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敏感组(n=81)和不敏感组(n=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敏感组BF、PS、BV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F、PS、BV均低于治疗前,且敏感组低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F、PS、BV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824、0.803、0.932,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及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诊61例肺内单发直径>2 cm的肿块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PI,通过CT灌注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透析度(PMB)4个灌注参数,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肺癌病灶与肺良性病变灌注参数比较,BV、MTT、PM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与肺良性病变CT全瘤灌注参数(BF、BV、MTT、PMB)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0.806、0.705、0.961.BF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324,此时BF值>49.13 mL/(100 mL·min),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5.34%,阴性预测值为59.03%.BV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510,此时为BV值>6.67 mL/100 mL,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1.00%,阳性预测值为87.17%,阴性预测值为60.57%.MTT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499,此时MTT值>3.83 s,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8.83%,阴性预测值为92.05%.PMB的最大约登指数指数为0.830,此时PMB值>7.28 mL/(100 mL·min),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0.50%,阳性预测值为94.65%,阴性预测值为86.91%.结论 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4个灌注参数中,以BV及PMB的鉴别效能较好且以PMB最佳.  相似文献   

3.
王栋  单飞  邱建国  邢伟 《右江医学》2012,40(2):143-146,298
目的了解和分析CT灌注(CTP)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的早期参数变化。方法将进展期和晚期NSCLC患者15例,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恩度组)和普通化疗组(对照组),其中恩度组9例,对照组6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期后行2次CTP检查,计算灌注参数BF、BV等参数值,对比治疗前后两组CTP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恩度组治疗前的灌注参数BF的检测值低于治疗后(P=0.038<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TP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出现BF变化的比率不同,恩度组高于普通化疗组(P=0.028<0.05)。结论 CTP可发现进展期和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恩度联合化疗后,早期可表现为BF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价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放化疗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放、化疗治疗前后行双源CT灌注成像扫描,比较治疗有效及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的差异;术后取患者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测定,统计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有效组灌注参数BF、BV值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BF、BV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MDV与BF、BV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TTP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VEGF与BF、BV、PS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TTP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放、化疗治疗效果,对于评价肺癌血管生成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参数与血管新生、细胞增殖以及肿瘤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通过CT灌注成像测定肺癌病灶及健侧肺组织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峰值时间(TTP),收集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测定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增殖分子的表达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组织的BV、BF显著高于健侧肺组织,TTP显著短于健侧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组织中PCDGF、bFGF、FGFR、VEGF、VEGFR、TCF3、Skp2、Livin、Survivin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BV、BF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参数BV、BF、TTP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增殖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对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具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行放疗治疗NSCLC患者90例,分别于放疗前后行CTP检查,获取肿瘤区CTP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比较NSCLC放疗前后BV、BF变化,并应用ROC曲线分析BV值降低率、BF值降低率对NSCLC放疗疗效的评价效能。结果 90例患者,放疗治疗后,CR0例,PR46例,SD37例,PD7例,缓解率为51.11%(46/90);NSCLC放疗后BV、BF值较放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非缓解组相比,放疗后缓解组BV值降低率、BF值降低率均明显增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BV值降低率=43.20%、BF降低值率=16.50%为截断值评价NSCLC放疗缓解的效能最佳,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39、0.811,相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1%、88.64%、85.56%和80.43%、84.09%、82.22%。结论 CTP参数BV、BF值降低率可作为NSCLC放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疗效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于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分析患者CT灌注成像图像与数据,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CT灌注成像评估患者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对比剂达峰时间(TTP)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缓解患者BV、BF降低率均高于未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V降低率与BF降低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与0.914,在BV降低率47.37%、BF降低率21.53%时疗效评价效能最佳,敏感度分别为94.70%和89.50%,特异度均为91.30%。结论 CT灌注成像BV降低率与BF降低率在NSCLC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18-121
