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1998-2006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 min。术后2-4 d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病人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42例 ,横结肠造瘘术 3 3例 ,直肠瘘管扩张术 3例。二期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2例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3 0例。结果  1例术后出现肛门失禁 ,2例术后出现肛门严重狭窄 ,3例瘘管复发 ,4例横结肠造瘘术后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为 :高中位肛门闭锁一般应在新生儿期行横结肠造瘘术 ,待 6~ 12个月时实施骶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可先作瘘管扩张以利排便 ,6个月后行会阴肛门成形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低位闭锁可在新生儿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后矢状入路保留内括约肌直肠肛门成形术并直肠内拖出式巨结肠切除治疗合并中低位瘘管女性肛门闭锁的经验.方法 对2005年8月~2007年9月本院10例肛门闭锁合并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及继发巨结肠的女性患儿应用后矢状入路拖出式巨结肠切除并保留远端直肠肌鞘的方法 治疗,术后对随访结果 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症状满意,无肛门狭窄及明显失禁.经直肠肛管测压,4例患儿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阳性,其余阴性.结论 改良Pena术治疗合并中低位瘘管并继发巨结肠女性肛门闭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肛管内超声(EUS)和肛直肠测压检查对肛门闭锁术后肛门功能做客观评价,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对34例肛门闭锁术后患儿分别采用 EUS、肛直肠测压测量肛管中位肛门水平内括约肌(IAS)厚度、肛门外括约肌(EAS)厚度、肛周肌肉血供及弹性、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情况,并结合临床评分评价术后肛门功能。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Pea 组)及经会阴肛门成形术(经会阴组),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高位组、中间位组、低位组,4例无肛门直肠疾病及手术史儿童为对照组,对Pea 组、经会阴组及对照组肛管中位水平IAS、FAS 厚度行组间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1)EUS 测得肛门闭锁术后患儿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厚度优良率为100%,肛直肠测压括约肌松弛反射引出的优良率为91.2%,均高于肛门功能临床评分优组的70.6%,客观指标的恢复先于主观指标,可以通过参照客观指标,对主观指标恢复不满意的患儿有针对性的行个体化功能锻炼。(2)Pea 组测得肛门闭锁术后患儿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分别为:(1.42±0.22)mm 及(3.21±0.25)mm,经会阴组为(1.33±0.22)mm 及(3.10±0.33)mm,对照组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分别为(1.21±0.17)mm 及(3.00±0.18)m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20例Pea 术后行EUS 检查,6例检测到骶尾部肛周肌肉缺损。结论 EUS 可客观评价肛门闭锁术后括约肌重建的解剖机构,EUS 结合肛直肠测压可以作为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354例ARMs患儿行经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15例(4.24%)出现直肠黏膜脱垂.②无肛伴直肠舟状窝瘘、中位及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经(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患儿,男性80例,女性42例,骶尾部畸形组23例,无畸形组99例,脊髓栓系组5例,无脊髓栓系组117例,3组分别经x2检验,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1±0.101,未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8±0.085,两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不高,与直肠盲端的位置高低有关,闭锁盲端位置越高术后越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与性别、是否合并骶尾部畸形及脊髓栓系无关,与骶尾比值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1985年5月~1990年4月对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6例患者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全部女性。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24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1例在新生儿期行会阴肛门切开术,术后并肛门重度狭窄(仅0.2cm)和直肠、乙壮结肠代偿性扩张。另一例合并先天宫颈闭锁,子宫、输卵管巨大“巧克力”囊肿。早期5例随访证明,术后均有排便感和控制排便能力,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手术方式一、术前准备术前3天进流质,并口服灭滴灵和庆大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行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和特点.结果: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月开始跟踪随访,18例患儿无任何症状肛门功能良好排便正常,1例肛门狭窄,1例便失禁.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切口、肛门造口精心的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20例,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肛门直肠瘘管扩张术3例,放弃治疗4例.结果 3例术后出现肛门严重狭窄,2例术后出现肛门失禁,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后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高中位肛门闭锁一般应在出生后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待6-12个月后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阴道会阴瘘,先做瘘管扩张以利排便6个月后行会阴肛门成形术,低位闭锁可在出生后发现急时行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岳兵  费锡善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82-1083
