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腰椎滑脱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收治1例患者,因反复腰腿痛多年且病史较长,在当地基层医院等不同医疗机构就诊多次,均考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规理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及营养神经、脱水消肿剂处理后症状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
蔡鑫  施咏毅  陆祯  王震  姜宏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73-87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4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A组),单纯髓核摘除手术组(B组),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组(C组);其中A组219例,B组115例,C组87例。根据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及随访时病变椎间隙高度并观察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据此对各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7.4年(5~10年)。A组219例中优良184例(优良率84%),差35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3.07±1.75)mm,31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B组115例中优良102例(优良率89%),差13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4.91±1.63)mm,18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C组87例优良81例(优良率93%),差6例;病变间隙高度随访中无明显丢失,21例出现邻近间隙的退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8例,分为A组(非手术治疗组)571例,确诊后主要行药物、牵引、大推拿整复术治疗;B组(手术治疗组)337例,确诊后平均7d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开窗226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术56例,全椎板减压术13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随访时间6.4年;再根据随访时间的长短(以5年为界),将A、B组分别分为A1、B1组(远期疗效组,平均随访时间9.2年)和A2、B2组(近期疗效组,平均随访时间4.31年)。结果A组治愈率为61.29%,B组治愈率为76.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A1组治愈率为52.02%,B1组治愈率为63.10%,两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的差异(P〉0.05);A2组治愈率为65.32%,B2组治愈率为82.90%,两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手术组共有36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0.68%。非手术组有100例(17.51%)患者复发腰腿痛。结论我们认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首先要进行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有其局限性且症状容易反复,同时尽管手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与恢复患者功能,却有一定的并发症存在。  相似文献   

4.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致病因素复杂,多由劳损、年龄增长、不良姿势等导致~[1]。腰椎退行性病变容易导致腰骶神经受压,导致腰腿疼痛、麻木等相关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同时也存在其他病变可导致腰骶神经压迫的症状。如何准确诊断、鉴别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尤其是如何定位神经受损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应用METRX内窥镜手术系统辅助下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出现疼痛、麻木症状加重,1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对症处理均治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9±17)分,术后3个月为(38±19)分,末次随访为(15±13)分;VAS评分:术前为(7.2±1.0)分,术后3个月为(5.1±1.1)分,末次随访为(1.5±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内肿瘤等疾病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椎板切除术是治疗此类疾病常规的手术步骤和常用的减压方式,能够明显缓解腰部和下肢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然而,约有10%~15%的患者会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充满争论的领域。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装置在国内外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外科治疗手段。但随着相关报道的逐渐增加,也产生了不少争论,对有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系统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显微镜下后正中小切口和经皮椎弓根螺钉两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MIS-TLIF手术组(显微镜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MIS-TLIF手术组(经皮组)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组(开放组)。其中显微镜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42~83 (63.29±9.09)岁;经皮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5~82 (63.37±7.50)岁;开放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51~82 (63.76±8.21)岁。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等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3 d,3、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评价腰腿疼痛缓解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腰椎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评价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 Siepe 椎间融合标准分析椎间融合率。结果:11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显微镜组有1例术后8 d皮下积液,经皮穿刺引流腰围加压后,延迟愈合;经皮钉组有2例出现减压侧椎旁肌肉肌肉坏死,经清创手术治疗后延迟愈合;开放组有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术中即予游离脂肪组织填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①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均增加,开放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减少(P<0.05)。②术后12个月3组患者ODI、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 d时增高,开放组在术后3 d,3、12个月时均增高;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增高(P<0.05)。④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腰椎滑脱率较术前均减少(P<0.05),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腰椎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的MIS-TLIF和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的MIS-T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是安全有效的,显微镜下的MIS-TLIF手术可能更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和短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与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2种术式卫生经济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0例,女21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7.9...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通常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软组织及相关骨性结构在腰椎屈曲、后伸时发生异常运动导致动力性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冯宇  陈名智 《中国骨伤》1998,11(1):15-15
