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及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98-1099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将2005-2008年度本科室收集到的各种护理缺陷进行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和技术水平是导致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护理缺陷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可减少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对门诊输液治疗中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章制度,护士服务态度不佳、技术不到位、应急能力不强是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应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及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各个环节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边志卫 《现代护理》2006,12(12):1128-1129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儿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1~2005年发生在儿科的39起护理缺陷,按护理缺陷发生的环节、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进行图表分析.结果 药物剂量错误的发生率占41.03%,是儿科最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关键环节;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 加强高危环节的控制和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儿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将2001~2005年发生在儿科的39起护理缺陷,按护理缺陷发生的环节、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药物剂量错误的发生率占41.03%,是儿科最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关键环节;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加强高危环节的控制和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彭兰兰 《当代护士》2014,(3):163-164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如何落实查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方法输液前后护士提出查对问题,家长及患儿回答确认进行查对。结果实施反问应答式查对后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升高。结论反问式查对的方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能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有效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目的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705起护理缺陷的分级、方式,以及相关护士人群进行图表分析.结果医嘱处理、口服药发放、静脉用药是最易发生缺陷的主要环节;低年资护士最容易造成护理缺陷.结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缺陷发生的高危环节和高危人群,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小钗 《护理与康复》2004,3(4):272-273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将 2 0 0 0年~ 2 0 0 2年3年的 1 6 2起护理缺陷根据护龄长短分类 ,分析护龄≤ 3年的护士与护龄 >3年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有无差异。对其中 6 2起低年资护士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 ,并比较 2 0 0 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前后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 ,数据分析用百分率、x2 检验。结果 护龄≤ 3年的护士与护龄 >3年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发生护理缺陷的相对风险度为 1 7 779;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为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占 74 2 0 % ;2 0 0 2年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 2 0 0 0年、2 0 0 1年 (P≤ 0 0 0 1 )。结论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 ,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 ,实行依法管理是减少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相欣洁 《护理学报》2014,(10):29-3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血液透析室2010年—2013年的63起护理缺陷,从护理缺陷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其与护士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缺陷分类中,数量排前2位的分别是透析中失血、跌倒,合计占65%;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为入科2年以下的低层级护理人员,占63%;48%护理缺陷发生在透析治疗中。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透析前、中、后评估与观察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查对制度不严格等。结论透析中失血、跌倒是主要的血液透析护理缺陷,较多发生在透析治疗中、在入科2年以下护士当班时。应加强护理质量建设和安全管理,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并发挥科室三级质控及层级管理的团队力量,减少血液透析护理缺陷,提高血液透析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组织护士们寻找新的护理隐患有:查对欠严格、制度不健全、责任心不强、护士整体素质不高等造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加强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和查对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192起护理缺陷分级的构成、护理缺陷方式的分类以及相关护士人群工作年限,发现一般缺陷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缺陷较高的几个环节是:医嘱处理、口服药发放、静脉用药,并且工龄在2~5年的低年资护士最容易造成护理缺陷.认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缺陷发生的高危环节和高危人群,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勤容 《护理与康复》2009,8(5):419-420
分析用药过程中133起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给药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有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而3年护龄以下的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具体原因为低年资护士不熟悉业务,药物知识的更新与临床不同步和未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为此,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环节控制,加强细节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申雁冰  任红芳  郑群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16-1017
[目的]严格管理精神科高危药品,根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管理方法,提高护士用药、取药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对科室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完善高危药品查对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为零。[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5.
输液查对流程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护士培训使查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预防或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评估我院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加强培训.结果 通过护士培训及实践,静脉输液治疗中差错减少.结论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关于输液的知识和技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1],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380起临床护理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了锯临床护理缺陷的构成、易发高危人群及科室、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注射、医嘱处理、发口服药方面的失误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护理缺陷,分别占32.11%、25.26%和13.42%;以低年资、低职称护士为易发高危人群;各护理单元之间护理缺陷发生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采取积极措施,以注射、医嘱处理、发口服药方面的护理问题为重点,同时加强低年资护士防范意识及培训工作,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认真学习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健全急诊抢救流程,加强紧急预案的制订及管理等.结果:提高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预防、减少了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对医院发生的60例用药查对失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用药查对失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查对习惯、查对方法、低年资护士经验缺乏有关。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重视查对方法的改进,强化年轻护士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用药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用药查对失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的原因及事件类别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发生的161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占首位,未遵守操作规定和查对不到位也易导致缺陷;所发生的缺陷中给药问题发生率最高;工作年限≤2年的低年资护士发生缺陷的比率高于工龄2年以上的护士.结论 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管理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完善并规范核心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