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六经钤百病”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喜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0-211,226
《伤寒论》之“六经”,即所谓“三阴三阳”,实质是古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归纳概括人体生理功能的结果,首先是不同于五脏五系统的人体生理六系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情况下六系统功能存在不平衡.三阴三阳又是人群体质六分类。而三阴三阳辨证,即“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在辨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参照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同样适合于多种内伤杂病,古人所谓“六经钤百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俗称六经辨证,出自《伤寒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内容丰富,实质上在三阴三阳各系统病病变基础上,参照患者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具有辨体质、辨病机的内涵。学习《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逐渐体悟。既要掌握细节,探究三阴三阳辨证的具体方法;又要由博返约,以指导临床实践为目标。集思广益,才能加深对三阴三阳辨证临床普适性的认识,并有效指导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的研究认为,三阴三阳等六个概念,只是阴阳的划分,并无所指的具体物质,只有与存在具体物性的概念结合起来,才具有物质性,《伤寒论》中,张仲景创造性地将太阳等六个概念与"病"结合起来,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病,"病"就是存在具体物质性的概念,"病"是人体产生的,因而"病"具有物质性。太阳病等六病的辨证论治,就是辨人体的"病",论治人体的"病"。《伤寒论》三阴三阳是指"病",离开了"病",三阴三阳就无具体所指的物质性了。  相似文献   

5.
三阴三阳辨证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视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体质形成的原因,揭示了三阴三阳体质分类及其重要临床意义。还重视辨病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糖尿病内热伤阴耗气基本病机。并重视辨方证,认为辨方证是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之一,辨方证应与辨体质与辨病机相结合。基于此提出的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经实践证明,非常切合实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78-980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各有三个时辰的"欲解时",然其在临床辨治的应用方法一直缺乏明确的解读。顾植山教授结合《黄帝内经》解读"三阴三阳""开阖枢"的动态有序变化的时空规律,发现三阴三阳六经病在其欲解时段可出现规律性的临床特征,进而提出了"六经病欲解时"的特色临床辨治理论,拓宽了伤寒经方的应用方法。通过导师老膺荣经治的三个临床病案,初步介绍龙砂医学流派这一基于伤寒六经病"欲解时"理论的特色辨治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经历代医家努力,日趋完善。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但体质分类方法众多,阴阳分类、五行分类、三阴三阳分类以及九分法,各有特色,应该结合养生与临床治病实践,引入临床流行病学、量表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述辨方证与三阴三阳的关系,认为以三阴三阳统方证,在辨三阴三阳体质及三阴三阳系统病变的基础上进行辨方证,临床上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创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笔者就其中"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运用浅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 "六经病欲解时"含义"六经"即"三阴三阳",代表一年四季或昼夜阴阳变化的六个"时序"。如果从《素问·阴阳离合论》之"开、阖、枢"来理解,三阴三阳也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生长收藏"的具体表现。《伤寒论》提出六经在一昼夜中各有"当旺之时",即"六经病欲解时"(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蕴含了丰富多样的辨证方法,然而一般只提到脏腑经络辨证,实际上,在《金匮要略》中,亦有三阴三阳辨证、八纲辨证、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病模式、部位辨证、分阶段—分层次—分期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三阴三阳新解及其临床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喜 《中医杂志》2007,48(3):208-210
对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问题,古今医家争议很大,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多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为主的外感病,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种外感热病,并不限于风寒外感,甚至有医家主张“六经钤百病”,认为可以统治内伤、外感各种疾病。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尤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和科研工作,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略有所悟,著成《伤寒论与中医现代临床》,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略有所得,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必定会涉及到"六经病"和"六经辨证"这两个重要概念。与"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直接相关的是"六经"。长期以来有关《伤寒论》之"六经"实质的争鸣偏离了文献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学术发展史的根据,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术认识上的混乱,甚至使得有些人不顾文献事实而加以任意曲解,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黄帝内经》中"六经"的概念,并回溯了宋代医家朱肱最初提出"六经病"的基本意义、进而从三阳三阴之名实方面强调了仲景创立三阳三阴辨证方法是用来认识伤寒病之发病特点及其传变规律,最后得出了经脉之"六经"不能取代《伤寒论》三阳三阴的结论。如果以约定俗成的态度将《伤寒论》之三阳三阴病定型为"六经病",则必须将"六经"还原到三阳三阴,用三阳三阴的方法来认识《伤寒论》所论之伤寒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故以八纲、脏腑等辨证"司外揣内",确立病机,结合体表局部皮损,可以拟出证治方案。但整体与局部的复杂关系并非俱是整体决定局部,一定条件下局部的病变也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体。笔者认为,临证引入六经辨证方法,即先辨病(三阴三阳病),次辨脉(阴脉、阳脉、独脉),再辨证(方证),最后定方,可有效解决整体与局部复杂关系。《伤寒论》每篇标有"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说明脉象与病、证候、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四方面应结  相似文献   

15.
程维克 《河南中医》1997,17(3):137-138
伤寒六经纵横谈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230038)主题词中医名词六经辨证张仲景以六经为纲辨治伤寒,六经亦称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笔者就六经名称及分证来由作如下探讨。1六经名称来由于《易》1.1由易学三阴三阳启迪在易学中,六经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六经辨证角度出发,探讨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继发顽固性失眠(IISS)的辨治特色。方法:运用仲景六经辨证方法,结合营卫学说、胃气学说、神明学说加以探讨。结果:"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与"胃气不和,枢机不利"是IISS的主要病机;和法、通法是IISS六经论治的主要方法:"大建中州,顾护后天"、"益阴扶阳,三阴并治"是IISS六经辨治的关键和根本。结论:从六经辨治IISS,发病初期,辨在三阳经;发病后期,辨在三阴经。治疗上以和法、通法为主,重视枢机,三阴并重,对于改善睡眠,增强正气,缓解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仲景学说全程性、多维度的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7.
《类证活人书》的"足六经",即"足六经脉",却误为"经络",后人对"六经"的争论,与单用简称的"经"也有关系,如果用固有全称"经脉"概念,"六经"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省掉了后面的经脉,导致"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的误解。《素问·热论》是外感热病的六经脉分证,未形成系统辨证论治理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辨证论治是系统理论,是在《素问·热论》六经脉分证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继承传统中医思维,创新发展辨证论治方法,构建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体系。在总结经典与历代医家临床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形成临床系统思维方法理论。天之辨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地之辨体现了不同的方位、地域、同一地方的高下不同,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影响,辨人包括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物质基础,三阴三阳,升降出入,开阖枢,辨病包括辨病史、病因、病象、病机,辨时即辨发病和疾病加重或最重的时间,丰富、发展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在临床过程中,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体系可以让我们的临床治疗思维更全面。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文字古朴,文意深邃,极难理解深透,本文重在梳理《伤寒论》核心——六经辨证,勾勒出其中医理论内涵:认为"六经"以"阴阳"为核心,它的分类基于人体"阴阳"的变化为主线,分出三阴三阳六个具有特征性的系统。"六经学说"融合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正邪等理论,考虑到了病因、体质、病性、病势、病位的特点。在"六经辨证体系"下,仲景提出了"扶阳气、存津液、调和阴阳"的治疗总则,并采用了宣表、通里、补虚、泄实等各种治疗手段。至此,仲景"六经辨证体系"完成了中医"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绝不可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