××,男,23岁。腰腿痛1年余,左大腿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8月。查体:膝上10cm周径左侧较右侧小3.5cm,肌张力, 趾背伸肌力,膝腱反射皆左侧减弱。腰椎正侧斜位片正常。椎管造影:腰4、5处油柱明显狭窄,椎管前缘发现较深弧形压迹,双侧神经根未完全充盈,腰3、4前缘亦显小弧形改变,斜位神经根未见明显受压。手术医师阅片发现正位片上碘油柱于腰3推弓根内侧有1×0.3cm梭形透光环,同一水平有推弓根内侧有1×0.3cm弧形透光环,界限清楚,其中心密度与碘油柱相同。CT示:腰3、4及腰4、5椎间盘向后突…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估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月行PLIF及TLIF的2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评分改善率、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比较2种术式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异同。 结果 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PLIF高于TLIF,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IF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二者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月行PLIF及TLIF的2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比较2种术式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异同。结果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PLIF高于TLIF,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二者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术中神经根局部应用曲安奈德,对照未行该治疗组,比较评估术中应用曲安奈德对减轻术后早期神经根水肿反应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5例,术中神经节给药组96 例和对照组89例。在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束后缝合伤口前,实验组在神经根周围放入含有曲安奈德的明胶海绵。对照组:神经根周围放入不含任何药物的明胶海绵。对比两组发生神经根水肿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两组发生神经根水肿反应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6h、12 h,1~12d腰臀部及手术侧下肢疼痛情况行 VAS 视觉评分,通过统计分析评估术中神经根局部应用曲安奈德对减少术后早期神经根水肿反应的作用。结果:两组术后神经根功能在术后即刻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两组神经痛在水肿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反跳”,实验组“反跳”率(36.5%)明显低于对照组(57.3%),P<0.05,实验组的改善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生神经根水肿反应的两组中,实验组水肿期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水肿前期及水肿后期,两组均可达到良好水平,且两组的VAS评分统计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神经根周围放入含有曲安奈德的明胶海绵,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的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神经根水肿反应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减轻反应性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建金  王立金 《中国骨伤》2000,13(5):317-317
自1992年9月~1997年5月对疑有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77例作硬膜外造影,发现阳性诊断68例,手术治疗45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2例,女25例,年龄20~68岁,病史20天~10年,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活动性肺结核。2 检查方法  本组均采用76%泛影葡胺12mL 2%利多卡因5mL 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3mL,用时混合均匀,术前作碘过敏试验,禁食。于L2,3棘突间作硬膜外穿刺(如穿刺失败,进入蛛网膜腔,一周后,重作硬膜外穿刺),推入15mL混合液,拔除穿刺针,用9号针头于骶管推入5mL混合液。因多数病例有硬膜外腔粘连、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2018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6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的为TESSYS组,共34例,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为开放组,共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SSY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早期并发症1例,开放组早期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随访6~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3个月,TESSYS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TESSYS组优良率94.12%;而开放组优良率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TESSYS术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Wiltse肌间隙入路与经多裂肌入路术式,在单节段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对脊旁多裂肌损伤程度的差别,为肌间隙入路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应用小切口TLIF术治疗一组连续的单侧下肢症状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46例。减压侧统一通过经多裂肌肌内入路,非减压侧随机分组,住院日奇数患者实施肌间隙入路,住院日偶数患者实施肌内入路。肌间隙入路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6~74岁,平均(52.7±9.2)岁;L3,4病变1例,L4,5病变12例,L5S1病变9例。肌内入路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2~72岁,平均(51.8±8.7)岁;L3,4病变2例,L4,5病变14例,L5S1病变8例。记录两组病例的非减压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MRI复查,并进行手术节段水平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和T2信号强度比率测量,组内和组间比较两种术式多裂肌萎缩及脂肪化退变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原始病变、切口缝合时间无显著差别,而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皮肤切口至置钉完毕时间明显低于肌内入路组(P<0.01)。两组非减压侧,术前VAS分值无明显差别;而术后1、6、12个月,肌间隙入路组VAS分值明显低于肌内入路组(P<0.01)。组内配对比较和组间比较,肌间隙入路术后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减小百分率和T2信号强度比率增加百分率均明显小于肌内入路术式(P<0.01)。结论:与肌内入路术式相比,肌间隙入路术式具有出血少、入路简单、置钉容易、对脊旁肌多裂肌损伤小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generel spinesystem,GSS)治疗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1例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6~61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18个月。予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摄X线片,行CT、MR/检查,均证实所有患者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病变间隙:L4-5,合并L5、S1 16例,L3-4合并L4-5,及L5、S15例。手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共47个间隙,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47个间隙。结果21例获随访1~2年,平均13个月。手术疗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患者主观评定满意14例,基本满意7例;未出现断钉、松动及骨不融合现象。术后复查X线片所有患者均于8~12个月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术融合、GSS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与非手术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临床上按病因一般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ISS)两类,LSS以先天椎板肥厚、椎弓根短缩及骨性中央管狭窄为特点,诊断较易明确,一般采用手术治疗。DLSS多因组成腰椎管相应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