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恶心呕吐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文献报道,几乎所有AIDS患者均会在某些阶段出现恶心呕吐[1-2]。恶心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先兆,伴有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及出汗等症。国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我们处于AIDS高发区,我医院担负着全县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普查防治工作。笔者用中医药经治了八十多例HIV/AIDS病人,其中属于AIDS的有四十多例,后者中有近一半患者临床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笔者就20例气阴两虚患者,用益气养阴法收到佳效。点滴体会述之于后,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a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入侵机体,引起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1].HIV/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皮肤损害尤为常见.在HIV感染的整个过程中,皮肤黏膜的损害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中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90%[1]。现将本院感染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诊治的艾滋病合并口腔溃疡病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1]。AIDS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现世,随后在全世界流行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HIV主要经血液和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2009-05—2009-12,在河北省中医院毛宇湘等专家指导下,结合临床治疗体会,我们认为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性质应归属为湿浊秽毒,并应用浊毒理论治疗AIDS 11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e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常有发热、咳嗽、气喘、泄泻、消瘦、乏力、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相当棘手.荣远明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在治疗艾滋病发热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随师多年,获益匪浅,今将导师在临床上用滋阴补肾法治疗艾滋病发热两例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造成免疫力低下,常易并发感染多种疾病。腹泻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危害着其生命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AIDS腹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针刺、艾灸,特别是温针灸,兼具艾灸的温补作用与针刺的机械作用,配伍适当的穴位,可起到益气健脾、补肾助阳、温阳散寒、固涩止泻、通调经络、统调五脏气血阴阳、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现针对温针灸治疗AIDS腹泻常见的脾胃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进行病因病机的初步分析,可为日后温针灸治疗AIDS腹泻提供灵活参考。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人体感染HIV后,特异性侵袭T4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损坏,患者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或诱发的肿瘤。目前,AIDS不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我们通过对河南地区部分艾滋病患者(均为有偿供血感染者)的观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造成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发热、咳嗽、头痛、身困乏力等外感症状最为常见。2001年8月-2004年11月,笔者对HIV/AIDS患者出现外感症状者应用参苏饮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tm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其病程中常累及胃肠道。据相关文献报道,艾滋病患者合并慢性腹泻者达30%~8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临床前瞻性的随机平行对照,  相似文献   

16.
卢杰 《河北中医》2011,33(2):201-2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即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容易并发一些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法根治。2004-10—2008-05,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AIDS患者进行免费中医药关怀治疗项目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中的描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伤寒论》太阴病证治的角度探讨AIDS腹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为中医药治疗AIDS及其并发症提供研究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四诊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腹泻、纳差、咽部不适、胃胀胃痛、吞咽困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适、胁痛、便秘、呕血黑便、黄疸。伴随消化道症状的HW/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消瘦、恶寒肢冷、乏力、低热、自汗、咳嗽、面色少华、皮肤瘙痒、心悸、头晕头痛、尿异常、盗汗、痰多、易感冒、腰膝酸软。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齿印舌、白腻苔、暗舌、淡红舌、胖大舌、红舌、淡白舌、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少苔、花剥苔、腐霉苔、紫舌;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虚脉、沉脉、迟脉、实脉、数脉、浮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HW/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HIV病毒的持续和慢性化是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致,其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但HIV病毒抗原的持续存在导致体内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功能衰竭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县自2003年4月发现首例AIDS以来,感染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底,已发现并确认HIV/AIDS56例,形势颇为严峻。当前艾滋病防控重点是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而加强艾滋病健康宣教,提高公众防控意识至关重要。基层疾控工作者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