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予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41例,均获显微镜下全切除,其中9例一并切除与瘤体伴行神经。术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者36例,未变化者5例。未出现与神经功能相关症状体征加重病例,9例切除粘连神经束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仅遗留部分术前症状,均能耐受,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死亡。38例获得随访(3-55个月),末次随访均恢复较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开眶入路摘除眶尖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眶尖、视神经管或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先经神经外科作经额部的四边形额肌骨瓣,然后沿前颅窝底整块取下眶顶骨板或分两块眶顶骨板,切开骨膜进入眶内,由眼科医师完成眶内肿瘤切除,再由神经外科医师继续处理有颅眶沟通者的颅内部分并关闭切口。结果23例中有20例完整摘除肿瘤,3例部分摘除。术后视力无下降,术前19例视力下降者,术后14例有提高。眼球突出度平均降低2.0mm;眼球轻度下陷1例;术后发热1例。无1例发生与开颅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科与神经外科联合行改良经颅开眶入路眶尖肿瘤摘除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暴露眶尖肿瘤,达到完整摘除肿瘤的目的,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2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够直接改善治疗效果,手术护士术前备好显微器械,术中娴熟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神经鞘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颈侧入路切除肿瘤者14例,经口径路切除肿瘤者3例,1例面神经鞘瘤经乳突根治径路切除。结果1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2例术后出现声嘶。结论神经鞘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应手术完整摘除,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6例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4例上皮样囊肿进行显微外科切除 ,其中 2 8例行枕下路 ,6例行幕上下联合入路 ,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壁与其周围组织分离并切除 ,如切除困难应予以充分电灼。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2 8例 ,部分切除 6例 ,面神经保留 2 5例 ,术后死亡 3例 ,2例死于脑干损伤 ,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 ;术后症状改善 2 5例 ,无变化 4例 ,症状加重 5例 ,随访 10个月~ 3年 ,复发 2例 ,均再次手术 ,再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能提高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全切率和疗效 ,在最大限度内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效地保护了其周围的脑干、颅神经、静脉窦及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6月~1989年10月我院眼科用AB型超声波探查了735例病人的双眼,发现眶内有肿瘤77例。男64例,女13例,年龄4个月~68岁,病程15天~2年8个月,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49例。其中眶内血肿6例占6.4%,淋巴上皮病变1例,泪腺混合瘤17例,横纹肌肉瘤1例,眼眶囊肿10例,眼眶血管瘤6例,视神经鞘瘤2例,眼眶骨瘤5例。眶内炎症13例,筛窦囊肿15例,Gvaves眼病1例。本组病例用OCUSCAN—400接触式AB超声扫描仪作眼球的轴位、非轴位、冠状位扫描。讨论:眼眶内的软组织大多位于眼球后,除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4例上皮样囊肿进行显微外科切除。其中28例行枕下路,6例行幕上下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壁与其周围组织分离并切除,如切除困难应予以充分电灼。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8例,部分切除6例,面神经保留25例,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脑干损伤,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术后症状改善25例,无变化4例,症状加重5例。随访10个月-3年,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再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能提高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全切率和疗效。在最大限度内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其周围的脑干,颅神经,静脉窦及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36例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结果36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其中3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个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能保全正常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6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36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置:肿瘤位于颈段18例,胸段10例,腰段5例,骶段3例;术后病理表明: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各1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9例。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25例,轻度好转10例,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比较好,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肢体周围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5月至201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肢体周围神经鞘瘤16例。手术采用常规神经探查切口,从两端正常组织处向肿瘤解剖,游离出神经干及肿块。之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的分离及取出,不切除肿瘤包膜,确保神经干的连续性,并尽可能减少损伤神经束间的交通支。结果本组16例均在确保神经干连续性的基础上将肿瘤的完整取出,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39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感觉及运动正常;2例感觉功能恢复正常,运动功能部分恢复,肌力4级;1例尺神经鞘瘤9年,感觉功能大部分恢复,肌力3级,手内肌未见恢复。全部患者Tinel征(-),均未见复发。结论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用一般外科方法切除,易损伤正常神经纤维,带来神经功能损害。