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疾病.EMs是妇产科不孕的常见原因,但其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至今仍无有效方法治愈,其原因包括多方面且十分复杂.近几年多位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机械性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应答异常,腹腔液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前列腺素的改变),以及内分泌异常(高催乳素血症,β-内啡肽分泌异常,卵巢功能障碍及黄体功能不足)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新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伴许多症状,包括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认识已研究多年,现总结了近年新的学说,以提高我们对此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而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作为A组,单纯免疫不孕症患者30例作为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免疫不孕症27例作为C组,测定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睾酮、催乳素、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测定抗精子抗体(As 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阳性率以及血清As Ab、EMAb阳性率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者FSH、L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As Ab的阳性率高于A组和B组(χ~2=5.333,P=0.02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As Ab、EMAb阳性率与不孕不育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存有一定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引发免疫不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卵巢功能改变与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病率高,可致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和不孕。EMs与不孕的关系相当复杂,EMs女性生殖过程的每个环节均被研究。从卵巢功能障碍着手,阐述EMs导致卵巢功能下降的原因。卵泡形成受损,卵泡质量差,卵巢的破坏,卵巢局部微环境改变,腹腔微环境改变均可引起卵巢功能的受损.从而引起生育功能障碍。因此,纠正病因、改变盆腔微环境对治疗EMs不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妇女中占20%~5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泡或黄体功能,影响孕卵植入,其病变所致的盆腔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腹腔液微环境与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降低。治疗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患者年龄与不孕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简要论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妇女中占20%~5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泡或黄体功能,影响孕卵植入,其病变所致的盆腔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腹腔液微环境与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降低.治疗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患者年龄与不孕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简要论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疾病不但会引发附件区包块、盆腔疼痛,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孕.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现代医学以及祖国医学均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对该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TN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及13例健康生育妇女的腹腔液,分别测定腹腔液、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TNF含量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异位症不孕的原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妇女中占20%-5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泡或黄体功能,影响孕卵植入,其病变所致的盆腔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腹腔液微环境与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降低,治疗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患者年龄与不孕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简要论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病率高,可致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和不孕.EMs与不孕的关系相当复杂,EMs女性生殖过程的每个环节均被研究.从卵巢功能障碍着手,阐述EMs导致卵巢功能下降的原因.卵泡形成受损,卵泡质量差,卵巢的破坏,卵巢局部微环境改变,腹腔微环境改变均可引起卵巢功能的受损,从而引起生育功能障碍.因此,纠正病因、改变盆腔微环境对治疗EMs不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549-255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患者生殖内分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研究组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及人工授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子宫内膜指标、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及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和内膜分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RI、PI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佳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血流分型、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回声分型以A型、B型为主,PDI血流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经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后,生殖内分泌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武 《健康向导》2010,16(1):17-17
在我国正常妇女中,不孕率为15%,而在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中,不孕率高达40%以上。在近些年的妇科手术中,临床医生发现有5%-15%的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近年发生率明显增高(约5%~15%),以25~45岁妇女居多,绝经后或卵巢功能抑制,或切除卵巢后病情可自行好转、消失。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约50%-6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发不孕,而不孕者中有40%~50%为EMs。由于EMs可导致盆腔脏器粘连,引起卵巢排卵障碍和输卵管拾卵及运卵障碍等,可能引起不孕。同时腹腔液的免疫异常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和受精卵的卵裂等。也有研究表明EMs患者围着床期在位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等不利于胚胎着床等导致不孕。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等。本文就目前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疾病.DNA甲基化异常和印记功能紊乱是表现遗传异常的主要形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DNA的异常甲基化,这种异常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有关;印记基因对胎儿及胎盘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印记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该文就DNA甲基化、基因印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新治疗方法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疾病,近80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免疫机制与分子学机制是目前与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应用于临床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息肉患者术后生育能力的价值,以此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内膜息肉将其分组为甲组(伴内膜息肉,30例)和乙组(不伴内膜息肉,34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氯米芬等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EFI评分,记录两组术后妊娠状况,随访至2019年记录甲组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美国生殖学会(r-AFS)分期术后自然妊娠例数;记录两组不同EFI评分下妊娠状况,记录两组1年、2年、3年累积妊娠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 7±6. 6)个月。两组年龄、不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甲组原发不孕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同r-AFS分期、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EF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甲组妊娠率明显低于乙组,活产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甲组不同r-AFS分期、临床病理类型术后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同EFI评分患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1年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年、3年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EFI评分可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息肉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生育能力,且宫腹腔镜术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育能力,尤其是术后2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