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金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6-1117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脊椎转移瘤共累及158个椎体,单发转移2例,多发转移30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8例。131个受累榷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12个椎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短T2信号,1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低混杂信号,STIR上152个受累椎体见明显高信号、6个椎体未见明显高信号。本组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8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6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7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在老年女性的胸椎,硬膜囊较少受压;肿瘤性病变硬膜囊多受压明显,附件往往受累,椎旁多有软组织肿块,信号分布也各有特点。结论:MRI能对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单发转移瘤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268个椎体转移瘤及对照组151例223个椎体骨折的低场MRI形态、信号等改变。结果在水脂分离序列(WFS)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等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上所有转移瘤均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灶在T1WI上218个呈低信号,50个呈等信号;在T2WI上71个呈稍高信号,67个呈等信号,130个呈低信号。增强扫描209个有不同程度强化,59个增强扫描后信号与椎体信号相近。结论椎体转移瘤在MRI上表现为椎体内异常信号,以脂肪抑制序列最为敏感,低场MRI可对椎体转移瘤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脊椎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类型,与ECT比较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脊柱转移瘤,其中124例已知原发灶并经组织学证实,其他58例无明确原发灶但通过随访复查证实。分别观察椎骨受累部位、椎间盘变化、椎旁肿块、硬膜囊及脊髓内转移等表现。结果:182例椎骨受侵累计945个。单发转移30.8%(56/182),多发转移69.2%(126/182),全脊柱骨髓置换型转移12.1%(22/182),硬膜囊内种植转移和髓内转移分别为5.5%(10/182)和2.8%(5/182)。附件受累达62.5%(113/182),椎间盘受累为3.3%(6/182)。37.3%(68/182)伴有病理性骨折。51.6%(94/182)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骨破坏6796(122/182)表现为溶骨性,6%(11/182)表现为成骨性,27%(43/182)表现为混合性。44例ECT骨扫描检出率为72.9%,不能显示硬膜囊种植和髓内转移。结论:脊柱转移瘤以多发性溶骨破坏为其特征。根据MRI表现可分成椎骨型、全脊柱骨髓置换型、硬膜囊种植型和髓内型。分型有助于全面估价脊柱转移,并与其它病变相鉴别。MRI比ECT骨扫描更早、更全面估价脊柱转移瘤。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之一,国内文献报道,脊柱转移瘤约占58%。MRI以其高软组织分辨率,无骨性伪影,直接多方位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椎管及脊髓的累及程度有良好的评价,现将30例脊柱转移瘤的MRI变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7例,年龄45~76(60.5±5.8)岁。原发病灶明确的有28例,  相似文献   

6.
金光 《中国综合临床》1999,15(5):474-475
本文报告14例椎体转移瘤的MRI表现,分析病变的分布及信号特点,并提出MRI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明显优于CT及X线,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1资料和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2~74岁。MRI检查采用日本岛津超导磁体SMT-100X成像系统,实用场强1.0T。均行SE序列TI1及T2像,并全部行GD-DTPA增强扫描,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癌转移7例,肾癌2例。2结果推体单发转移瘤2例,均发生在胸椎,病理证实为肺癌椎体转移。椎体多发转移瘤12例,其中胸椎多发或胸椎并发其它椎体10例,腰椎多发或腰骰并发4例,颈椎及腰椎并发仅1例。椎…  相似文献   

7.
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尸检证实70%的骨转移瘤发生在脊椎[1]。笔者复习4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着重分析其CT表现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29岁,50岁以上占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患者128个脊椎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扫描设备为Picker—Proview MRI扫描仪。结果:MRI不但可以反映脊柱转移瘤的病灶信号、形态、分布,而且可以对椎体,附件及椎旁结构的受累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结论:MRI对肿瘤所致的骨髓和周围结构变化非常敏感,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转移瘤100例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通过对脑转移瘤100例的平扫及增强MRI扫描分析,来评价Gd-DTPA增强MR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  相似文献   

11.
平片椎弓根征—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多见于脊柱转移瘤,曾被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早期X线表现,有早期诊断意义。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脊椎转移瘤集中侵犯椎体,椎弓根破坏均发生在椎体破坏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脊椎转移瘤的椎弓根征重新认识。本研究在通过对脊椎转移瘤椎弓根平片、MRI表现对照分析,阐明平片椎弓根的实质和意义,探讨对脊椎转移瘤MRI诊断有益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脊椎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脊血管瘤MR影像的认识。材料方法:10例脊椎血管瘤均经X线平片临床证实。其中男5人,女5人,年龄32-58岁,平均45岁。结果:8/10在T1T2加权像上椎体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相似,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纵行条状低信号,在横断面上,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多个小点状低信号,呈“蜂房”样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GRE-T2*WI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之常规GRE-T2*WI、T2WI及STIR序列的表现。结果:68例共累及178个椎体,77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7个椎体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44个椎体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RE-T2*WI序列能清晰显示以上所有异常。结论:GRE-T2*WI序列易于发现脊柱转移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程度,并有助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及FLAIR序列成像,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3例增强后FLAIR序列脑实质病灶数目显示较增强T1WI多,11例脑膜转移者中,7例病灶强化程度优于增强后T1序列。结论:增强FLAIR序列是增强后T1序列的有效补充,尤其是对位于皮层表面和脑膜病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高场强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MRI资料。[结果]①颈椎管11例。胸椎管15例,腰椎管13例。定位诊断准确率97.4%(38/39);定性诊断准确率94.9%(37/39)。②33例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6例呈哑铃状.全部肿瘤边缘均清楚。③35例表现为等、稍长或长T1与长T2信号。19例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增强扫描36例呈明显强化。其中19例呈周边环状、花边状或分隔状强化。④28例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显示杯口样改变。4例硬膜外肿瘤显示硬膜向内移位。6例跨硬膜外、下进入或通过椎间孔向外生长者显示硬膜在肿瘤处中断,相应椎间孔扩大。[结论]高场强MRI对神经鞘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家兔脊椎与脊髓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鹤平  庄文权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11-3712,T005
目的 探讨家兔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方法 对17只健康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进行磁共振矢状面和横断面检查,并总结分析其成像方法和表现。结果 17只家兔在全麻下采用高场MRI扫描仪,头线圈,薄层扫描,成功完成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检查,选用体重≥2.0kg的家兔和采用仰卧体位有利于脊椎与脊髓结构的显示。结论 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今后可用来研究家兔脊柱与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敏感地显示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匿性脊椎损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骨挫伤的影像检查资料,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X线或CT平未见异常。MRI检查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T2脂肪抑制见不规则片状高信号。结论 MRI对隐匿性脊椎损伤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普通X线和CT平扫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脊柱转移瘤较为常见,国内文献报道脊柱转移瘤约占58.4%。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能敏感显示骨髓成分改变,能早期显示骨转移,无假阳性,现已成为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手段^[1]。现将笔者诊断明确的脊柱转移瘤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24例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益征象。方法:分析24例57个椎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转移瘤的X线平片表现,并下16例脊椎结核和5例脊椎骨髓瘤的CT表现作对照。结果: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X线平片为敏感,X线平片发现骨破坏为54%,CT扫描为100%;脊椎转移瘤椎体及椎弓根破坏多见,脊椎结核椎旁软组织肿胀多见且明显。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有助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