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把手术做得更为精细,减少或避神经损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 12a来我科对 83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 :本组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 36例 ,其中 1例恶变 ,占 4 3.4 % ;脊膜瘤 16例 ,占 19.3% ;先天性肿瘤 (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畸胎瘤 ) 13例 ,占 15 .7% ;脂肪瘤 10例 ,其中 6例合并脊柱裂和脊膜膨出 ,占 12 .0 % ;胶质瘤 5例 ,占 6 .0% ;其他有 :硬脊膜外滑膜囊肿 1例 ,肠源性囊肿 1例 ,囊虫病 1例。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 6 1例 ,占 73.3% ;硬脊膜外肿瘤 15例 ,占 18.4 % ;脊髓内肿瘤 7例 ,占 8.3%。肿瘤位于胸段者 4 1例 ,占 4 9.4 % ;腰骶段者 2 3例 ,占 2 7.8% ;颈段者 19例 ,占 2 2 .9%。 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显微外科手术 2 9例 ,肿瘤全切 4 8例 ,次全切 16例 ,大部分切除 19例 ,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6 9例 ,轻度好转 12例 ,2例术后肢体瘫痪加重。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 ,手术效果好 ,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尤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30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5例,3例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2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经对症治疗均于术后1周恢复正常;1例胆质瘤患者术后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经对症治疗2局后痊愈。本组无一例死亡,无脑出血、颈内动脉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罗开俭  孙业忠 《贵州医药》2001,25(8):716-717
哑铃型肿瘤约占椎型管内肿瘤的 5 7%~14 2 % ,以神经鞘瘤居多 ,占 90 % ,其次为脊膜瘤、骨软骨瘤等。该类肿瘤手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常需行二期手术方能将其全切除。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采用L型切口一次切除椎管内哑铃型肿瘤 6例 ,疗效满意 ,术后CT及MRI显示无肿瘤组织残留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采用本手术入路治疗椎管哑铃型肿瘤共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年龄 4 1~ 57岁 ,平均年龄 4 5岁 ,病程 1~ 8年。其中颈段 4例 ,胸、腰段各一例 ,4例位于硬膜内外 ,2例位于硬膜外。神经鞘瘤 4例 ,脊…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肿瘤3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及骨科收治33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8例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10例,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转移性肿瘤1例,室管膜瘤2例。2例髓内胶质瘤术后不全瘫,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均恢复。结论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手术效果较好。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侧壁开眶术是治疗球后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而目前临床常用钢丝、缝线,固定骨瓣,甚至骨膜包埋固定骨瓣,因而导致了外侧壁开眶术切除骨瓣范围较小,而且术后骨瓣解剖复位差,恢复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外观影响大。特别是对于眼眶外上方体积较大的肿瘤、眶内上方蔓延至眶尖肿瘤、视神经内下方眶尖肿瘤的手术暴露和完整摘除非常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眼眶肿瘤的治疗水平我科引进改良外侧壁开眶术并联合微型钛钉钛板內固定眶外侧壁治疗眼眶内肿瘤,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入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9):45-46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颅眶沟通瘤进行分型并据此选择手术入路。结果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的部位及侵袭范围将颅眶沟通瘤分为5型,即:颅眶型、颅眶鼻型、眶颅型、颅眶-颅内外型、鼻眶颅型。手术切除31例,依肿瘤的分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较好,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依据CT及B超诊断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部位及侵袭范围分类,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后要装眼座植入物,笔者采用自体巩膜包裹自体骨或牙用打样膏制成眼座植入,治疗4例患者,现介绍如下。4例均为男性,年龄20~35岁,致伤原因2例为爆炸伤,1例车祸伤;1例锐器伤球内容剜除术后,2次手术(伤后1年)时巩膜壁尚存,但变形,前3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清洁术眼,认真分离结膜,确定4条直肌,予置缝线备用,沿球壁向眶锥分离,断直肌,球壁缝线牵引眼球,至仅留视神经,上提眼球,置入视神经勺,然后将牵引线交助手,主刀将视神经勺压向眶锥,置入视神经剪,尽量将视神经眶内段切除,眼球取出后迅速将热盐水纱球压入眶锥…  相似文献   

18.
杨夏  刘瑜  肖桃  蒙丽 《贵州医药》2007,31(8):718-718
外侧壁开眶术是治疗球后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而目前临床常用钢丝、缝线,固定骨瓣,甚至骨膜包埋固定骨瓣,因而导致了外侧壁开眶术切除骨瓣范围较小,而且术后骨瓣解剖复位差,恢复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外观影响大。特别是对于眼眶外上方体积较大的肿瘤、眶内上方蔓延至眶尖肿瘤、视神经内下方眶尖肿瘤的手术暴露和完整摘除非常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眼眶肿瘤的治疗水平我科引进改良外侧壁开眶术并联合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眶外侧壁治疗眼眶内肿瘤,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下锁孔入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颞下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8例患者临床资料,4例三叉神经鞘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脑膜瘤。结果本组术野均暴露清晰,术中无因病情变化或暴露不良而扩大切口及骨窗者。肿瘤均获全切除,均经病理学确诊,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