用nested PCR(nPCR)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核酸.结果393人检测解脲脲原体(UU),UU-DNA阳性192例(48.8%);142人检测沙眼衣原体(CT),CT-DNA阳性32例(22.5%).结论解脲脲原体(UU-DNA)、沙眼衣原体(CT-DNA)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阴道炎的妇科患者.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性不孕在不孕症中占首位。 70年代以来 ,性传播疾病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逐渐被重视。近来的研究表明 ,性传播疾病中的病原体淋病双球菌、某些衣原体和支原体对妊娠结局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孕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脲原体 (UU)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不孕症门诊就求诊的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患者 2 86例 ,作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通畅 113例 ,输卵管梗阻 173例。年龄 2 6岁至 4 3岁 (平均 2 8岁 ) ,不孕时间 1年至 8年 (平均 4 5年 )。2 .方法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关系报道较多。但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应用更为灵敏、特异的套式PCR技术检测了1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宫颈拭子UU-DNA,并以同期536例非输卵管妊娠妇科住院病人宫颈拭子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孕妇稽留流产的相关性,以及荧光定量PCR在稽留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稽留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中的CT-DNA和UU-DNA的含量。结果 138例稽留流产患者中72例感染CT或UU,总检出率53.62%,其中CT阳性率21.74%,UU阳性率42.03%,混合感染10.14%。与正常人群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系统CT和UU的感染与稽留流产有密切相关性,荧光定量PCR对稽留流产患者CT和UU的检测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不孕不育症患者几种病原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孕不育症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的调查,方法:用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测104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和精液,结果:NG,CT和UU检出率分别是8.7%,22%和35.5%,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出符合率分别是NG100%,CT91.3%,和UU70.3%,结论:NG,CT和UU感染与不孕不育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了解妊娠期UU感染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对369例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369例孕妇中UU阳性者210例,占56.9%,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的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um.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对本病以往认识不足.冶疗不及时,常造成流行或使病情迁延不愈。为了解其发病情况,总结治方经验,我们对舟山地区孕妇阴道内UU感染及其治疗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8例均系本院门诊及住院孕妇,无阴道霉菌、滴虫感染者。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呈粘液性、脓性或混有血丝,部分患者感外阴瘙痒及不适。妇科检查:阴道壁及宫颈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伴有中度以上宫颈糜烂16例。2.方法: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用杂交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孕妇女UUDNA和CTDNA,设阴道炎对照组和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结果 在所有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和CT总感染率为73.8%(76/103),阴道炎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52.0%(154/296),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19.5%(16/82);而三组UU感染率分别为68.0%(70/103),43.9%(130/296)和15.9%(13/82);在UU和CT两项均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感染率为68.4%(65/95),阴道炎对照组UU感染率为48.5%(111/229),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感染率为25.0%(9/36);而三组CT感染率分别为23.2(22/95),25.3%(58/229)和11.1%(4/36)。结论 不孕组与阴道炎对照组间UU和CT总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UU和CT感染与不孕症相关,影响正常受孕。UU感染较CT感染与不孕症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解脲脲原体(UU)被认为是盆腔及生殖器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然而,女性下生殖道内查到UU者,是否皆须按非淋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近年来一直困扰广大妇产科医生。有学者研究认为UU的感染与其群别和亚型的型别相关,但目前临床中尚缺乏一种简单易行的进行UU分型的方法,为此我们对UU基因型的分型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对感染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妊娠妇女采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对标本UU、CT-DNA进行DNA扩增、核酸杂交检测。结果 108例妊娠早中期孕妇宫颈分泌物UU、CT的阳性率分别是33.33%,7.41%,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检测UU、CT阳性率分别是17.59%,1.8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02)。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妊娠期妇女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金标法、培养法对148例稽留流产病人(观察组)进行CT、UU的检测,并以15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95%、33.11%、10.14%;对照组分别为5.33%、8.67%、2.67%,两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是造成稽留流产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