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医者多以宣发、健脾、温阳、通利三焦为其证治之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总结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组近几年来,笔者根据《血证论》“淤血化水,亦发水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59年6月至今,共收治小儿急性肾炎100例。患者经确诊为本病后,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疗效尚称满意;玆介绍如下:一、治疗原则及方法100例小儿急性肾炎水肿,从其临床症状的表现来说,多属《金匮》所称之风水,故均按《金匮·水气篇》之“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原则。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以导水茯苓汤随症加减施治。如急性肾炎水肿并发高血压,则在主方中配以杜仲、  相似文献   

3.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水气》篇)有“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之训,已为千古不易之定论,历代医家无不奉为圭臬,似乎不容怀疑。思之既久,反复诵读,体会再三,始觉并非如此。继而通过临床,细心体察,亦不尽然。现不揣固陋,黾勉成章,对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前人治疗水肿,认为腰以上肿,发病急,病程短,肿势盛,多为阳水;而腰以下肿,起  相似文献   

5.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两条治疗原则,即18条“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和11条“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前者是为水气病所定的一般治疗原则,而后者则为水气病的特殊治疗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发汗与利小便,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方法。《金匮·水气病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笔者以为仲景此语,乃是示人以“因势利导”之意,我们不能机械地以腰之上下,作为“发汗”与“利小便”二种治水方法的应用区别点。据笔者实践体会,发汗与利小便二法并施,对急  相似文献   

7.
马永才 《陕西中医》2005,26(8):847-848
扶正祛邪治法广泛应用於各科治疗之中。《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开鬼门,洁净府”的原则。《金匮要略·水气病》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血证论》指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而兼水也”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水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承前人的治法外,笔者认为水肿一证正不胜邪导致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阴阳失调,五行的生克制化失去正常规律,这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笔者立认“扶正祛邪”论治水肿疗效显著,现就“扶正祛邪”法治疗水肿的临床体会如下。1扶正解表肺气虚营卫…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炎属于中医“阳水”的范畴。古代文献类似肾炎水肿的记载,有见于《灵枢·水胀篇》:“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金匮要略》更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诸名称,并指出其脉症:“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腑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踹。”在此所指风水极相类似急性肾炎初起的症状。皮水,石水似为肾炎水肿较甚者。可见祖国医学对肾炎水肿早有一定的认识,并指出了水肿的治疗方法,如《内经》提出:“去菀陈(艹坐)……开鬼门,洁净府”诸法,《金匮》亦载:“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认识到按水肿的部位,性质不同采用“发汗利小便”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从治气治血去水谈仲景治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0,18(5):10-11
“水气”最早见于《内经》,《金匮》将水气病列为专篇论述。水气病是水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类疾病。病位及于五脏六腑和气分、水分、血分。病机复杂,治疗总则为发汗、利尿、逐水。其具体治法繁多,除《金匮·水气病篇》十方十法外,还散见于痰饮咳嗽病、湿病、虚劳病、小便不利病、妇人妊娠病等篇中;《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等篇中也有论述。在这里试从水气病治气、治血、去水三方面,联系有关脏腑来探讨仲景对水气病的治法。1水病治气法 大气不转而病为水者,曰气分。《金匮·水气病篇》对气分证总的治则是“转大气”…  相似文献   

10.
"水气病"最早出现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水气病脉证并治》一篇。张仲景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水气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水湿停聚,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以水肿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对水气病的治疗张仲景提出了"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的治疗大法。后人也宗仲景"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的学习,发现少有人运用"温通三焦"的方法来治疗水气病,本文旨在探讨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在水气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原发病与急性肾炎之间的关系急性肾炎 ,属中医“水肿”之“阳水”范畴。传统治疗以发汗、利尿为主。《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 :“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笔者体会 :治疗急性肾炎 (特别是发病的初期 ) ,应重视其原发病。原发病为因 ,急性肾炎为果 ;就中医“标本”而论 ,原发病为“本” ,急性肾炎之“水肿”为“标”。此时针对“水肿”单纯地发汗、利尿以消其“肿” ,诚乃“急则治其标”之举措 ,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反之 ,如果能及时治疗原发病 ,彻底清除病邪 ,对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 ,防止复发 ,是十分…  相似文献   

