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45例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2例行传统手术入路(对照组),23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观察组)。随访时间均>1年。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矫正率、外周血肌酸激酶(CK)、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CK-MB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VAS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K:术后24 h及3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固定效果和传统组一样,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全麻下手法复位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拆除内固定2个月后Beaujon-Lassale的功能评分等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不需减压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35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SA评分改善,疼痛缓解良好。无一例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内固定松动断裂,后凸畸形改变,18例术后12~18个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可使椎体骨折复位良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可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采用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其通过后路的撑开复位、三柱固定,可以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常规的后正中入路,通常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或强力的牵拉椎旁肌,使其部分失神经和压迫缺血损伤,术后腰背疼痛,从而影响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植骨器械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71例,其中56例获得随访。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并发症。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6.2个月,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3.09±0.37)cm,L1(3.23±0.39)cm]与正常值[T12(3.20±0.40)cm,L1(3.37±0.51)c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椎管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远期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复位内固定.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我院2006年5月-2009年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治疗的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TLICS评分均大于4分,其中按AO分型,A型6例,B型15例,所有患者只累及一个椎体,均给予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资料完整.术前Cobb角为(21.34±4.55)°,伤椎高度为(53.56±10.83)%,椎管面积为(45.35±16.24)%;末次随访Cobb角为(10.42±6.41)°,伤椎高度为(82.68±8.93)%,椎管面积为(90.33±10.56)%,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在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中,75例获得随访,其中52例接受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3例则采用了单纯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指标包括神经功能改善、Cobb角改变、伤椎与正常椎高度比、VAS疼痛评分改变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改善、Cobb角改变、伤椎与正常椎高度比、VAS疼痛评分改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2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很好恢复伤椎的高度,避免后凸畸形的复发,同时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而且内固定失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常见,其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传统后入路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复位,但术中广泛剥离椎旁肌导致其失去神经支配、持续牵拉椎旁肌造成术后肌肉萎缩及瘢痕形成,这些不良因素会引起术后顽固性腰背痛和活动受限,因此患者对于其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低[2].对于短节段跨伤椎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50~65岁,平均55.2岁。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变。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相邻椎体骨折。术前VAS 8分,术后2d 3分,术后1年2分。术前平均Cobb角(17.6±9.6)°,术后2d(4.3±2.5)°,术后12个月(4.5±2.8)°。术前平均椎管占位率(25.2±3.6)%,术后2d(9.7±2.9)%,术后12个月(8.4±2.6)%。VAS评分、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可获得满意的早期复位效果,增加伤椎的稳定性,防止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24~72岁,平均52.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4例,高处坠落伤22例,摔伤5例,其他2例;按照入路不同分为Wilt...  相似文献   

15.
经Wih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将68例无明显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Wihse人路组(32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Wiltse入路组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 方法对41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B2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或两侧置入长度较短的螺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伤椎椎弓根钉,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向前复位,恢复解剖序列. 结果 36例依靠单纯伤椎置钉技术取得骨折块的满意复位,5例在术中需用其他器械辅助进行椎管内骨片的复位. 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某些类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型(新AO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手术方法均为麻醉下牵引推压复位后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胸腰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变化、椎间角矫正情况,利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平均18.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1m L,术后引流量平均189m L,与术前比较,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增加,椎间角明显减小,VAS评分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置钉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且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结合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1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椎结合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损伤节段: T119例,T1213例,L110例,L23例,L31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6例。神经功能情况按Frankel分级: B级2例,C级13例,D级6例,E级15例。通过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终末随访时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的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60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1.5年随访时按Frankel评价标准均有1~3级不同程度恢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影像学检查示椎管狭窄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下间隙角、上间隙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较术前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结合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好地重建伤椎高度,有效维持伤椎的三柱稳定性,降低了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