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敏  陈光斌  敖锋 《陕西医学杂志》2021,(10):1314-1317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震颤、肌肉僵硬、动作缓慢、姿势不稳四大主征.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隐匿、治疗困难且不可逆转,成为老龄化全球背景下的临床难题.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因其无创式勾画神经纤维3 D走形图、定量分析神经纤维束功能丧失程度等特点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2014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PD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颅脑10个方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分析其颅脑两侧黑质、丘脑、脑桥、小脑上脚及中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在该研究的感兴趣区域内,两组间除黑质区FA值有差异外(t黑质=4.42,P<0.05),其他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黑质区不同部位差异有所不同,其中以黑质头部FA值差异最大(t头部=4.52,P<0.05),且ROC曲线面积为0.836;同时,PD组小脑上脚ADC值与健康组也具有一定差异(t小脑上脚=2.37,P=0.028)。结论 DTI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当黑质头部的FA值变化幅度较大时,帕金森病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震颤为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量表测试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陆家嘴院区神经内科的震颤PD患者31例及同期年龄匹...  相似文献   

4.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 matrophy,MSA)是一种散发的、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与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手段提高有关.目前,对MSA进行诊断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热点。MSA某些临床亚型的早期表现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疾病难以鉴别,而且常规磁共振成像(MRI)难以早期发现MS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18例脑肿瘤患者(5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Ⅱ级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并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显示.结果:全部志愿者和患者均可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18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病灶区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中断、破坏、浸润等异常表现.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地为肿瘤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在活体内立体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变化以及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两种处理后获得的ADC值、eADC值、FA值和可视神经纤维长度,研究弥散登记在磁共振DT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进行磁共振DTI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原始数据直接处理获得ADC值、eADC值和FA值,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后再进行ADC值、eADC值和FA值测量,同时对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纤维示踪成像,分别比较每例研究者的ADC值、eADC值和FA值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变化,同时比较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纤维示踪图像上相同兴趣区测量所得纤维束长度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3,P=0.6321),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研究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039,P=0.0754),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施加弥散登记后可视纤维束变长。结论弥散登记处理可获得较好质量的ADC图、eADC图、FA图和纤维示踪图,并获得更为可靠的 ADC值、eADC值和FA值。可见纤维束长度变长,在磁共振DTI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帕金森组(n=7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n=70)。两组均进行SWI和DTI检查,收集两组感兴趣区(红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和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及校正相位数(CP值)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对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感兴趣区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红核、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FA值、C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对侧黑质FA值低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CP值高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FA值的灵敏度为72.68%,特异度为81.06%,准确度为78.31%,曲线下面积为0.722(0.581~0.854);症状对侧黑质CP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规律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TI图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比较病例组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FA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与对照组平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在超急性期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相应部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逐渐降低,2组患者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的ADC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低、等信号;FA图为混杂或低信号;慢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高信号,FA图为低信号。结论DTI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应用弥散张量成像中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个参数对脑神经胶质瘤良恶性进行分级.方法 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MRO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b=0s/mm2及b=800s/mm2).在FA图和MD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的数值,并在各级别胶质瘤之间和胶质瘤与对侧正常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MD值(1.561±0.363)×10-3 mm2/s,明显高于Ⅲ级MD值(1.148±0.215)×10-3 mm2/s(P<0.01)和Ⅳ级MD值(1.172±0.263)×10-3 mm2/s(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FA值(0.157±0.016)(P<0.01)明显低于Ⅲ级FA值(0.233±0.031)(P<0.01)和Ⅳ级FA值(0.237±0.033)(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侧MD值和FA值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MD值与FA值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MD和FA两个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项近年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利用水分子移动方向成像,具备无创性显示纤维束的能力,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DTI在临床中应用并予以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 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峰 《吉林医学》2011,32(12):323-32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前期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受检者进行FA、RA、ADC值测量。结果:FA值、RA值、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前期的影像诊断中,DTI技术能够敏感地发现病变,客观地测量FA、RA、ADC值,将病变的量化,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 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2例(按照颈髓磁共振平扫结果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60个节段受压;B组30例,颈髓信号正常,硬膜囊63个节段受压),同时入选30例体检健康者(C组)进行90个颈髓节段磁共振检查,评估各组的分数各向异性值(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估平行于颈椎的长径、前后径、左右径的本征值E1、E2、E3,计算出平均弥散系数MD值、横向平均弥散系数E⊥值:MD=(E1+E2+E3)/3;E⊥=(E2+E3)/2。结果健康对照组不同脊髓节段FA值及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脊髓节段平均ADC值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脊髓节段FA平均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脊髓节段平均ADC值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脊髓节段FA平均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E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的E2、E3、MD值、E⊥值指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磁共振张量成像检查,可准确早期量化该病的颈髓微结构变化,对早期诊断发现轻度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宏江  王家平  袁曙光 《医学综述》2013,(20):3772-3774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性成像技术,已成为前列腺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点.DTI可通过各向异性分数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提供前列腺疾病水分子弥散的信息,间接反映微观组织结构的早期改变,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并通过纤维束重建技术直观显示前列腺疾病纤维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磁共振散弥张量成像(DTI)及脑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在良性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具体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20日收治的17例经手术证实为良性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T_1WI、T_2WI、T_2fl air成像常规扫描,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和T_1WI增强扫描,完成后,用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成像(DTT),并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白质FA值,对脑白质纤维束与瘤体的关系展开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的影像诊断,再结合病理展开对照。结果 DTT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脑膜瘤附近的白质纤维改变呈推移、挤压现象,无纤维束破坏中断现象,瘤体FA值与瘤周水肿区FA值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脑白质区FA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T_1WI、T_2WI、DWI成像及增强检查,判断神经纤维束与脑膜瘤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弥散张量(DTI)神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膜瘤展开观察,神经纤维束成像能清晰地显示神经纤维与脑膜瘤的关系,对脑膜瘤手术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20年8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46例,同时收集Ⅰ~Ⅲ级星形细胞瘤(54例)、脑脓肿(14例)、脑膜瘤(42例)及脑转移瘤(2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份至今收治的7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比较患者患侧和正常一侧的弥散系统值、各向异性值、患侧水肿区域、囊变区域内以及肿瘤强化区域内的FA值和ADC值。结果:患者患侧囊变区域内的FA数值明显低于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患者肿瘤囊变区域ADC值明显高于水肿区域和肿瘤强化区域。两项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诊断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确认,还可以使之前成像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操作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能够无创性显示大脑白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以重视。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用DTI能加深该病对大脑白质影响的认识。现就DTI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常用参数及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