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脑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情况及脑侧支血流较好组与血流减少组的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韦利斯氏(Willis)环后循环与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小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MTT结果小于血流减少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CBV、CBF、检出发病时间大于血流减少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中,CT血管成像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了解,有利于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大脑的血液主要由供血动脉以及侧支循环提供,然而供血动脉狭窄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是影响脑组织供血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估,有助于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和指导临床预后。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评估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对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总结早期中央型肺癌胸部CT平扫表现,计算诊断符合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灌注指标。结果肺门区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大小在20mm×19mm~50mm×21mm,边缘均不规则,见毛刺30例、分叶状32例。肺段支气管狭窄33例、闭塞29例。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为39例鳞癌、23例腺癌,诊断与分型符合率为89.9%(62/69),与病理结果的差异P0.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胸部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可观察中央型肺癌患者肺部病变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纵隔关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阳性45例,动脉瘤48个,阴性5例。DSA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阳性48例,动脉瘤51个,阴性2例。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45/48)、100%(2/2)、94%(47/5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5/45)、40%(2/5)。结论 CTA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脑动脉瘤的临床筛查及指导治疗,但仍具有一定误诊率,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 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 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CT灌注成像(CTP)及CT动脉造影(cTA)评估检查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雄性新西兰兔制成左下肢缺血模型,随后进行骨髓抽取及BMMSCs的分离与培养,当细胞数量达10。时,于缺血局部肌肉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第一次移植后2周采用GEI.ightspeedUltra8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移植4周后同样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扫描结束后再进行重建,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再进行血流灌注重建及下肢血管三维重建,以检测下肢血管血流灌注及血管生成,比较两次缺血改善情况。结果:①CTP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血流灌注比移植2周后明显增加。②CTA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侧支血管生成较移植2周后明显增多。结论:CTP及CTA可以作为评估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生成状况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复查,对比头颅CT复查所见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所有患者作灌注参数及CTA结果分析。结果 (1)10例TIA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CTP表现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值时间(TTP)延长,CTA显示7例血管狭窄;(2)35例CI患者中,CT平扫见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30例。发病在6 h内的22例患者中有19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6~24 h的13例患者中2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CTA显示有2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CVD患者,能够鉴别TIA及CI、预测CI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继发食管下段管壁侧支循环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衡水市第八人民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及食管下段CT灌注检查患者128例,分为阴性组(无肝硬化,50例)、肝硬化无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组(32例)及肝硬化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情况及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二者结合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同时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给予CTA与CTPI检查。结果 :30例PCI患者CTP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共27例,其中MTT图上27例,CBF图上22例,而CBV图上仅14例,另外3例在所有灌注参数图上均未发现异常。病例组中,患侧及健侧的平均MTT及平均C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及健侧的平均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比例均显著增加(P<0.01),椎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及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例数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 :CTA联合CTPI能够清晰的显示后循环系统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后循环缺血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检查,评价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I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此外,另选36例无脑部疾病,神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6患者经CT平扫,肉眼发现可疑病灶为17例,敏感度47.2%,测量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8例。经CT灌注成像检查发现3例CTP正常,最终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异常,其r CBF、r CBV、r TTP明显改变,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对照侧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鉴别诊断脑梗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分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为临床判断梗死灶的存在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瑶 《中国民康医学》2022,(15):123-125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4例疑似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144例疑似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P和CTA检查,观察DSA、CTP和CTA检查诊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P、CTA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卒中的效能(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44例疑似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阳性122例,阴性22例;CTP联合CTA检查诊断缺血性卒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CTA单项与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卒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联合CTA检查诊断缺血性卒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CTP和CTA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CTP-CTA)参数及其对脑损伤判断价值。方法 60例AIS患者进行CTP-CTA,分析CTP-CTA参数对脑损伤判断价值。结果 51例(85.0%)患者显示灌注异常。重度缺损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强化峰值低于轻中度缺损组,峰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则高于轻中度缺损组(P<0.05)。结论 CTP-CTA参数对AIS患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成像(MSCTA)及脑灌注成像(MSCTPI)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经临床证实的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SCTPI及MSCTA检查.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生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三种参数的函数图像.MSCTA的扫描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颈内动脉.结果:24例患者中,1例MSCTPI检查表现为过度灌注,5例表现为延迟灌注,1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足,2例灌注正常.MSCTA发现24例患者48支颈内动脉中,40支有动脉管壁钙化斑块,37支颈内动脉可见到软斑块.其中32支颈内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支颈内动脉闭塞,11支血管无狭窄.22例在常规CT及MRI图像上为中及大体积梗死(>5 cm3)的患者,MSCTPI发现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且均比常规CT及MRI图像上病灶体积大,MSCTA显示颈内动脉呈中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未发现明显灌注异常的患者,为小体积梗死灶(<5 cm3),MSCTA显示颈内动脉正常.结论:MSCTPI联合MSCTA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并评价其血液灌注情况,同时还可客观评价缺血区颈内动脉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扫CT值差值的测量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照组进行平扫CT,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9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42%,实验组患者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查中可采取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本检查方式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优点,且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与分析CT脑灌注(CTPI)与血管造影(CTA)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从而可为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CT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PI、CTA检查。统计两组诊断情况,并加以比较与分析。结果经检查发现,CT灌注图中,其中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处共为50例,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CT检查16例,阳性率27.6%,P0.05。灌注异常区CBV和CBF及MTT参数值与临床镜像健侧比较,P0.05;经CTA检查发现,患者共存在10处单纯颈内动脉狭窄、20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8例颈内动脉且颅内动脉狭窄。联合CTA与CTPI检查发现,责任血管者采用CTPI检查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65.5%明显高于无责任血管者12例,占20.7%,P0.05。结论临床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可较好地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而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颈性眩晕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46例颈性旋晕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①CT平扫显示脑梗塞4例,未见异常42例; ②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9例,异常27例;③CTA46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有21例存在椎动脉狭窄。18例患者脑血管存在局限性狭窄或部分血管未显影,未见异常7例;④CTPI显示的17例脑梗塞前期患者在CTA中均显示有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CTPI联合CTA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颈性眩晕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