目的总结骶管麻醉在肛门及会阴区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100例肛门及会阴区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解剖学方法进行骶管阻滞麻醉。结果本组100例,骶管阻滞成功98例,成功率为98%,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骶管阻滞对肛门及会阴区手术麻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在基层医院有较好的安全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闭锁治疗体会。方法:1990年-2002年共收治51例,其中高位无肛17例,中间位10例,低位24例,分别采用会阴肛门成形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成形术后均行半年-1年的扩肛治疗。术后存活者随访2—10年。结果:51例共存活45例,死亡6例。低位便失禁发生率4.3%,肛门狭窄无;中间位I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50%,肛门狭窄无,分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40%,肛门狭窄无:高位I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100%,肛门狭窄发生率66.7%,分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88.9%,肛门狭窄发生率66.7%。结论:低位锁肛I期手术效果良好;中间位及高位分期手术可以提高生存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有效的护理和支持疗法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术后随访、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4):333-334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方法25例Chiari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其中未开放硬膜12例,开放硬膜13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6年,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3,P〉0.05)。结论不开放硬膜与开放硬膜手术均可达到后颅窝减压目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indications, operative methods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and to report two cases of DeBakey type I aortic dissection treated with the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METHODS Two cases of DeBakey type I aortic dissection were operated with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via the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t the first stage, a tubular dangling aortic graft prosthesis ("elephant trunk") was inserted into the distal aorta while replacing the ascending aorta and aortic arch. The distal elephant trunk prosthesis was then used at the second stage involving the replacement of the sections of the distal aorta via a left-sided thoracotomy.
RESULTS The two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Ultrafast computed tomograph (UFCT) showed that the two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the first stage operation, and the second stage procedure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CONCLUSIONS The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is a multiple stage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aneurysmal diseases of the aorta. The procedure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ho have combined diseases of both ascending aorta plus aortic arch segments and descending aortic aneurysm.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patients with DeBakey type I aortic dissection. Some patients can be cured after the first stag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0例,术中肠镜检查确诊4例,本组手术12例,2例行DSA栓塞成功,全组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要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应用该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以达到斜坡下部至颈3椎体上缘,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 C1,2水平约20.1 mm,C2,3水平约16.2 mm;16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脑脊液漏,1例严重的舌肿胀,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组织中bFGF、PC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4 8例手术切除新鲜血管瘤标本 ,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肥大细胞计数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发现 4 8例标本中有血管瘤 36例 ,血管畸形 12例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1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0例。肥大细胞数量及PCNA、bFGF表达水平在血管瘤增生期明显升高 ,与退化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 ,同时肥大细胞计数及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并认为肥大细胞、bFGF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74年间治疗的33例乳腺癌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17例接受了乳癌根治术,7例接受了单乳切除术,9例接受了手术+术后放疗。Ⅰ、Ⅱ期的乳癌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平均生存期超过10年。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160例临床和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探讨两种分期方法误差之原因。方法对16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为18.1%,II期为60.0%。手术前后分期误差及病理类型改变的原因有:(1)术前分段诊刮时漏刮受累的宫颈组织或宫腔组织脱入颈管内而造成期别误诊;(2)术前诊刮获取的组织量少,造成难以进行病理分类;(3)个别病例宫颈管粘膜小癌灶诊刮时被刮除等。结论根据手术病理分期指导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由于临床II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误差率较高,在诊治上应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扁桃体高分化鳞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方法:对2例晚期扁桃体高分化鳞癌患者。行功能性颈清扫术,经颈-颌-扁桃体联合进路切除肿瘤,并采用胸大肌肌皮辩Ⅰ期修复。结果:术后分别随访2和3年,均健在,无肿瘤复发,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晚期扁桃体高分化鳞癌手术治疗宜取颈-颌-扁桃体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式,配合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肌皮瓣成活率高,适合咽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颅底畸形伴脑积水和脊髓空洞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介绍手术的具体实施分三步进行,并强调手术注意要点。结果:6例患者一期手术成功,术后随访2年,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脑室基本正常,脊髓空洞闭合。结论:一期手术治疗颅底畸形伴脑积水和脊髓空洞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25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切口感染4例,无吻合口瘘和其它并发症。结论只要得当手术适应证掌握,左半结肠痛急性梗阻应争取Ⅰ期切除吻合,术中肠道有效减压灌洗是进行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留置肛管或术后及早扩肛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