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将本科近期在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辅助下的手术结果与既往的配对病例的术后X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计算机术中导航能明显优化假体的位置,极大地减少假体放置的失误率;明显改善力学对线的准确性。[结论]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能显著地提高假体置人的准确性和全膝关节置换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在计算机导航下的全膝关节置换中计算的截骨厚度和实际的截骨厚度的比较,评价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截骨的精确度.[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23例24膝初次TKA置换患者,应用无需影像资料的计算机辅助导航仪(OrthoPilot,Aesculap,4.0版本)辅助下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Searc...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福兴  李程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99-702
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示踪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该技术亦被称为计算机手术导航,计算机导航极大地提高了人工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近两年,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从其初期的应用报告提示该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术中,术后下肢的力学对线,辅助术中软组织平衡调节,改善术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取得了很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424-1427
[目的]评估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维红外导航系统实时定位引导下进行手术,对其手术结果、临床疗效、X线资料进行评估。[结果]相较于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方法,计算机术中导航能明显优化假体的位置,减少假体放置的失误率;假体装置误差率不大于±1°,手术切口显著缩短,但手术时间相应延长(P0.05)。而在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及假体10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假体置入操作的精确性,提高假体安装精确度,确保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的失误率。  相似文献   

5.
吴昊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61-665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与常规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应用三维骨建模Ceravision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CeraverFrance)置换21例(男5例,女16例),对比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下肢力线重建和韧带平衡的结果;检查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额面松弛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20例。结果Ceravision系统对下肢力线的测量和在膝内、外翻应力下的测量均较X线片更精确。所有患者均获得人工全膝关节胫、股骨假体的满意对位和韧带平衡。术后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平均屈曲115°;无异常的膝关节松弛度;无髌骨失稳和脱位等并发症。常规手术组的绝大部分也能获得假体的满意对位植入,术后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平均屈曲109.4°,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额面松弛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应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优化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精确地截骨和三维对位,可以更好地反映假体旋转对位情况,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屈伸位下关节间隙不衡,保证良好的膝关节韧带张力与平衡稳定,避免髌-股关节并发症,取得比常规手术更合理的额面松弛度,术后的韧带平衡稳定更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文摘     
2005年AAOS年会:关于微创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本专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微创全膝置换术确实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提倡。两切口全髋置换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造成更多的肌肉损伤,而其优点只是可能仅仅轻度地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两切口入路不能作为全髋置换术的常规术式。2005年AAOS年会:关于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本专题与会专家认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髋、膝关节转换确实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可以缩小手术切口、减小组织暴露。但是同时也存在费用昂贵、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延长等缺点。限制患者活动对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确的下肢力线和假体的摆放位置是全膝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并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导航新技术不断开发使计算机的运行环境和操作界面更加友好,为广大学者普遍接受.随着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辅助手术必将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标准方式.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更小创伤的示踪器固定系统、电子平衡测量仪和智能化截骨锯等.并通过开发影像依从和非影像依从两种方法联合的影像加强导航系统,架起从现有技术向机器人智能化转变的桥梁,以实现完全通过机器人来完成手术操作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4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微创组采用计算机导航下经股内侧肌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病例的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6周KSS评分,并采用影像学评价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结果对照组与导航微创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18±4.2)cm和(11.8±2.8)cm;术后24h引流量为(410.5±130.2)ml和(280.7±121.6)ml;6周KSS评分为(141±24)分和(153±14)分;手术时间为(85.4±21.6)min和(118.4±18.3)min。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导航微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导航微创组的mFTA分别为1.81°±1.42°和0.95°±0.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23)。在导航组中,股骨和胫骨假体安装位置满意率达到95%和100%。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切口小、不干扰股骨髓腔、出血少、下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正确,使操作具有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颈段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时间与预后相关性分析,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定位与软组织平衡的辅助检测作用,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8例22膝(导航组),男7例8膝,女11例14膝;年龄35~74岁,平均67岁。导航组采用计算机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用传统手术的52例中随机抽取17例22膝(非导航组),男5例6膝,女12例16膝;年龄56~78岁,平均65岁。非导航组采用髓内定位杆(股骨)、髓外定位杆(胫骨)定位,常规手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全部4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力线、软组织平衡、并发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导航组力线误差大多在2°~3°,非导航组3°~6°。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以内,非导航组2°~4°;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4mm,非导航组5~7mm。导航组出血量大多在550~700ml,非导航组700~900ml;导航组手术时间大多在75~100min,非导航组45~60min。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在术后力线、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和分离变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假体的植入位置更为准确,术后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更佳,并能减少出血量,早期疗效满意,但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伴有关节外股骨严重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在2005年1月至2010年为5月间,我院共收治了伴有股骨严重畸形的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膝评分平均10分,膝功能评分平均22分.术后膝评分平均85分,膝功能评分72分.术后下肢力线偏差均在3°以内.无患者出现导航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不需要进行股骨、胫骨截骨,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对此类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从 6 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 72例 (IF组 ) ,人工股骨头置换 98例 (FHA组 ) ,全髋关节置换 86例 (THR组 )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合并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 ,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 ,但随访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内固定治疗适合GardenⅠ、Ⅱ、Ⅲ型的 6 5岁以下患者 ,治疗要点是骨折优良复位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 6 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适合 6 0~ 8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成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临床治疗方式,术后的肢体及假体力线直接关系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被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报道,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能够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平衡,提高假体组建安装的精确度,恢复术后正常下肢力线,并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脂肪栓塞。虽然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还不是主流手术技术,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X线和CT对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关节置换术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本组共对16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70例实施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另外90例实施传统手术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术后通过X线平片及CT对CFA、CTA、SFA、STA、FRA、PTA等角度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两周,通过影像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的CFA、CTA、SFA、STA、FRA、PTA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多于非导航组(P<0.05)。非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导航组手术时间短16min,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实验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为骨折内固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术技术。方法 8例股骨颈骨折,术前Garden分型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例。术中牵引复位后,通过一次C臂机透视正侧位,即可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内固定。术后常规透视复查。结果 8例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空心钉的内固定,平均透视时间为15s,远远少于常规内固定所须的时间。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成功应用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中X射线的辐射,同时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可避免机械引导器的误差,随时反映操作的过程,使手术过程更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10-01-01收治重度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合并髌骨粉碎性骨折一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HA)及髌骨复位内固定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因右膝外伤致髌骨粉碎性骨折10 h来院。患者20年前曾因车祸致右股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体格检查:右膝肿胀畸形,髌骨明显压痛并触及骨折间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粗隆问骨折和内固定失败病例疗效,初步总结分析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及方法特点。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8例,高龄严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9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加环抱器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半,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没出现感染、术后骨折、脱位、假体松动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24~56分),术后平均86分(65~99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部分高龄严重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失败原因及再手术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失败17例应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再手术治疗。结果空心加压螺钉再手术组均临床愈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再手术组未出现早期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术中及术后正确处理非常重要,内固定失败患者行再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方法以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骨肿瘤     
人工补片在恶性肿瘤人工关节置换修补中的临床应用;钛网联合前路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对我院101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DHS内固定组56例,优良率92.86%,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优良率57.78%。DHS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在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笔者认为DHS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动力加压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