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严重创伤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 ,机体在遭受创伤、休克、细菌或内毒素打击时 ,炎症介质异常过量释放 ,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而补体是其中的重要介质[1 ] 。笔者通过检测送入门诊、急诊室的多发伤患者血清补体C3、C4 水平 ,探讨其与伤情的关系 ,以及补体过度激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多发伤患者 38例 ,男35例 ,女 3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3岁。受伤至送入门诊、急诊室时间为 1~ 2 6h ,平均 4 .4h。受伤原因 :交通伤 19例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阻肺重叠综合症(ACOS)患者中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取ACOS患者(ACOS组)40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纯慢阻肺阻)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40例,测定各组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COS组患者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3.93±3.96)μg/ml、(6.26±2.24)g/L,明显高于单纯慢阻肺组的(2.25±0.94)μg/ml、(5.42±0.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OS组和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S患者较单纯慢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以评估ACOS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D-D)水平测定,以前多用于血栓性 疾病的诊断,是一项鉴别原发纤溶与继发纤溶及观察溶栓 疗效的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存在 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异常,D-D量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 解产物,也是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之一[1].Carr JM也认为: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 FDP和D-D测定的试验中,唯有D-D才能真正反映体内 凝血及纤溶状态.[2]为了探讨D-D测定对肝病分型,治疗 及估计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本文测定了59例肝病患者的D -D水平,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计分及记录血常规、血糖、感染、MODS情况。结果 伤后24h,3,7d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后24h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计分呈正相关(r=0.601,P〈0.05),发生MODS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血糖及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前后,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和中性粒细胞、血糖相关;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多发伤患者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的变化意义及其与创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将其分为轻伤(ISS<16分)、重伤(ISS≥16分)、严重伤(ISS≥25分).在入院后1、2、3、4、5、6、7、8天测定其血清TNF-α、IL-8、CRP、CER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别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血清中TNF-α、IL-8、CRP、CER在伤后早期即升高,4~7天后达高峰后开始下降.各组促炎介质水平若下降后再升高,则预示创伤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将发生.结论 ISS评分的增高与致炎因子血清水平增高呈明显的正相关,通过测定TNF-α、IL-8、CRP、CER血清水平有助于对创伤并发症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患者血清促炎介质水平与创伤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多发伤患者发病过程中TNF-α、IL-8、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的变化及其与创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ISS,将其分为轻伤组(ISS<16分),重伤组(16分≤ISS<25分),严重伤组(ISS≥25分).在入院后各时段测定其血清TNF-α、IL-8、CRP、CER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血清TNF-α、IL-8、CRP、CER在伤后早期即升高,4~7 d后达高峰.各组促炎介质水平若下降后再升高,则预示创伤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将发生.结论 ISS的增高与致炎因子血清水平增高呈明显的正相关,通过测定TNF-α、IL-8、CRP、CER水平有助于对创伤并发症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初产孕早期与孕中期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胎膜早破潜伏期相关性.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胎膜早破将其分为A组(出现胎膜早破,n=147)与B组(未出现胎膜早破,n=42).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其分为FBG过高组(浓度>6.1 mmo...  相似文献   

11.
12.
焦增雁  李兵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71-1174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D-二聚体(D-dime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卒中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50例完全性卒中、4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3 d、7 d、14 d、21 d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并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 h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d时有下降趋势,7 d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 h内血浆Fib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3 d时达高峰,第14 d时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 h内血浆D-dim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 d时达高峰,7 d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 h内血浆D-dimer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明显升高(P〈0.01),7 d达高峰,14 d时迅速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3 w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完全性卒中组为差(P〈0.01)。结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浆D-dimer和Fib水平的动态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卒中有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 (Fg)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并比较其在不同冠心病类型及病变程度中的差异。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 6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因胸痛拟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6 6 4(男 4 77,女 187)例 ,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其血浆Fg水平 ,并与其年龄、性别、血脂水平、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与Fg水平成正相关(r =0 .110 ,P =0 .0 14 ) ;血脂水平中各项指标与Fg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血压者Fg水平较无高血压者高 [(4 .3± 1.4 ) g/L和 (4 .0± 1.4 ) g/L ,P <0 .0 5 ],而Fg水平与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心梗史、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无统计学联系 (P >0 .0 5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年龄对回归方程贡献最大 ,标准回归系数为 0 .16 0 ,P =0 .0 10 ;高血压贡献次之 ,标准回归系数为 0 .14 0 ,P =0 .0 2 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Fg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 [(4 .4± 1.4 ) g/L和 (4 .0± 1.8) g/L ,P <0 .0 5 ],同时亦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P <0 .0 5 )。 3支病变者血浆Fg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 [(4 .3± 1.4 )g/L和 (4 .0± 1.3) g/L ,P <0 .0 5 ]。结论 血浆Fg水平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密切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D一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例)与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其余组分别于伤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浓度,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 结果 轻伤与重伤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DIC组F1+2、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并显著高于非DIC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在伤后1、3、7 d均呈明显的正相关. 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F1+2、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成两组,其中,A组(n=44)为未感染患者,B组(n=45)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观察两组病原菌分布类型、生化指标及维生素D含量。结果在病原菌方面,B组主要为革兰氏菌,革兰氏阴性菌占比高达57.8%,革兰氏阳性占比33.3%,而真菌仅为8.9%。生化指标方面,B组患者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25羟维生素D_3[25-(OH)D]含量要远低于A组(P<0.05)。B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高达75.6%(34/45),而A组为45.5%(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RDS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ISS值、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感染、ARDS情况。结果 伤后24小时内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计分正相关(rs=0.601,P〈0.05),发生ARDS者降钙素原及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后,降钙素原值显著高于感染前(P〈0.05)。结论 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将患者分为非MODS组和MODS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PCT、CRP含量。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含量在各时相点基本无变化。两组患者的PCT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伤后第1天,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非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第2天,而后呈现快速下降。两组在伤后各天的CRP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比CRP作为MODS诊断的指标,CRP效率高于PCT。结论创伤后急性期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继发性MODS的发生相关性高。测定严重多发伤外周血血清CRP含量对预测继发性MODS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PCT可为诊断MODS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同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辅助临床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和预测不良预后。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12月安丘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562例多发伤患者依据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结果,分成创伤轻度组(n=50)、中度组(n=471)和重度组(n=41)三组,对比分析三组间患者入院10d内NLR水平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NLR水平与NI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n=522)和死亡组(n=40),对比两组间患者入院10d内NLR水平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1)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随着创伤严重程度增加,NLR水平呈增高趋势;创伤重度组NLR水平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2天NLR水平与NISS评分呈正相关。(2)死亡组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示低NLR组与高NLR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2天NLR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多发伤患者NLR水平同多发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可预测不良预后,可作为有效的炎症指标用于辅助指导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 reac- tive protein,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ISS、输血量的多少、有无MODS、感染、脓毒血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类,分别检测不同类别患者外周血PCT、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患者PCT和CRP均明显升高,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伤后2 d (PCT),5,7 d(CRP)。发生MODS、感染及脓毒血症时,PCT和CRP均明显升高。此外,PCT还与患者ISS评分、预后和输血量具有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有助于多发伤患者伤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其中PCT较CRP更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