目的 探讨CT 灌注成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靶向药物治疗,疗程1 个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肺CT 扫描,并对肿瘤层面行灌注成像。观察患者靶向治疗后疗效,并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结果 治疗1 个月后,完全缓解患者14 例、部分缓解患者17 例、稳定患者15 例、进展患者14 例。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31 例、无效组29 例。两组治疗前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BV 及P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BF 水平[(90.24±10.09)mL/(min·100 g)]高于无效组[(68.46±7.42)mL/(min·100 g)](P<0.05)。治疗1 个月后,无效组BF、BV及PS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BF、BV 及PS 水平[(62.75±8.64)mL/(min·100 g)、(3.65±0.59)mL/100 g、(11.26±2.97)mL/(min·100 g)]均较治疗前[(90.24±10.09)mL/(min·100 g)、(5.17±0.78)mL/100 g、(17.45±5.24)mL/(min·100 g)]明显下降(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参数能有效地评估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T动态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探讨能够对靶向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参数。方法搜集行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在患者治疗前后行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各时相病灶动态增强的cT值。结果缓解患者的PH值(42.99±15.83)和灌注值(0.17±0.10)低于治疗前(53.16±14.25)、(O.27±0.13),未缓解患者的PH值(56.38±11.57)和灌注值(0.35±0.10)高于治疗前(43.26±11.58)、(0.22±0.07);CT灌注值、PH降低纽患者的缓解率高于CT灌注值、PH升高组患者。结论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可以通过灌注值和PH值变化对靶向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按照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进行低剂量CT灌注成像扫描。记录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使用ROC曲线分析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评价效能。结果 68例患者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1例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28例稳定,4例进展,临床控制率为52.94%(36/68);68例患者治疗后对比剂达峰时间(TTP)短于对照组,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erfusion)均小于治疗前(P0.05);有效组治疗后TTP短于无效组,BV、PEI、灌注值均小于无效组(P0.05);根据ROC曲线知,TTP、BV、PEI、灌注值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34、0.718、0.744、0.886,特异度分别为84.33%、81.56%、77.78%、82.54%、88.57%,敏感度分别为72.87%、70.12%、68.75%、71.56%、80.65%(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有利于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观察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转移瘤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以及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TACE的效果。方法应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在TACE前和TACE后25~35d行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 TACE前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n,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TACE后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BF、BV、PMB、ALP均较TACE前减低,PVP、HPI均较TACE前增高(P<0.05);TACE后肝转移瘤PVP、HPI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灌注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能够评价TACE前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CT 灌注成像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后肝转移的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对比30例患者治疗前后与肝实质在CT灌注成像上表现: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比较:ALP、HAF、PVP 大于周围肝实质,BF、BV、PMB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BF、BV、PMB、ALP、PVP、HA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与正常肝实质比较:PVP、HAF大于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 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客观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预测中晚期宫颈癌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44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照实体肿瘤的RECIST标准将其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各组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价灌注参数预测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1、BV、PMB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01;t=3.047,P=0.004),并且有效组的BV值、PMB值较无效组高;BF、MTT、TTP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2、经ROC曲线分析,BV的曲线下面积较PMB曲线下面积大,所以BV的评价效能较PMB高。结论 CT灌注成像在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评价方面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KV.50m 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在肺癌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发现肺部孤立性肿瘤进行70KV.50m 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搜集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45例患者,鳞癌15例,腺癌23例,小细胞性肺癌7例。利用体部肺肿瘤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根据非去卷积模型法获得相应肿瘤灌注彩图,测定肿瘤的对比剂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血容量(BV)、渗透性(PMB)。结果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TTP(s)分别是:15.62、17.91、16.89;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F(ml/100ml/min)分别是:91.72、77.27、90.60;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V(ml/100ml)分别是:8.06、8.94、11.94;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PMB(ml/100ml/min)分别是:13.79、15.17、13.95。结论 70KV.50m As低辐射灌注扫描方法能有效降低射线对患者的辐射,该方法获得的肺部肿瘤的灌注数据可以作为临床分析肺部肿瘤的血供及肿瘤血液灌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能谱CT和血清HE4对化疗及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行能谱CT和血清HE4水平检测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n=40)和靶向治疗组(n=40)。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靶向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靶向治疗组动脉期IC、静脉期IC、动脉期WC、静脉期WC、动脉期CT70ke V、静脉期CT70ke V、动脉期λHU、静脉期λHU及血清HE4水平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靶向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出现转氨酶升高、皮疹、腹泻风险高于化疗组,化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肌酐升高、血尿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70例晚期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螺旋CT及生存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肺癌中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5例,无效5例,缓解率为85.7%.小细胞型肺癌BAI治疗后部分缓解高于非小细胞型肺癌(75% vs 50%P=0.044);多血管型肺癌BAI治疗后部分缓解显著高于少血管型肺癌(77.8% vs 20%P=0.002). 结论 介入治疗对各种组织类型的晚期肺癌是较理想的治疗 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冯才厚  林万里  陈颖 《当代医学》2021,27(28):145-146
目的 探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评价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8.33%.治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A125、CEA、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疾病稳定组和疾病进展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能有效反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型调强放疗(IMRT)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56例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IMRT放疗。比较2组疗效及生存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1)。联合组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皮肤反应、头晕头痛及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放疗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病人生存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