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青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323-323,325
回顾性分析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产后出血情况及分娩期处理。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59例(16.57%),且出血量较血小板正常者明显增多,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有明显影响,产时以产科指征决定剖宫产可行,但宜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凡利俊 《河北医学》2001,7(12):1093-1094
近年来,我们在围产保健工作中发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较多.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与病残儿出生率,提高保健工作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制订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对在本院分娩的175例产妇出血情况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吴玉英  施月秋  邬华 《广西医学》2010,32(3):319-32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和分娩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处理的经验。结果病因: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9例(37.5%),妊娠期高血压5例(20.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37.5%),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1例(4.2%)。经阴道分娩1例(4.2%),剖宫产23例(95.8%)。发生产后出血7例(29.2%)。足月儿20例,早产儿4例,均存活。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至50×10^9/L以上,孕妇无症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孕妇孕期每2周1次监测血小板,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激素治疗。于分娩、手术、麻醉前提升血小板,可防治产后大出血、新生儿出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研究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81.5%(92/113)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方式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别,产后血小板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减少症诊断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手术指针,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芳  王增艳  王萍萍 《医学综述》2009,15(8):1264-126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2001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分娩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或分娩期输新鲜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50例中31例经阴分娩,19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系统研究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该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的52例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孕妇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程度与出血的关系、分娩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以及分娩后血小板的恢复情况。结果52例PAT孕妇87%(45/52例)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50-99×109/L),一般无明显自发出血、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种方式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别,产后血小板在2~12周恢复正常。结论PAT诊断首先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轻度血小板减少PAT可自然分娩,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并采取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PT)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68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中阴道分娩 2 6例 ,剖宫产 42例 ,发生产后出血 9例 ,产后出血率为 13 .2 4%。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组中 ,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产 (t =3 .3 45 ,P <0 .0 1)。无一例孕产妇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围生儿死亡 3例 ,新生儿头皮下血肿 2例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9例 ,其母均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结论 妊娠中晚期以糖皮质激素等内科治疗为主 ,不主张过分依赖血小板制剂 ,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 ,当血小板极低时为防止母儿并发症可选择性行剖宫产 ,术前、术中、术后适当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地防止分娩期母儿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全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间就诊的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口服氨肽素、升白胺等药物治疗;低于20×109/L时给予皮质激素、丙球和/或输入血小板等;终止妊娠前应提高血小板水平。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12.0%和40.0%,三组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75.0%、50.0%和4.2%,差异幸免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8例,其中医学源性早产6例。1例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血小板分别为35×109/L和76×109/L,其余血小板均正常。PAT产妇在产后5周血小板恢复正常,再障及白血病患者3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全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患,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彩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07-50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701例在我院就诊的病例中,其中82例血小板数<100×109/L,发生率为3.31%.其中生理性的56例占68.3%.妊高征14例占17.1%.妊娠合并ITP 10例占12.2%,其他2例占2.4%.82例中剖宫产的59例.阴道分娩的21例,转诊2例.产后出血7例.结论 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本病的治疗采取在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终止妊娠前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IVIG及血小板制剂是确保母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的临床特征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PAT孕妇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参数,分娩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39例PAT孕妇84.6%(33/39)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99)×109/L],患病组剖宫产术或经阴道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PAT组,血浆凝血致活酶(plasma thromboplastin,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T大多数为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正常、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并采取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产后出血(PPH)236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h内占90.2%。引起PPH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71.2%),其次为胎盘因素(21.6%),妊娠合并症,有人流史等。强调产前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产时尽量缩短第三产程,产后2h的严密观察是防治PPH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谭玲  冯菊华 《四川医学》2013,(12):1860-186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心衰的临床处理,及终止妊娠时间、分娩方式选择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共135例妊娠期心衰患者,根据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心衰控制时间和术前心功能状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剖宫产显著增高,P〈0.05;37~39+6孕周剖宫产较32~36+6孕周剖宫产围产期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控制心衰时间大于48h,新生儿窒息风险显著增加,P〈0.0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亦显著增加,P〈0.05;心功能Ⅰ~Ⅱ级剖宫产较Ⅲ~Ⅳ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妊娠期心衰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最好在32~36+6孕周内,根据母亲心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陈艳  庞燕  廖妮虹 《现代医学》2014,(6):658-66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特点和妊娠结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A组,另选择同期住院6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前置胎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新生儿中早产儿、Apgar评分〈7分及死亡率稍高于B组,出生体重稍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产科医生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产褥期抑郁症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产褥期抑郁症与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文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孕足月单胎健康初产妇,按产科常规分娩而不进行干预,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派专人对240例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随访,以直接询问和观察的方式填表,分析240例产妇的情绪变化,用SDS诊断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240例产妇发生抑郁症状81例,发生率33.75%,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文化程度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而产妇的职业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无关.结论应该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6.
苏文芳  许翔  马玉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14-1015,1019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中期妊娠引产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84-1285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药物引产特点。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妊娠中期药物引产后密切随访者与无规范随访者引产效果。结果:密切随访者与无规范随访者完全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密切随访者流产后出血时间比无规范随访者明显缩短(P〈0.01)。结论:妊娠中期药物引产后应注意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7月的50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诊疗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盆腔炎症、前一次腹部手术史及其手术方式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盆腔炎症,改善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选择最佳的异位妊娠治疗方式是预防并降低本地重复性异位妊娠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京沫  梁毅姝 《右江医学》2001,29(4):310-312
对 198 8~ 1998年间的目测加收集测量法诊断的产后出血 1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3.7% ,产后出血原因位次为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它 (妊高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征等 )等 ,产后出血易发于 2 0~ 2 4岁组 ,胎产次增加致产后出血率增加 ;胎儿随体重增加 ,特别是≥ 4.0kg以上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剖宫产产后出血高于阴道分娩 ;阴道手术助产与顺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明显 ,前者高于后者。产后出血病例中 79.2 7%出血量为 40 0~ 5 99ml,一般≤ 80 0ml。产后出血率的降低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双胎妊娠病例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周分别为28~33+6周,34~36+6周及37~39周(分为A、B、C3组)的270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产妇分娩并发症、胎位、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同时记录了绒毛膜性与分娩孕周的关系.结果 3组孕周中,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阴道分娩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50%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及5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于34~36+6周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暂无确切证据证明在某一孕周剖宫产对于妊娠结局优于阴道分娩,但随孕周及胎儿体质量的增加,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避免阴道试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