12.
《金匮》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是仲景治疗水气病的一般原则。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这一治疗原则,只宜于水气病的实证。笔者认为,发汗、利小便不仅宜于水气病实证,亦适用于水气病虚证,理由如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责之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水湿,肾之气化不行等,以致人体水液输布、代谢失常,水停泛滥,而见水肿、尿少等证。其治疗当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促使人体水液输布、代谢恢复正常。发汗、利小便即是为此而设。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肺失宣降者。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相似文献   

13.
治水宜理气     
水肿病,在其治法上,历代医家所论甚多。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及健脾利水,  相似文献   

14.
《金匮·水气篇》第二十条在论血分证的产生原因时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先贤对此观点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阳虚血不行,血水互化论。如《金匮直解》云:“经虽为血,其体则水,况水病而血不行,  相似文献   

15.
<正>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有这样一段:“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金匮要略》校勘:“躁”疑为“悸”字之误。“阴肿”释为“肝肾经脉所过之前阴肿”。笔者不敢盲从,认为心水病机为心阳虚水气盛,然躁出于肾,阳脏火衰不能下交于肾故而躁,大可不必  相似文献   

16.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中第三条曰:“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伏,其头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1 ] 对其中“如蚕新卧起状”的注释历来注家就有不同的看法。如:周凤梧等[2 ] 根据“水胀篇”及《太素·尺寸诊》无“蚕”字,认为“蚕”字应是衍文;山东中医学院[3 ] 也将“目窠微肿如卧蚕起之状”语译为“眼睑微肿,如卧蚕之状”;刘献琳[4] 根据《脉经》、《千金》、《外台》无“蚕”字,故将“视人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语译为“眼胞浮肿,如新卧起状”;第六版《金…  相似文献   

17.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是《金匮》水气病的总治则。然而,《金匮》对水气病辨证施治所用药方,则几乎皆与此治则不合。一、上下悉肿但发其汗,黄汗病“四肢头面肿”,说明并非只腰以上肿,理当汗利兼施,但桂枝加黄芪汤方后云:“温服,取微汗”。可见,黄汗病服本方只欲使全身汗出。此外,越婢汤、杏子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及芪芍桂酒汤所主病证,几乎都是上下悉肿,但其作用皆与本方同。二、上下悉肿但利小便。皮水“胕肿”,即皮  相似文献   

18.
《金匱要略——水气病脈证并治第十四》說:“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給后世指出了一条治疗水肿的重要法则,至今仍为中医临床家所遵循着。为什么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而腰以下肿和腰以上肿又是指什么病?《金匱》,没有明确記載。作为水肿的重要治疗法則,这一条有必要提出分析討論的。(一)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水气病篇,分别论述了湿、饮、水肿证治。湿、饮、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湿邪为病,其源有内外之分。外湿者,每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湿从外袭所致;内湿为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水热穴论》指出,“积水”之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对于水湿的治法,《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即宣开  相似文献   

20.
<正> 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漏下见于《金匮·妇人杂病篇》,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方以旋覆花、葱、新绛三味组成。此条历来视为悬案,尤在泾渭该汤“殊与虚寒之旨不和”,《医宗金鉴》断其“必是错简”,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则将此条作为存疑,附列篇末。余以为此条理法方药贯通一气,并无相悖之处。理由如次: 一、半产漏下有瘀血:该汤在《金匮·血痹虚劳篇》中复出,以其证属虚寒相搏,故将其归入虚劳之中。血之畅通,须阳之温煦,气之鼓荡。今证属虚寒,则血凝涩而为瘀血,故仲景将虚劳与血痹合为一篇,寓意深矣。诚如张锡纯所云:“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未有不虚劳者”。妇人半产漏下既属虚劳,则挟有瘀血当属无疑。二、旋覆花汤旨在活血通脉:该汤复见于《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以治肝着。何谓肝着?尤氏曰:“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既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